红网时刻9月7日讯(通讯员 于文辉 王家欣)蒋冬林,零陵区人民检察院一名普通检察官,退休后仍被原单位返聘在民事行政检察科继续发光发热。他克服家庭困难,用行动书写对法律的忠诚,诠释了一名检察干警的高尚情怀,展示了人民检察官的崇高形象。
日前,蒋冬林被中国文明网评选为“敬业奉献 中国好人”。
不忘初心,铁血真心铸检魂
1988年,刚刚通过自考拿到法律大专文凭的拖拉机厂工人蒋冬林在零陵大街上看到一张招聘检察干部的招考通知,随即报了名,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从最先的控告申诉科干到驻所检察室,此后又先后在反贪局、反渎局工作,直至今天所在的民事行政检察科;从书记员、助理检察员干到检察员,蒋冬林一干就是28年,被称为老检察官。
蒋冬林的家庭可谓多灾多难:他的母亲因为脑梗塞,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照顾。而他的妻子,在冷水滩区一家即将倒闭的企业工作,因为各自要照顾自己的母亲,夫妻俩只好两地分居,女儿周岁后就一直跟蒋冬林生活。更不幸的是,女儿5岁多的时候,患上了世界上罕见的怪病——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无药可治。发病时,腿部时常剧烈疼痛,肌肉慢慢萎缩,只有在每年疼痛最剧烈的时候开刀割去坏死的肌肉。而今,他女儿的左腿已比右腿少了6寸。
有一次,女儿的病犯了,疼得在床上打滚,哭喊着:“爸爸,爸爸,我腿好痛。”当时,蒋冬林正在承办一起经济大案,同事们都跑来劝说:“老蒋,回去吧,我们顶替你。” 蒋冬林却说:“这个案子是我经办的,已到了攻关阶段,你们接手不太清楚,工作是大事,耽误不得。”直到将证人一个个地问完话,做完笔录,他才疲惫地回到家。当看到女儿责备的泪光时,蒋冬林心里一阵酸痛。蒋冬林多次立功受奖,年年被评为先进个人。他工作过的科、室、局也多次被省、市、区人民检察院评为先进集体。
学无止境,成为“蒋博士”
蒋冬林是法律大专毕业,又有一定实践经验,在单位里是业务骨干,但他从不放松,常常挤出时间抓紧学习。在院里,他第一个取得自学考试法律本科文凭,还发表论文30余篇,累计20万字,其中多篇在省、市获奖。
有一次,他在审查有关审理卷和执行卷时,发现了执行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涉嫌渎职犯罪。这一线索经检察长决定,迅速展开了初查。2008年,该院侦办了零陵区人民法院法官渎职犯罪系列案。他在与精通审判业务及审判技巧的犯罪嫌疑人的较量中,平静地从民事审判程序和民事执行程序入手,导致犯罪嫌疑人在回答问题中自相矛盾,打开了法官渎职犯罪的缺口。获充分证据后,很快将案件移送审查起诉。因为出色的业务能力,干警们亲切地称之为“蒋博士”。
在1994年担任驻永州市看守所检察室主任时,他与所里近十余名干警、200多名犯罪嫌疑人逐一沟通谈心。一次,听说看守所晚上只有一名干警值班,并且经常不关大门。当晚11点多钟,他冒着磅礴大雨,骑着自行车赶到看守所一看,果真通往监房的三道铁门全部大开。蒋冬林当即将情况向本院领导及公安部门领导作了汇报,看守所的领导当即接受了他的检察建议,第二天进行了全面整顿。
大爱无言,彰显家国情怀
老蒋家境贫困,爱人下岗后,一家三口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来生活,还要赡养父母,捉襟见肘,加之为女儿治病,欠下了一身债。单位领导曾多次主动找到他,问他有啥困难,他总是摇摇头说:“不能给组织添麻烦,国家发了工资给我,不能给国家增加负担。”
单位组织向四川灾区和重病干警捐款时,他总是在最前面献出自己一份爱心。负责募捐的领导不忍心收下他的捐款,老蒋摇摇头说:“我家虽穷,但社会上还有人比我更需要帮助。”1998年以来,老蒋捐献救灾、扶贫等款物20000余元。
1999年,蒋冬林在反贪局工作期间,主办了一起副处干部刘某涉嫌受贿的案件。刘某的家属托人找到蒋冬林说,刘是副处干部,搞不好,你吃不了兜着走,并放下一个装有8000元钱的信封。关键时刻,蒋冬林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国家工作人员,义正词严地拒绝了。最终刘某被依法查处,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履职谏言,发挥代表作用
蒋冬林自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后,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共查处水污染源案22件。向相关行政机关发《检察建议书》22份,相关部门均回复并整改。
2013年开始,他在工作中了解到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公、检、法基层办案力量严重不足,故对此进行了重点关注。经走访了解到,这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人员编制不足、一线办案人员年龄老化、不适应现代办案的技术需要以及优秀的年轻人才不愿留在经济欠发展地区的基层司法机关等诸多原因。2016年1月大会期间,蒋冬林向省人大提出了建议,省人大将该建议转省委政法委主办,省编办、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省高院、省检察院会办,效果很好。
蒋冬林平凡的人生背后是闪光的灵魂,他无愧于“中国好人”这个称号。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于文辉 王家欣
编辑:刘林霞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