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郑万生:话说“西佛桥”

  江华县城东面有一座七拱八礅石桥,全部用青石料砌筑而成,人称“西佛桥”,建于清朝光绪23年(1897),距今有120年的历史。在当时,是除衡阳草桥之外,湘南数十县工程规模最大的桥梁之一。

  桥下之河,宽80米,桥面离河水有7米多高,砌筑材料用的是青石料和三合灰浆。在当时没有钢筋、水泥的条件下,要建一座跨度这么大的石拱桥,谈何容易。据传在此之前也曾建过桥,只是建到桥两边快合拢的时候,或遇下雨、或遇涨水,桥便垮了。垮了再建,建了又垮。有一年姑婆山发大水,在西佛桥位置刚建的新桥遇水又跨了,在桥上看涨水的百十名百姓连同掉下水里,河边街上老百姓哭哭啼啼、哀声不断。这时,街头走来一化缘和尚,他在桥头位置看了看,连连摇摇头。有百姓上前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桥的前面是麻拐岩,里面有一只千年麻拐(蛤蟆)成了精,它的头部在麻拐岩,两个脚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河东本身没有桥,河西建了桥,刚好压在它左脚上,它遇到下雨或涨水,都要活动下身体,脚一抖动,桥便垮了。这就是多年来每次修桥必垮的原因。”人们问:“怎样才能在河上把桥修起呢?”“要想修桥,必先在麻拐岩上修个宝塔,要镇到麻拐的脑壳才行。”话一说完,化缘和尚转眼就不见了。

  一语点醒梦中人。原来,要想实现建桥梦想,就必须在麻拐岩上建个宝塔。然而,建塔的工程难度丝毫不亚于建桥,除了要有胆量和气魄,还要有一个煞气重、振臂一呼的人。

  时光流转到光绪4年(1878年),贵州布政使王德榜(江华码市人)荣归故里,他个人捐资,把大家呼吁了十年在麻拐岩建宝塔的心愿在一年内变成了现实。

  江华县令车莼村,乃江西豫章人氏。清光绪23年(1897年),他看到县城沱江民众去往岭东瑶山、广东连州,除了乘船过渡,别无他法,加之人员流通量大,还不时出现船翻人亡事件,民间修桥的呼声日盛,于是,提议在城西修一座石拱桥,方便人员通行。开工那天,人们烧香化纸,燃放鞭炮,乞求神灵保佑。工程开始后,出现了一桩怪事:分明只请了99名劳工,做事的时候,监工点数,却有100人。而到收工清点人数,又是99人。每天都是如此。到桥快合拢的时候,只见一人来到两边拱顶,在中间置放一口宝剑,剑锋朝下,并念念有词:“天王盖地虎,宝剑镇河妖”。之后,又念了几声“阿弥陀佛”,便不知所踪。七拱桥建好后,人们终于明白:整个过程都有西河边上的佛爷蒋永雄在点化和参与,因七拱桥是车莼村倡建,普资利济,以志公德,而特取名为“西佛桥”。

  “西佛桥”不但工艺精湛,还有许多书法石刻:“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惠迈乘舆”“云龙飞驾”等等,其他护板还刻有“二龙捧寿”“伯益泣杖”“淤泥救驾”“汾河射雁”“水榭仙台”“龙凤呈祥”“辕门斩子”“双凤朝阳”“一甲高中”“魁星点斗”“哪吒闹海”“刘海戏蟾”“许仙借伞”“麒麟献瑞”“和合二仙”等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及传统吉祥物。所以,远看西佛桥,桥身状如长虹,造型十分优美,令人喜不自禁。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郑万生

编辑:周文君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2018/05/22/183358.htm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