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金洞:朵朵茶树菇鼓起瑶胞“钱口袋”

金洞:朵朵茶树菇“鼓起”瑶胞“钱口袋”

菇棚。

  红网时刻永州6月27日讯(金洞分站记者 刘福华)6月25日,笔者驱车沿着傍山公路蜿蜒盘旋,来到金洞管理区晒北滩瑶族乡大源里村,只见路边的山坳里竖着几个蓝黑相间的大棚。

  “这就是我的菇棚,脱贫致富靠它们了。”邓光正自豪地说。走进大棚,伴着灯光指向,一袋袋圆柱状的培养基堆成一道道矮墙,上面长出朵朵乳白色的小菇。邓光正说:“这是今年引进的茶树菇菌种,短短的几个月就长出菇来了。”

  看着在棚里忙着采菇的妇女有说有笑,笔者和其中一位聊了起来,她叫盘件秀,是村里的贫困户,60来岁。“今年,我就一直在这儿采摘茶树菇,80元一天,收入有好几千了,年底我们还有分红呢。”既入股分红,又有零工收入,盘件秀一家日子将会越来越好。

  去年11月,邓光正成立了永州满园红菌业有限公司,开始从江西省引进菌种,干起了种植茶树菇的行当,与村里82户贫困户签订了入股协议,让村民们一起享受生产收益带来的红利。

  邓光正介绍说,他公司占地面积10亩,于2018年3月注册,预计总投资2180万元。目前一期完成了土地承租、开挖和“三通一平”,搭建起超大茶树菇大棚4座,引进菌种50000多袋,公司规模雏形初现。

  “茶树菇还是以人工栽培为主,只能搭建大棚,进行半工厂化栽培。”邓光正的介绍头头是道,“栽培茶树菇最重要的是掌握过硬的技术,要把握好基质配方、季节选择、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管理和及时采收这五关。但发菌调温与控湿是整个栽培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要科学调控,精心护理。”

  “这段时间,我们夫妻俩吃在菇棚,睡在菇棚,每天夜里都要起床好多次,测量温度和湿度,观察菌丝的生长情况。”谈及建公司的过程,邓光正笑着说,这是累并快乐着。

  目前,公司以“贫困户+基地+合作社+公司”的模式,以政府指导、企业实施、村级参与、贫困户受益的理念,与贫困户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采用“三统一保”的运营模式,即公司统一菌包生产,公司统一种植管理,公司统一销售,确保每个菇包在0.5元以上利润,村集体经济利润的70%作为贫困户分红,30%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方式进行经营分红。

  赵远煌也是村里的贫困户,因为山区的特殊气候,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刚忙完家里稻田插秧,就来到这里做工。他告诉笔者:“我家上有老人,下有儿孙,只能在家做些农活。现在到这里上班,每天有80元的务工收入,活又轻松,还错开了农忙季节。”

  “去年,我就开始与农户谈合作种菇的意向,大家都很支持。”邓光正告诉笔者,目前已有入股种植的农户82户,而随着进一步的规模化生产,将解决100多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邓光正采取资金、技术、销售等一环接一环的“造血”帮扶模式,从基地建设到投产,都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农村脱贫致富,产业是关键。邓光正是我们区扶贫带头人之一,也是我们瑶族乡的致富能人,下步我们计划将茶树菇种植作为乡里的主要扶贫产业之一大力扶持,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让贫困户户户有增收。”乡党委书记奉荣华对此给于了高度肯定,对未来发展也充满着信心。

  “我准备在二期计划再投资200万元,引进生产线,购置更多的设备,对大量生产的茶树菇进行烘烤、密封打包、精包装等”临别之际,邓光正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利用“1+n”的辐射效应,邓光正从老百姓餐盘里的平凡食材里找寻到一本大大的“致富经”,也必将让村里的诸多贫困户鼓起“钱袋子” ,实现共同致富。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刘福华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2018/06/27/181487.htm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