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永州4月12日讯(通讯员 蒋军君)眼下正是木耳采摘的季节,在新田县新圩镇道塘村的木耳基地里,整齐摆放的菌包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木耳,十多位贫困村民正在这里忙着采摘、晾晒,这个由新田义工协会会员建起的木耳基地,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了。
去年年底,新田义工协会到道塘村开展公益活动时,了解到村里有部分贫困户,家里情况比较特殊,因身体健康状况无法自己发展产业,也不能外出务工,经济来源非常不稳定。从事个体经营的新田义工协会常务副会长蒋红双当时正好准备发展木耳种植,正在为种植基地选址,她想到把基地建到村里来,不就刚好可以解决这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一个月后,蒋红双与该村村民合伙投资的木耳基地就在村里建起来了,由于木耳管理、采摘需要的人工比较多,这个木耳基地虽然只有5亩面积,却可以解决10多位村民的就业问题。村里的兜底户邓小明和妻子陈红英两人身体都不好,还要照顾一个智障的儿子,情况十分特殊。
“邓小明是一个兜底户,而且身体有点残疾,我们就安排了比较轻松的事给他做,我们这里每天的浇水、灌溉这一块,就是他在负责。邓小明的爱人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现在她就负责每天给我们晾晒木耳。”蒋红双说,针对这些特殊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基地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为给他们安排适合各自的“岗位”。
“以前什么事都做不了,只能依靠政府救助一下,心里面很难受,现在两个人都能在基地做点事,可以挣钱补贴家用,心里面觉得舒坦些了。”邓小明说,他很感谢蒋红双在村里建起这个基地,现在他在基地做事很用心,一边做事一边学习种植技术,想以后自己也种植木耳。
“自己年纪大了,其他的事做不来,在这里采摘木耳比较轻松,每天还可以拿到八九十块工钱,我觉得很满意,真的要感谢老板建起这个木耳基地,让我这个老人家也能在家里打工争钱。”和邓小明情况相似,今年67岁的何灶华老公有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儿子患有心肌梗塞,不能干重体力活,还要经常吃药,孙子孙女都在读书。她说,好在村里建起了这个木耳基地,自己才可以一边照顾家里的情况,一边挣钱补贴家用。
目前,这个木耳基地安置了10多民贫困村民就业,蒋红双觉得这个基地建得非常有意义。“接下来我们打算进一步扩大规模,建设大棚来种植木耳,让更的困难群众都能够自食其力,改善一下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活得更有尊严。”
来源:红网
作者:蒋军君
编辑:李艳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