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省委着眼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推进产业项目建设,集中精力谋产业、抓产业、兴产业,以产业比实力、以项目论英雄,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宁远作为省级贫困县,必须强化“弱鸟先飞”意识、“滴水穿石”精神,咬定产业建设不放松、不懈怠、不犹豫,干出笃定信念、干出担当血性、干出实际成果,在产业建设主战场彰显担当作为、建功立业。
一、在项目第一线磨砺“铁肩膀”,挑起大干快上硬担子。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产业和项目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贯彻“六稳”部署要求的重要支撑,是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县域经济突破起飞的重要支撑。一要把稳“方向盘”。坚持以实战状态聚焦省委“抓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持续推进‘5个100’产业项目”重大部署,把大抓产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作为鲜明导向,在制造强县、民营活县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光电智能等方面对接项目库、制定作战图,推动产业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二要甘当“千斤顶”。推动高质量发展,根基在实体、支撑在产业。宁远虽然“个子小”,但敢于树起大志向,在全省产业建设“赛马场”上,勇于喊出“建功必须有我”,以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往里敲,去年实施创新引领战略、城市“双修”等工作获得全省先进,今年必须紧盯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这个重点创先进争上游,跑出宁远“加速度”。三要争做“万金油”。古话讲,“磨刀不误砍柴功”。产业建设永远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和挑战,务必保持“万金油”属性,经常“充电”“磨刀”,提升专业能力,勇当闯将干将,摆脱抓产业的思维惯性、路径依赖,成为把握经济规律、推动产业发展的行家里手,不断创造新成绩,收获新胜果。
二、在攻坚主战场争当“排头兵”,打好产业建设升级战。产业强,则经济强。对标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的要求,我们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必须抓住经济发展“牛鼻子”,找准切入口和发力点,补齐产业发展短板。一是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机者如神,难遇易失。必须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空间梯度开发、开放梯度推进的历史机遇,把“走出去”与“请进来”、引资与引智结合起来。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主动对接省委重大产业发展工程,深化与深圳无界投资控股集团务实合作,着力引“高精尖”项目,打造优势产业链。大力推进“六项人才工程”,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二是坚持升级传统与壮大新兴并行。统筹做好“破旧”与“立新”大文章。以调新调优调强调绿为取向,把智能化改造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关键一招”,让“老树开新花”。以聚链延链补链强链为主攻方向,组建光电智能终端产业联盟、新型环保建材产业联盟、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联盟、电子信息产业联盟、现代农业产业联盟,推动新兴产业“小苗”长成“参天大树”,争当新一轮产业融合发展的“先行者”。三是坚持产业项目与基础平台并重。产业建设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必须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平台载体上。坚持倡导“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胸怀,持续发力新能源新材料和光电智能终端产业项目建设,持续发力“135”工程升级,园区、城区、景区“三区共建”,持续发力基础建设“四张网”,干好大项目、构筑大平台、聚合大产业、促进大发展。
三、在服务最前沿打好“组合拳”,赢得产业承接主动权。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打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必须扬长避短、扬长补短,向精细服务这个中心聚焦发力,以优质的制度、服务、要素和市场供给,增强环境吸引力和竞争力。一要打好政策牌。走出“老路”、跳出“框框”,摒弃过去“要素红利”,制定实而准的激励政策,形成财税金融、技术创新、企业上市、减税降费等政策“拳头”,强化稳定性和连续性,打造权利平等、规则平等、机会平等的政策环境。二要打好服务牌。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四办”改革,用“五大开放行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倒逼环境优化。要精准解决企业痛点、难点、堵点,谁挡路谁就让路,谁搅局谁就出局,用“最多跑一次”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企业活力的“乘法”。三要打好亲清牌。要把握好“亲”与“清”辩证关系,既要让企业感受政府温暖,又要君子之交淡如水。在服务有效、帮扶有方、指导有度、交往有诫上划出红线,政商交往不搞交换、交集不搞交易,真正让企业家聚精会神办企业、遵纪守法搞经营。
(作者唐何 系宁远县委副书记、县长)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唐何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