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丨绘就美丽新画卷——乐天宇家乡见闻

初夏时节,记者行走在宁远县舜陵街道麻池塘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通村到户,一排排整齐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村口文化广场上,不时传来老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如今,著名革命家、农林科学家、教育家乐天宇的家乡已经旧貌换新颜。

心如磐石作奉献

1901年1月20日,乐天宇生于宁远县舜陵街道麻池塘村,1919年就读长沙一中,与毛泽东成为密友,1920年就与邓中夏、李大钊有联系,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农校。1922年,农校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成立,任团支部书记,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农校党支部书记。1927年大革命时期奉命回宁远领导农民运动,任农民协会的委员长,1939年冬到达延安。1940年6月,率边区考察团考察,历时47天,撰写了《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报告》,首倡开发南泥湾。1941年春,延安自然科学院成立生物系,任系主任兼陕甘边区林务局局长,任第一届农学会主任委员。1947年3月,负责筹建北方大学农学院并任院长。1948年夏,北方大学与华北联合大学合并为华北大学,任农学院院长。1949年9月,北大、清华、华北大学三校的农学院合并,成立了北京农业大学,任校务委员会主任(校长职,兼党总支书记)。1951年,乐天宇调离北京农大,负责筹建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馆,并担任馆长。1953年参加并领导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的筹建任务,为在海南开发种植橡胶踏遍海南全岛的山山水水。1962年秋,乐天宇回到故乡九嶷山区进行科学考察,特地截取了九嶷山绝世稀宝斑竹送给毛泽东,并且写了一首诗。毛泽东写下了歌咏九嶷山的壮丽诗篇《七律·答友人》。“文革”期间,乐天宇受到迫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乐天宇平了反,恢复了一级教授的待遇。1980年,乐天宇回家乡考察,向政府倡议,成立了九嶷山自然保护区;1981年,用补发的5万元钱和每月的工资作为开办经费,借用残败不堪的舜庙和九嶷山公社农业中学旧木房,自费创办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九嶷山学院,第一年招收学生200多人。乐天宇说:“我在九嶷山要做成三件大事:创办一所大学,培养人才;将山林养好使人民受其利益;建筑一个纪念虞舜的庙宇,以崇人间道德,以垂后世。”1984年7月15日,乐天宇在九嶷山逝世。如今,在九嶷山学院旧址设立的乐天宇纪念馆以乐天宇人生成长经历和伟大革命精神为陈列展示主线,客观、真实地展现乐天宇的成长历程和历史功绩,以缅怀先人,教育当代,启育后代,是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校史展示场所。

特色产业助民富

麻池塘村地处城乡结合部,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距县城4.7公里,辖8个自然村,有22个村民小组2813人,原有贫困户65户232人,2018年底已经脱贫55户210人。近年来,该村充分利用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的优势,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坚持以特色农业发展为重点,找路子、想法子,高度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种植区域,采取多种措施发展特色产业,朝着“兴产业、富百姓、强生态、美乡村”的目标大步迈进。

该村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联系烤烟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讲解,及时帮助种烟大户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力促烤烟增产增收,提高烟农收益,有效地提高群众烤烟生产水平,调动了群众发展烤烟生产的积极性,收到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麻池塘村今年烤烟种植面积600余亩,目前烤烟长势良好。

该村还大力发展油茶生产,成立了瑞果有限公司深加工提炼茶油,每斤售价可达150元,产品远销国外。

今年52岁的乐昌龙原是深圳一家高尔夫俱乐部的高管,并拥有两家高尔夫球场馆的股份。2016年底,乐昌龙毅然返乡创业。他自费组织村里十几名年轻人赴广东、浙江等地取经。经过考察,他看中了黑木耳种植产业,成立了星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培植食用菌黑木耳为主,研发稀有菇类为辅,单一项黑木耳产业可有效解决200多个劳动者的季节性临时用工问题。乐昌龙还组织公司技术员向周边种植户传授种植经验,有效带动周边100多户农户脱贫致富。2017年,乐昌龙种下200亩黑木耳,收成良好,产值900余万元。看到乐昌龙的黑木耳种植基地发展势头良好,周围村很多村民慕名前来取经。乐昌龙为他们提供菌种和种植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县里共有8个贫困村开始发展黑木耳种植产业,种植面积约500亩。“接下来,我们要在发展产业的基础上,引导村民积极向上,把乡村振兴和建设美好家园作为自己的事业来做。”谈起未来,乐昌龙信心满满。目前,该村黑木耳产业已呈现出“新建一棚、致富一户,新建一片、带动一方”的生动局面。

乡风文明提颜值

走进麻池塘村,只见村里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树环绕。该村以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深入开展“三清一拆一改”行动,坚持常态化治理和集中整治相结合,把环境整治与乡风文明建设同步推进,倡导村民之间友爱互助之风。积极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村里有了专职保洁员,村里垃圾能够得到及时清理。近年来,麻池塘村将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提升乡村文明程度的重要抓手,结合村情实际制定村规民约,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使不比排场、不铺张浪费的文明乡风得以建立,引导群众养成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村民素养和乡风文明。积极动员广大村民通过开展公益方面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齐心合力参与村庄治理、美丽乡村建设以及文明乡村创建等农村工作中来,乡村环境面貌和文明程度焕然一新。积极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

麻池塘村,正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绘就具有乡村特色、田园风光的美丽画卷。

(记者 万珂铭 通讯员 骆力军 黄振宇)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万珂铭 骆力军 黄振宇

编辑:周文君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