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江华: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

红网时刻永州5月15日讯(通讯员 刘波 杨丁香 朱国卿)5月12日,初夏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四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斜坡屋面、红墙青瓦马头墙的瑶族风貌建筑,在阳光的照射下,与周围涔天河水库扩建移民安置区交相辉映。今年30岁的易地搬迁移民车黄英正在楼下的扶贫工厂——华瑞电子有限公司进行手机充电线插头的打模工作,“一天只要工作8个小时,月工资最多可拿4500余元。”

图片5_副本_副本.png

正在扶贫车间内工作的车黄英。李忠林/摄

2018年底,28岁的车黄英一家六口从江华大圩镇西岭村搬到位于县城的四联移民安置区,仅花了1万元就住上了150平方米的漂亮新房。

对于自己的新家,车黄英是越住越喜欢,“房子好,楼上住家,楼下就业,工资还不低,母亲帮我管两个小孩,年过60岁的父亲周木贵在小区的公益岗位上做事,每个月也有900元!小区到处是花花草草,还有健身器材,文化活动中心,学校、医院,做什么都方便。”

图片6_副本_副本.png

车黄英的父母与两个女儿其乐融融地在家看电视。李忠林/摄

“我们的易地扶贫移民安置房好,社区环境又漂亮,这样的房子在县城现在均价到了4000元一个平方米,我们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背着扫帚进屋,每户最多不超过1万元。”华瑞电子有限公司老板陈朝晖既是四联移民区理事会的负责人,又是涔天河水库移民,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感激不已。他介绍,四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于2018年8月上旬开工,占地55亩,19栋,全部采用“1+5”砖混结构,一层作为后扶产业用房。工程总投资8208万元。自己创办这个公司是今年2月份投产的,一方面是为了自身创业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解决小区内移民的就业问题,目前厂里有30多名员工,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有12名。

在四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跟车黄英一样的306户1440人住上了让人羡慕的漂亮房子。

移民群众住上了新房子,陈朝晖很开心,但他更关心的是移民群众的搬迁之后的工作。“306户1440人来自全县10个乡镇46个村组,全部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何让他们在新家园开启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是我们要做的工作。”

搬新家能否就新业,是车黄英关心的大事。“没想到搬来没多久,陈会长就组织我们参加了就业培训,培训期间每天还有60元工资,培训合格之后就地上班,开始计件工资,最高的一天可以拿到180元。现在,我和父亲一个月有5400多元的工资,加上丈夫在县城搞装修打零工的工资,我们全家比起在老家之前的生活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为解决搬迁户后顾之忧,我们探索创新了‘规模企业进园区、小微企业进乡村、农业产业建基地、旅游产业谋全域’的产业扶贫发展模式。一是依托厂房,就近就业。四联安置区在规划建设时,就将第一层规划建设成架空层,简单装修后就可以发展小微企业,实现楼上住人,楼下就业。2019年以来,小区已经引进了机电、马达、电子、制衣等6家企业,可解决200人就业。二是依托园区,带动就业。位于县城沱江的江华高新区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和试验区,近年来引进和培育了规模企业105家,形成了电子信息、新型能源、新材料、电机等七大产业,新进园区的企业还有近6000个岗位虚位以待,可以就近吸纳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与此同时,通过楼栋长、保洁员等公益岗位也可以解决一部分人就业。目前,该小区搬迁对象有劳动力的家庭已经全部实现一户一人就业。”县发改局局长左华生介绍说。

就业的问题解决了,移民们随迁子女的就学问题也是他们关心的重点。

图片8_副本_副本.png

移民孩子在漂亮宽敞的城北生态幼儿园快乐成长。李忠林/摄

在四联移民小区,笔者看到漂亮宽敞的四联城北生态幼儿园。

攀爬梯、蹦蹦床、活动室、午睡室、漱洗室、舞蹈室、美术创意室等设施齐备。

幼儿园园长唐红花告诉笔者,自己一手创办的这所幼儿园,于2017年年底建成,2018年2月开园办学。

她介绍,幼儿园占地面积6458平方米,校舍建设面积6300平方米,户外活动面积4980平方米。现开设大、中、小教学班13个,现在园幼儿32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移民幼儿71人。每班均按“两教一保”配置师资,满足保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图片7_副本_副本.png

正在宽敞明亮教室上课的思源实验学校的移民学生。李忠林/摄

而位于四联安置区的另一所九年制义务学校——江华思源实验学校,总投资8500万元,占地126.51亩,总建筑面积38718平方米,综合教学楼、师生宿舍及食堂、风雨操场、塑胶田径运动场、图书馆、心理咨询师一应俱全,专门为四联水库移民和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随迁子女提供义务教育,目前有66个班3427人,教师182人。

除了就业、就学有保障之外,四联还配备了2个设施完备的社区卫生服务室,方便移民群众就近就医。位于北区的卫生室医务人员郑昌兰医生,负责小区2800多人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等相关工作。

图片9_副本_副本.png

郑昌兰卫生室。李忠林/摄

夕阳西下,看着在社区遛弯的居民,在小区当楼栋长的移民刘前山脸上笑意满满。“从前就想往城里奔,为了孩子的上学,几年前就在县城租房子住。后来因为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搬进了县城的新家。新家生活好,社区有工作可以做;老人有活动室可以玩耍;小朋友可以去学校学习;小区就有超市,坐公交车就能逛县城,自从搬来之后,我就没回过老家。”

来源:红网

作者:刘波 杨丁香 朱国卿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20/05/15/723777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