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理论丨周生来:共商共建共享 做强永州市鞋业“航母”

——关于建设永州市鞋业产业联盟的思考

永州轻纺制鞋企业经过数十年发展,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和较高知名度的区域品牌,成为湘南地区的名片。目前全市共有轻纺制鞋类规模企业199家,产值328.5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18.7%,2019年实现外贸进出口额3.76亿美元。其中,制鞋企业在全省影响力较大的有祁阳凯盛、道县建溢、蓝山湘威、宁远华荣等,厂区覆盖永州市大部分县区,被称作“永州鞋都”。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强产业联盟建设,着力打造好生物医药、鞋业产业联盟。下面,提一些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建设鞋业产业联盟,有利于永州市制鞋产业提质、企业发展

近些年,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很大一批沿海地区的制鞋企业向永州市有序转移。但是,这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永州市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随着中部内陆省份消费水平攀升和外流人口加剧,劳动力成本相比较物流成本,已经不再具备优势。制鞋企业要打破发展瓶颈,不能只以贴牌生产为主。加工贸易型企业要加强企业沟通、合作,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因此,建设联盟势在必行。一方面,通过建设鞋业产业联盟,将有序引导永州市制鞋企业在生产、经营等环节交流沟通、资源互补、强强联合,进一步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建设永州鞋业产业联盟有利于永州市鞋业企业拉长集制鞋科研、设计、加工、商贸、展览、物流为一体的完整现代制鞋产业链,打造永州自己的制鞋产业基地。同时,建设永州鞋业产业联盟有利于在永州市建立鞋业批发市场,创建永州品牌,推介永州文化,提高制鞋产品附加值,逐步带动企业改变单一的生产模式, 增强市场谈判和议价能力,打造永州新的百亿产业群,形成全省乃至全国的“鞋都”。

二、正确研判构建永州鞋业产业联盟的优势条件

永州市打造鞋业产业联盟的有利条件:近几年,随着一批制鞋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及配套企业相继入驻永州,永州鞋业企业基本形成了从鞋底、鞋面、鞋材到整鞋生产制造、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企业交流,深化企业合作,强化沟通协调,实现优势互补,规避市场风险,整合利用资源,对现有市场资源进行配置,从而提高行业整体利润,走出一条更加有效分工和紧密协同的发展路子, 从而保障企业的共同利益。

永州市打造鞋业产业联盟的不利因素:目前,永州市现有规模以上制鞋企业多为耐克、彪马等品牌的代工工厂,品牌方在原料采购、设计生产、配套运输等方面有严格要求和准入限制。企业经营者没有自主权,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加之,永州制鞋企业多为台商,受“同行是冤家”观念的影响,相互之间不注重联络,企业交流的意识比较淡薄,交往意愿不强烈。因此,面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形势造成的影响,特别是市场的竞争博弈,永州亟待建立一个产业联盟组织,以深化企业主之间合作交往,甄别市场预期,规避外来风险,保障企业共同利益,提高行业整体利润空间。

三、多措并举建设鞋业产业联盟,打造永州鞋业“航母”

1.从资源互置入手,实现利益均沾。要强化鞋业企业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的有效置换,实现利润最大化。各级各部门要支持下游配套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更多原料企业和配件企业到永州落户,完善产业链。要出台政策和措施支持,拓宽融资渠道,设立基金帮扶,在产品创意、品牌推广、拓展销售网络上给予企业更多资源倾斜。道州皮鞋要发掘品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重塑品牌形象和质量标准,拓宽发展视野,发掘市场潜力,联合高校和科研单位在产品创意和研发上进行合作,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建立健全自己的销售网络,进行市场推广,也可以和建溢、江博士等企业进行合作,重构企业产品,重塑企业品牌。

2.从下游企业发力,实现货源互补。永州的成信鞋材、海利鞋材、协荣橡胶、林辉鞋材、顺鸿鞋材、加伟橡胶等均具备较大规模的生产能力。但是,大多数配套企业都依赖主厂生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企业经营风险较大。品牌总厂要支持下游企业在不损害既有品牌订单的基础上,逐步打破品牌差异,采取新增生产线等方式拓展非品牌的市场供应,扩大产品的销售网络。要鼓励零配件企业甩开订单的主动配给,加强产品创意的设计,深度挖掘内销市场。台资鞋业企业要加强与内资和港资企业的合作,消除生产过剩和资源不足的影响,深化合作,在原料采购、物流运输和订单供给中压减成本,实现共赢。

3.从良好沟通开始,实现信息互通。“闭关自守”只会故步自封,“开放交流”才能海纳百川。市县区台办、工信等部门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帮助企业畅通交往路径,通过信息互通学习对方企业先进的做法和管理经验。让企业通过交流发现生产上的不足,找准契合点,改进生产和经营方式,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例如:永州湘威运动用品有限公司在蓝山县职业中专每年招收两个班次的学生进行设计、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大部分学生毕业后能够成为企业生产的中坚骨干。

4.从合作共赢出发,实现品牌互联。联盟要有序引导龙头企业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获得政策支持,整合本地资源,打造新的企业利润增长点,逐步创立自己企业的品牌,凯盛、湘威、华荣等台资企业要利用品牌优势,妥善应对疫情,面向大陆市场,克服外贸出口的影响,辐射带动一批下游企业形成更完善的产业链条,帮助他们成长。要强化永州鞋业销售市场的建立和培育,在培植企业发展的同时,逐步建立健全永州的销售网络和鞋业批发市场,让外地人不仅知道永州“产鞋”,还能到永州“买鞋”。

5.从人才培养着力,实现平台共享。永州制鞋企业不仅要招满员工,还要招更高素质的员工,把众多企业捆绑在一起吸引全国各地,特别是贵州、河南等内陆省份的人来永州制鞋企业务工。企业特别要注意运用平台资源共享成果和经验,主动到外地招工,通过本厂工人 “口碑”效应招工,用待遇留工。要创新人才激励方式,建立一线普工、技术工种、管理人员灵活的晋升机制和多元化的薪酬管理体系。要下大力气引进一批复合型人才,与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企业打造一支长期稳定的骨干员工队伍。

(作者周生来 系市委副秘书长、市委台办主任)

来源:永州日报

编辑:陈小婷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