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浓重的兵味与深厚的兵情——读冯紫英新时代兵生活作品系列

2019年初,从军数十年的冯紫英出版新时代兵生活作品系列,包括《兵日记》《兵生活》《女兵事》《兵本事》《带兵记》等五部作品,洋洋洒洒近100万字。其中,前三部以叙事为主,文学性更强;后两部以论说为主,学术性更强。五部作品均可列入散文范畴,从总体上看兵味浓郁,情感厚重,形式鲜活,充满正能量,很值得关注欣赏。

一、运用历史与美学眼光聚焦兵之生活

与常见军事题材创作不同,冯紫英另辟蹊径,不走寻常路,他放弃宏大叙事,远离战略调整、体制改革与大规模演习等军队建设重大课题而写普通士兵;远离铁马秋风、沙场喋血、军中谋略等最吸引读者的场景而写兵营常态。他所写之人或是新兵、女兵等普通士兵,或是班、排长等基层军官,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兵”,常被称呼为王兵、李兵、冯兵等。他们没有出色功绩,没有漂亮言辞,也没有能让人记住的独特相貌与特殊经历,而仅仅是百万大军中的普通一员,是士兵整体或群像中的一个微小分子,“像我,如你,似他”。他所叙之事是士兵们每日重复的军中琐事,包括出操、站岗、放哨、就餐、整理内务等,全来自和平时代平静的兵营生活,内容几近无事。一般来说,写普通人寻常事题材太过寻常,缺乏吸引力,很难写,写好就更不容易,但是冯紫英却一直专情于此,乐此不疲。作品中处处可见具体生动的形象与场景,似在展示一幕幕军人生活小品,也似在播放一部兵营生活长篇连续全息影像。《兵生活》描写新兵缝军被、包水饺、开班务会,《女兵事》描写女兵们剪秀发、哭鼻子、吃零食等,均具有浓郁的兵营生活气息,散发出蓬勃的青春活力。长篇散文《兵日志》更是从起床号响起起笔,按时间顺序一直写到响起熄灯号,详尽描述了士兵平常一天的工作与生活,包括上几次厕所、吃几个菜、叠几件衣服等,都有详细的记录,使人能贴近观赏兵营特有风俗,体验士兵日常酸甜苦辣。作者选取人物、场景与故事看似不经意,实则经过长期积累与反复斟酌,他的描述看似琐屑,记流水账,但作品内容却往往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具有小中见大,以一驭万的艺术效果。因而,我们认为冯紫英的创作堪称一部完整鲜活的当代兵史。

在创作中,冯紫英常流露出对兵营、对战友的深厚情感。他写接到入伍通知时的激动,写初入兵营时的梦想,写篮球场上的激情,写一次次对集体荣誉的维护与渴望等,胸中满溢军人的自豪感、荣誉感与进取心。他拥有一颗能感受美的慧心,始终对熟悉的兵营保持高度的审美兴趣,保持纯洁如初的热情;他还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善于从熟悉中发现新奇,从庸常中品出深意,从精准统一中感受不同个性与微妙心理。在他笔下,队列训练单调机械,但却蕴含很多趣味;“三大条令”严肃呆板,但抓条令落实却遭遇很多趣事;女兵晚上独自站岗胆怯心虚,但却因此品尝到了难忘的意趣。他写班排长的严厉,表现严厉下的诙谐幽默与无私关爱;写拉歌场面的火爆,表现歌声里的传统兵家文化与我军优良传统;写女兵撒娇,顽皮,臭美等,表现她们的纯朴可爱与美丽聪慧。在他笔下,无论是《查哨》中在荒凉之地守卫仓库的普通士兵,还是《常怀感恩之心》中热心帮助他人写稿投稿的小班长,抑或是《舞啊》中深入边疆偏远哨所跳舞慰问的医疗队女兵,他们都极其普通,普通得连姓名都没出现,作品也没有给予他们任何闪光的赞语,但是这些士兵都具有难得的大爱与忠诚,读来令人心头发热。可以说,在作者眼里,士兵质朴火热的生活就是诗,兵营淳朴可爱的士兵就是美。作品所呈现的当代兵营使人热爱,令人向往,常让人联想到哲人们所说的凡人英雄与诗意的栖居。

二、立足军人使命与担当探讨兵之成长

翻阅冯紫英的作品,我们总能深切地感受到他作为军人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认为,军不思战,国之大难。为此,他一直将目光瞄准现代战争,瞄准实战需要,作品字里行间充满对“本事”的渴求,洋溢着必胜的信仰。他认为,部队的战斗力离不开士兵,士兵的主业是训练,专业是打仗,本领是能打仗打胜仗。他的创作一直有一个鲜明的主题,那就是士兵的成长。围绕这一主题,他坚持问题导向,始终用学术的态度对待基层连队工作,重点是思想政治工作。他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解答问题都离不开士兵,着力通过服务士兵,为士兵提供“一点常识,一个方法,一段感悟”,进而促进部队战斗力的提升。他阐述当代士兵应该懂得的道理,帮助士兵树立正确的观念。他认为“战败的屈辱首先是军人的耻辱”,并且提出“战争离我们很近,我们距打赢还远”。他认为军队战斗力首在军魂,总在提醒自己和战友不忘传统与根本,不忘国耻、军耻。他认为昨天的战法打不赢明天的战争,明确要求在士兵大脑里植入信息化的“芯片”。他分析士兵常有的情感矛盾与思想疙瘩,引导士兵走出迷惘,远离成长雷区。他告诫士兵“爱情的种子不能随便撒播”“读不好的书就像交不好的朋友”;他提醒士兵“常思入党为什么”“严守纪律无小事”。他教会士兵处理人际关系,学会思想工作办法,懂得识人、用人和交友。他提出“制怒是襟怀也是韬略”“自省是治愈错误的良药”;他还提出“要与谈心者‘坐在一条板凳上’交心”“微笑可以创造许多成果”等,所有这些,士兵们读来往往感觉熟悉,感觉亲近,感觉实在、有用、可操作。

冯紫英善用研究的态度对待问题,用敏感的思维发现问题,用广博的学识思考问题,用求是的精神解决问题。他选取的问题往往很“实”,对问题的思考也很“实”,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同样很“实”。《带兵记》集中分析带好00后兵的100个细节,《兵本事》讨论与军事训练有关的17个方面的理念,均体现出很强的务实精神。他所讨论的实际问题战友们大都因司空见惯,极易抱无所视、无所谓及勉强将就的态度,存在模糊认识与差不多的观念。但是,冯紫英却能静下心来逐一进行苦钻细研,并一点一滴累积下来,最后竟有了厚厚的五大本,这不仅是务实认真的体现,也是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体现。冯紫英的作品中既有士兵应知应会的兵营生活常识和自古流传的带兵真经,也有他本人的实践经验与生命感悟;既有关于典型人物与事例的形象描写,也有对问题的历史观照与理论分析;既有对时代要求与上级精神的积极回应,也有个人的探索与思考,内容极其丰富,堪称当代兵营生活的百科全书。他常借创作阐释、宣传兵营建设新的理念、认识和方法,帮助读者开阔视野,更新观念,抓好信息化建设,处理好官兵追星等新问题;而对于大家都熟悉的论题,像“合力打胜仗”“本事越用越强”等,他则能引经据典,将道理讲得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透亮,让普通士兵都能懂会讲。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冯紫英是一个好学善学的人,阅读面甚广,除军事著作和文学作品外,对中外哲学、历史、文化、科技等都有所涉猎。在创作中,他视通中外,融会古今,纵横捭阖,所引材料丰富多样,作品常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说服力。

三、践行“三贴近”创作原则服务兵之审美

冯紫英常说:“士兵是我师,我是士兵友。”他心中一直抱着“该为士兵做点什么,写点什么”的美好愿望,将“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士兵”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将普通士兵视为潜在读者的主体,致力于抓住士兵眼光,走入士兵内心。他说,自己常盼望能做一条小鱼,游入士兵心海。他的创作强调从广大士兵最关注、最敏感、最具普遍性、最体现兵味的问题与现象出发,选题与题材均直接来自兵营,来自普通士兵身边的人物与熟悉的景象。“考军校”“选取士官”是新兵急切想知道的军营生活秘典;“吃零食”“减肥”是女兵难解的生活矛盾;“士兵爱情”“向军旗告别”是老兵常聊的话题;《小马扎》《针线包》是士兵随身携带的宝贝;“人剑合一”“让一颗子弹练出一箱子弹的效果”是士兵梦想达到的训练境界,等等。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有时士兵单看题目就会觉得亲切,普通读者一看题目也会觉得好奇,很容易让人产生阅读冲动。选题与题材的特殊性要求作者在平淡重复中见奇崛,在纯净无邪中显境界,在庸常无事中悟英雄,其创作看似随便轻易,实则难能可贵,可以说没有长期在兵营摸爬滚打的经历写不出,没有和普通士兵耳鬓厮磨、心心相印的体验写不美,没有艰苦积累、认真筛选与反复挖掘写不深。在这一意义上,我们有理由认为冯紫英的创作出于高度自觉,他的散文是有生活、有情感、有深度的好作品。

为践行“三贴近”,冯紫英常以普通士兵身份深入兵营,从战友的角度进行深度采访。系列作品在成书过程中,他还专门听取了近千名基层官兵的意见和建议,对文本进行了反复修改,边改边悟,不断完善。他的创作总给人胸有成竹、娓娓道来的印象,态度亲切平等,心地实诚包容,内容具体实在,常如战友谈心,又如老兵说事,也如师傅传经,还如专家授课,具有吸引力、亲和力和指导性。作品叙述多从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展开,在概括与呈现当代军人整体风貌,抒写大我情感的同时作者常将自己摆进去,以我观物,在作品中融入个人的体验与想象,作品内容既具真实性与典型性,亦具感染力与引导力。作者坚持文学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将讲故事,析现象,探规律,教方法结合在一起,情理交融,既有基于丰富实践经验的现身说法,也含饱读经典之后的理论思考,既能动人情,也能启人思。作品有叙有议,叙事写人善选场景,注重细节,生动形象;论事说理善选材料,善于比喻,深入浅出。与一般文学创作相比,作品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思想性与学术性;与一般学术研究相比,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娱乐性与审美性。从总体上看,作品既具审美价值,也具教育价值,还具学术价值。作者坚信“最美的音乐是生活”,在创作中多从普通士兵角度对军营生活进行从容不迫的实录,作品中常见质朴的情感与原生态的故事,少见抒情、描写与渲染。从总体上看,作品文辞简练流畅、清浅透亮,音调铿锵有力,节奏清晰明快,朗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往往能使人真切感受到兵营生活特有的韵律与色彩,感受到军人特有的气质与趣味,给人石间清泉、竹梢清风之美感。冯紫英曾说,他的散文作品是可爱可亲的小天使,也是一首诗。诚哉斯言!

从农村青年到山沟里的炮兵,从军刊编辑到军分区政委,冯紫英一路前行,踏过无数坎坷,流过数不清的汗水。数十年来他一直痴迷于散文创作,始终坚持情系士兵,以质朴清透的文字叙写宁静的兵营常态,叙兵事,见兵心,为兵写,博兵爱,“新时代兵生活作品系列”有情怀,见学养,接地气。翻阅冯紫英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可感受到他建构重大标志性作品的巨大潜力。

来源:红网

作者:周甲辰

编辑:邓丽晶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20/08/18/818036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