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田民间“守艺人”刘同顺:传承指尖上的棕编技艺

006_副本.jpg

红网时刻通讯员 黄新 永州报道

永州新田县棕编手艺人刘同顺,善用一双灵巧的手,能把一片片棕榈叶编织出一只只“生命”来。他创作的棕编动物,不论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无不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让人拍手叫绝。

002_副本.jpg

004_副本.jpg

走进刘同顺的家,仿佛走进“动物园”。地板上、桌子上、电视机台前到处都是蛇、仙鹤、蚂蚱、孔雀、凤凰等林林总总的棕编动物,惟妙惟肖,让人惊叹。只见刘同顺手拿几片棕榈叶,双手左右交替,撕、拉、绕、穿、刺,不一会儿,一只蚂蚱就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眼前。

“天上飞的,地下爬的动物,我都会编,最快的时候只需十分钟,我就能编一只活灵活现的草蚂。” 刘同顺笑呵呵地说。

棕编是利用棕丝制成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是我国编制工艺的主要品类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棕编以棕榈叶为主原料,配以彩带、亮珠、丝线,成型的编织品造型别致、栩栩如生,深受人们的喜爱。

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遇,刘同顺与棕编结缘,他亲眼看见街边的民间艺人像变魔术似的,将棕叶编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便被这项神奇的技艺所吸引。他诚心向这位民间艺人学习,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半年后,他编的蚂蚱终于也有模有样,然而家人对他却是冷眼相看。

“当时我真的不是很支持他,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那时候,他要买这个,买那个,仅剪刀就买了100多把,我讲买剪刀都会买穷。”刘同顺的爱人雷鸾凤说。

家人的不支持,并没有影响刘同顺对这项技艺的喜爱。他省吃俭用,常常在忙完工作后,抽出时间静悄悄地练习编织,坏了的工具,维修后,继续用。近20年的时间里,刘同顺几乎将大部分闲暇时间都放在了棕编上,他不断摸索、改进自己的棕编技艺,将每一件棕编艺术品做精做细,他对这项技艺的执着,最终也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

005_副本.jpg

棕编这种工艺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工序却纷繁复杂,在刘同顺眼中,棕编是千变万化的,手上的活儿只要边做边学,边学边练,什么都能精通,关键看是否有耐性和毅力。在创作中,刘同顺不断挑战自我,尝试编制一些难度大的动物。龙,是刘同顺第一次尝试编制的抽象动物,因为工序复杂,体型庞大,仅设计和塑型,刘同顺已经足足花费了20多天时间。

001_副本.jpg

“这条龙有5米长,完工以后有30多斤重,至少要3个月才搞得好,难度特别大,但我还是有信心。” 刘同顺坚定地说。

007_副本.jpg

加入新田民间艺术家协会后,刘同顺常常受邀到各地展演,闲来无事,他也会到室外广场“摆摊”,现场演示棕编这项指尖上的艺术,一件件逼真的作品,常常能令人称赞不已。

作为悠久历史沉淀的手艺,棕编的传承与发展,是对民间技艺和创造力的尊崇,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相比手艺人的称呼,刘同顺更愿意被称为“守艺人”,守护棕编技艺,也守护这一份传承初心。

来源:红网

作者:黄新

编辑:周文君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20/09/04/8275293.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