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蜂蜜产品展览室一角。
2020年丰收节扶贫农产品展销会上,柏老向大家介绍蜂蜜、八月果等扶贫特色产品。
红网时刻永州9月30日讯(通讯员 刘志军 邹乔夫)“我们合作社蜂产品主要有蜂蜜、蜂王浆、蜂花粉、巢蜜、蜂胶及蜂蜡等。其中,柏氏蜂蜜获得了‘中国湖南第四届(国际)农博会金奖’,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保健饮品,市场前景非常看好,目前产品供不应求。”9月28日,在湖南省祁阳县观音滩镇任塘村永州柏氏中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蜂蜜产品展览室里,合作社负责人柏道云热情地介绍着陈列柜上摆放着的各类蜂产品。
“这一个蜜罐可储存蜂蜜500公斤,去年整个合作社销售蜂蜜达280多吨。今年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在当地政府及县农业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合作社及时恢复了生产,产量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在一列排放整齐的大蜜罐前,柏道云说道。看着柏道云满脸开心的笑容,大家禁不住说道:“柏老,你现在可是掉进‘蜜罐子’里了。”
柏道云今年71岁,是原观音滩区周塘乡坦坪村人。18岁那年,柏道云投靠亲戚,到岳阳跟人学起了养蜂,这一学一养,就是50多年,走南闯北,足迹遍布全国各地。说起养蜂来,柏老感慨万千,他告诉我们,对他打击最大的一次是在1987年。那一年,他养了80多群意蜂,受严重干旱影响,蜜源不足,当年亏损了2万多元。自此,柏老便对养蜂心灰意冷,狠下心将价值2万多元的意蜂群仅作2000元就转让给了别人,携妻带子回乡做起了薯粉加工,轻不言败的“铁汉子”的“甜蜜梦”就这样被破灭了。
“也许我这一辈子与蜂注定有缘吧。”柏老接着说道,1988年10月的一天,一位知道他爱好养蜂的朋友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群中蜂送到他家,叫他给养起来。已下定决心不再养蜂的他推辞不过,便只好将蜂收下来装进旧蜂箱,并随意摆在了屋后的墙脚下,没想到仅20多天,他便从这一小群中蜂一次割下了20多斤蜂蜜,柏老非常兴奋。通过一段时间饲养观察,柏老发现饲养中蜂不用转场,与养殖意蜂相比,具有成本低、投入少、效益高等优势,于是心中一度熄灭了的“养蜂致富梦”又复燃起来。就这样,他遍访山野,大量收集野生中蜂,潜心钻研中蜂养殖技术,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早培养强群、选用良种、双王繁殖、奖励饲喂的管理经验,并编制了《中蜂良种繁育技术手册》,中蜂养殖规模如今已发展到200多箱,在金洞、黄沙还建立了两个养殖分场,年产值近30万元。其利用阳明山脉优良种蜂大麻种和大黄种杂交培育出的中蜂新品种,采集力和抗性非常强,已推广到重庆、湖北、河南、广西等12个省市县区,养蜂界的朋友都尊称柏老为“中蜂王”。
中蜂生态产业园一角。
柏老的中蜂生态产业园占地面积有2亩多。在柏老的引领下,我们走进园里,但见整个园内一条条缀满藤蔓的棚架迂回相连,棚架上挂着一串串、一簇簇宛如芒果状的八月瓜,芳香扑鼻;棚架下两侧井然有序地摆放着蜂箱,一群群蜜蜂在蜂箱前穿梭进出,嗡嗡地欢歌,充满了生机。柏老向我们介绍,整个产业园按照“棚上挂果、棚下养蜂”的绿色生态立体走廊进行布局,饲养中蜂100多箱,每天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员络绎不绝,现已成为全县中蜂生态养殖规模最大的示范基地。
“出去打工,不如跟着柏老养蜂。”这是观音滩镇八尺村吴本阔老汉现在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前几年吴本阔老汉跟着柏老学养蜂,现在一年收入有五、六万,摘掉了“贫困帽”,过上了“甜蜜”幸福的好日子,心里常常乐开了花。
为了带领“穷乡亲”们养蜂致富,2011年,柏老注册成立了永州柏氏中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养蜂增户,促农增收”为目标,积极引导当地群众科学养蜂,现已发展社员216户,拥有种蜂19000群,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帮助近600人脱贫。2016年,柏老被省蜂业协会评为“先进个人”,2019年,永州柏氏中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被省蜂业协会评为“湖南蜂农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中蜂养殖成为全县产业扶贫开发的重要项目。
踏遍青山人未老,与“蜂”共舞迎小康。“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强化‘柏氏’蜂蜜品牌建设,充分利用供销网络发展‘线上线下’销售,不断深化‘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全力将观音滩基地建成集繁育、产品加工、培训、旅游基地,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致力将观音滩打造成为‘蜂蜜’特色小镇。”在迈向小康的新路上,柏老就像蜜蜂一样孜孜不倦地又开启了“幸福甜蜜”的新追求。目前,柏老正在积极筹措资金建设中蜂繁育及蜂产品生产新基地,带动全县中蜂养殖户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道路前进。
来源:红网
作者:刘志军 邹乔夫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