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9月30日讯(冷水滩站记者 周吉锋 伍丽鹏 文奇 通讯员 范宙)天飘着蒙蒙细雨,在扶贫工作队员的带领下,记者一行驱车来到蔡市镇池塘铺村贫困户邓秋南的养鸡场。
一双布满老茧的双手、一双沾满泥巴的雨靴,一张面带微笑的脸庞,初见邓秋南时,给人的印象就是乐观而朴实。
在邓秋南的带领下,大家顺着泥泞的路,来到了他的养鸡场,“汪汪汪……”只见几只狗迎了上来,“为了鸡不被山里的野猫给吃掉,才养的这几条狗。”为了不给我们造成惊吓,老邓一边说着一边将狗赶走。
在养鸡场,一张简陋的床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原来这是邓秋南为了晚上守夜而搭设的。多少个日日夜夜,不管风吹雨打,他都守护着这些“鸡宝贝”。
“咯咯咯……”邓秋南手拿鸡饲料,一边呼叫一边熟练地向鸡群抛洒谷子和玉米,鸡群迅速围拢过来。
突发意外 他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邓秋南,今年54岁,是蔡市镇池塘铺村七组人,家里4口人,夫妻俩务农抚养两个女儿,生活平淡而幸福。好景不长,2013年,邓秋南不幸出了车祸,导致右腿膝盖骨膜撕裂、骨折,劳动力大打折扣,家庭收入骤减,一下子把邓秋南家拉入了贫困的境遇。2013年底,池塘铺村通过村民小组评议把他家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王艳春又查出患上脊髓空洞症,沉重的医疗开销让这个本就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七拼八凑2万元后,通过医院治疗,王艳春能够下地行走了,但失去了所有的劳动能力,养家糊口的重担都压在了邓秋南一人身上。
政策帮扶 生活开始有期望
2016年,驻村干部通过入户走访发现其长女邓小露(化名)因家庭贫困已辍学外出长沙打工,驻村干部跟邓秋南做起了思想工作:“再苦不能苦孩子,现在扶贫政策这么好,小孩子不读书怎么可以,文化才是以后的立根之本,把露露叫回来,我们镇扶贫办可以帮你联系学校,学费也会相应减免的。”邓小露回家后,蔡市镇扶贫办主任立马与六中取得联系,经过一番协商,学校答应接收,免除其学费,并将其纳入“雨露计划”,每学期补助其1500元。今年,邓小露考上了湖南环境生物学院。
“如果没有政府的关心和帮助,孩子的教育没有保障,她肯定早早就出去打工了。”说起女儿的读书问题,邓秋南心中满是感激。
被改变的不只是邓秋南女儿的命运,还有家中的住房环境。曾经邓秋南一家人就住在养鸡场的破旧棚屋里,木板作墙、塑料遮顶、脚踩泥巴、四面漏风,住房环境改造迫在眉睫。2018年,在政策的扶持下,他修起了新房,生活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
扶贫先扶志 小额贷款让养鸡更有劲了
虽然有政策兜底帮扶,邓秋南也想自食其力。左思右想后,他决定办养鸡场,但是启动资金从哪来?正在他一筹莫展之时,驻村干部“送钱上门”——帮他争取了3万元小额无息贷款。2016年底,邓秋南在村里办起了养鸡场。万事开头难,因为第一次接触养殖行业,缺乏经验,鸡苗死亡率很高,但是邓秋南并没有气馁,在扶贫队员的帮助下,他努力学习养鸡技术,后又买回了几百只鸡苗“重整旗鼓”,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精心照料,鸡的成活率明显提高了,收益也提上来。
“2017年,我养鸡的纯收入有1万多元。2018年,年纯收入2万多。今年我还养了鸭子、种了茶子树,生活越来越好啦!”邓秋南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为了提高贫困户的养殖技术,自2016年起,镇里每年都会组织他们参加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共培训30人次,极大地提高了贫困户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现在邓秋南逢人就说:“多亏了党的扶贫政策好,如果没有党和干部的关心,我们一家人的生活都不知道变成什么样。”
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邓秋南一家2019年成功脱贫,将继续为了向往的生活而奋斗。
来源:红网
作者:周吉锋 伍丽鹏 文奇 范宙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