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千年打卡胜地丨四千三百年前的伟大背影——虞舜永州打卡记

开栏的话

永州,是一块秀美的土地,二水交汇,峰峦林立,草木苍翠;永州,是一块宽广的土地,面积有2.2万平方公里;永州,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有许多类似鬼崽岭、女书之类的谜,至今令人无法诠释……

在这块土地上,有一个名叫福岩洞的岩洞里,出土了47枚8万至12万年前的人类牙齿化石;在这块土地上,有一个名叫玉蟾岩的岩洞里,出土了距今至少有1.2万年至1.4万年的炭化稻谷,同时也出土了可以拼合成型的釜型原始陶器。因此,这里不仅是“天下稻源”(袁隆平题词),也是中国最早的陶器发祥地。

如果让我们站在时间的窗口,回望永州上下逾万年的人类活动史,回望先民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的背影和足迹,再从历代文献中去寻找记载,就可以发现,这里是华夏土地上的一块千年打卡胜地,曾吸引着历代先贤来这里打卡。为了让人们对这些历史有所了解,本报从即日起开辟《千年打卡记》专栏,推出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1558852_chenchao_1614863838235.jpg

帝舜画像。

如果有人问:在永州的历史上,谁是率先来这里打卡的人呢?

我们会告诉他:虞舜,时间在四千三百年前。

四千三百年前的这块土地,不叫永州。在取名永州之前,她还有一个曾用名:零陵。在取名零陵之前,这里应该还有乳名。只是,这个乳名,以前的人们没有记载,所以我们无法知道。但这里的天知道,这里的地知道,这里的山知道,这里的水知道,这里的云知道,这里的雨知道……

只有虞舜来了之后,这里才有了正式的名字:零陵。

虞舜,姓姚,名重华,字都君,诸冯(今山东诸城)人,是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一个据说活了上百岁的老人,也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

《礼记·大学》有这么一句话:“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后人把它提炼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教导人的名言。但真正做到的,也只有虞舜一个人。

舜帝的主要功绩可以概括为:举八元八恺;放四凶;命官职;治洪水;巡天下。

而关于虞舜的身世,历史上有三种说法:一是将他归于黄帝之族,认为他是黄帝后裔;二是认为他非黄帝之族,不是黄帝后裔;三是认为,他虽为黄帝之族,但他的始祖是幕,而不是项。

其实,对于永州来说,他是谁的后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曾经来过这里,而且最后留在了这里,包括他跟普通人一样的躯体、伟大的灵魂和崇高的思想。

虞舜是中华民族共同始祖之一,也是“三皇五帝”之一。虞舜倡导“德为先,重教化”,成为推动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捩时期的重要推手,《尚书》云:“德自舜明。”《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所以,后人尊奉他为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

如此伟大的先贤,为什么来我们永州打卡呢?

这就要从他的家庭和部落说起。

唐初经学家孔颖达说:虞舜“家有三恶,身为匹夫,忽纳帝女,难以和协。以治家观治国;将使治国,故先使治家。”

虞舜的家庭很复杂,复杂到什么程度?用现代语言来表达,那就是世界之最。

在这个最最最复杂的家庭里,最善良的人和最险恶的人聚集在了一起。

虞舜的父亲瞽瞍顽冥昏庸,不能分辨好恶;舜帝的继母壬女愚蠢而刻薄,偏爱亲生儿子;而异母弟弟象傲慢不敬,在母亲的教唆下,一度心狠手辣。三个人集中了人伦中一切的恶,联手起来陷害虞舜。

好在虞舜口碑甚好,因四岳推荐帝,被帝尧看中,选为接班人。帝尧在传位给虞舜之前,需要考验他,最好办法就是把两个女儿下嫁到虞舜家中,用来观察与监督。虞舜的两个妻子善良贤明,异母妹妹敤手,天真质朴,三个人集中了人伦中一切的善。家有三恶,又有三善,帝尧就是要看他怎么平衡所有人的利益诉求。

双方都是三人,看似力量均衡,实际不然。因为虞舜不仅要保护自己,还要保护二妃。棘手的问题是,虞舜不能天天和自己的妻子守在一起。如果只是小仨口自嗨,事情就简单了。虞舜必须负担起家外的事,以帮助他的父亲;二妃必须负担起家内的事,以帮助她们的婆婆。他们不能时时守护,也不能躲开恶人。所以真正较量起来,竟让人胆战心惊。

后人是这样记录三恶罪行的:“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掩之。”(《孟子·万章》),“瞽瞍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瞍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竿自擀而下,去,不得死。后瞽瞍又使舜穿井,舜穿井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瞍与象共下土实井,舜从匿空出,去。”(《史记·五帝本纪》)。

三恶为陷害虞舜,精心设计了三道难关:

第一道难关叫做“焚廪”,场景是仓廪。

父亲瞽瞍和继母壬女、弟弟象为谋杀虞舜,命虞舜去修理仓廪,去就放火烧死他。虞舜进退两难,二妃知道是个陷阱,但有把握助其逃脱,就说:“去啊!你可以张开两笠,像鸟儿一样飞下来。”虞舜照着二妃所言去做,果然成功逃脱。

《敦煌变文集》中载有一篇后晋天福十五年的抄本《舜子至孝变文》,其中有这样的渲染:“舜子才得上仓舍,西南角便有火起。第一火把是阿后娘,续得瞽叟第二,第三不是别人,是小弟象儿。即三具火把铛脚烧,且见红焰连天,黑烟不见天地。”

第二道难关叫做“浚井”,场景是井台。

弟弟象又和父母合谋,瞽瞍命虞舜去淘井,去就落井下石活埋他。虞舜进退两难,二妃说:“去啊!你可以先挖一个倾斜的副井,到时候脱掉衣服,像龙一样钻出来。”虞舜照着二妃所言去做,果然又成功逃脱。

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彩绘漆画屏风,内容接近刘向《列女传》,风格接近顾恺之《女史箴图》,笔意连绵不断。这幅古代连环画的中间部分保留了父亲和弟弟搬动巨石的危急景象。

第三道难关叫做“速饮”,场景是瞽叟的家。

父亲瞽瞍定计,召命虞舜到自己的家,准备饮酒灌醉然后杀死他。虞舜进退两难,二妃说:“去吧!”配了葛根葛花的药给他服下,虞舜终日饮酒不醉,居然幸免于难。

虞舜三次逢凶化吉,得益于他的异母妹妹敤手。敤手生性善良,当她听到父兄要陷害舜的消息时,便悄悄告诉给二位嫂嫂,这就使得娥皇、女英能够从容对付恶人的诡计,帮助舜死里逃生。

虞舜是一个十分孝顺的人,尽管象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而且曾和继母多次设计陷害自己,但他都没有选择抗争和报复,只是选择化解。而三个恶人黔驴技穷,终于心服口服,改邪归正。

舜帝“孝感动天”的故事居“二十四孝”之首;妹妹敤手“舜妹护兄”的故事居“二十四娣之首”;娥皇、女英“聪明贞仁”的故事居《列女传》之首;异母弟弃恶从善,分封耕田,“虞舜封弟”的故事居“二十四弟”之首。所以说,虞舜一朝是中国古代传统优秀伦理的开端。

1558848_chenchao_1614863655328.jpg

绍兴上虞《虞舜孝感动天》铜雕。

虞舜,在尧帝手下干了二十八年,包括摄政八年,才真正继承帝位。

尧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尽管四岳向他推荐了舜,而且自己又把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并对他进行了长时间的考验,但还是等到舜五十岁时,才把天下大事托付给他。此刻的舜,虽然已总摄大权,统领百官,但尧还没有彻底禅让,因此,他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举措,轰轰烈烈地干出一番大事业,才能证明自己的实力。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从前高阳氏有八位有才能的后人,替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人们称他们为八恺,高辛氏也有八个有才能的后人,世人他们为“八元”,这十六个家族,世世代代秉持家族美德,没有辱没先人的名声。一直到尧的时代都是如此,可惜尧却没有启用他们。舜掌权后,大胆举用八恺的后代,让他们主管水利农事,他们处理各种事务,都办得有条有理。舜同时举用八元,让他们主管教育教化,结果整个社会变得父者义,母者慈,兄者友,弟者善,子者孝,得国内太平,四周狄夷都被教化的有规有矩。

不仅如此,虞舜还以毒攻毒,将部落范围内“四恶”(四个十分凶恶的人)流放到边远地区,去抵御害人的妖魔鬼怪。这样一来,从此朝野清静,国门打开,国内没有胡作非为的坏人了。

在父亲瞽瞍和继母壬女去世后,为了给自己的同父异母弟弟象一个锻炼的机会,他把象派到了南方一个名叫庳圩的地方;面对滔滔不绝的洪水,虞舜派大禹出马,去治理水患……

站在舜身后的帝尧,看见他决策行事有条不紊,心里暗自高兴。在对虞舜进行考察、培养和试用,直到完全可以放心时,帝尧这才把帝位正式禅让给他。

尧死以后,舜在政治上又有一番大的革新。原已举用的大禹、皋陶、契、弃、伯夷、夔、龙、垂、益等人,职责都不明确,此时舜命禹担任司空,治理水土;命弃为田畴,掌管农业;命契担任司徒,推行教化;命皋陶担任“士”,执掌刑法;命垂担任“共工”,掌管百工;命益担任“虞”,掌管山林;命伯夷担任“秩宗”,主持礼仪;命夔为乐官,掌管音乐和教育;命龙担任“纳言”,负责发布命令,收集意见。

舜还规定:每三年考察一次政绩,由考察三次的结果决定提升或罢免。通过这样的整顿,“庶绩咸熙”,各项工作都出现了新面貌。前面提及的人都建树了辉煌的业绩,而其中禹的成就最大,他尽心治理水患,身为表率,凿山通泽,疏导河流,终于治服了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

舜在位三十九年,把庞大的部落治理得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在年老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儿子商均不肖,因此决定将帝位禅让给那个治水有功的大禹。然后,开始南巡。

舜带着一些随从,还有一支乐队,从帝都蒲板出发,跋山涉水,一路往南。目的地是南岭以北两条河流交汇处,以及这两条河流的上游区域。根据早早在前探路的人传回的消息,在这片区域有九座连环相似的山峰,那就是他要去到的地方。

唐代诗人陈羽有诗句曰:“舜欲省蛮陬,南巡非逸游。”也就是说,虞舜南巡,并不是为了旅游。

人,从帝位上退下来了,但责任没有退;身,从帝位上退下来了,但心还没有退。舜不忍放弃对禹的分担,对部落的关注,对民众的关心。

舜南巡,是为了探视他的弟弟象,探望他的旧部族,并会见不服大禹的三苗,协调好部落之间的关系。这些,都让他十分牵挂。尽管禅让了,但他还是想为继任者禹和自己的部落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更何况探亲和巡察一举两得。

进入洞庭湖之后,舜帝一行溯流而上,过了衡山,舜的心里越来越兴奋。因为,他很快就要见到同父异母弟弟象了。

血浓于水。舜可以舍弃帝位,但无法舍弃亲情。尤其是在父母(继母)双亡之后,弟弟象,便成了这个世界上唯一与他有血缘关系的人。因此,他怎么也得来看一看象。当初,自己把象派来这里,不仅是想给他一个修心养性、痛改前非的机会,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学习治理国家(部落)的机会。

舜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弟弟是否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和将来怎么安排他而感到纠结。

按照人之常情,禹应该会给舜面子,将象安排到一个比较合适的位置。

但是,舜没有提出来,他要先见到若干年不见的弟弟,看看他是否具备了治理能力再说。

可是,当舜来到弟弟的封地有庳圩时,前来探路的人和当地的百姓告诉他,象早已故去!

舜感觉自己的心顿时被尖刀剜去一半,有一种说不出的痛苦。

稍感欣慰的是,当地百姓告诉他:象来到有庳圩之后,很受大家欢迎。象不仅将中原的农耕文明传到南蛮地区,教授民众捕鱼、狩猎、稼穑、制陶、制茶等技术,教化民众,施以德政,而且将中原官话传到南方,为南北沟通起到了重要作用。他还发明了一种棋子,供大家娱乐。大家由此尊称他为象王。象王去世后,我们十分怀念他,正准备将他发明的棋子命名为象棋,将这里的地名改为象仁里,来纪念象王在这里布施的仁义道德呢!

舜听了大家的汇报,轻轻地点了点头。带着失去弟弟的痛苦,他继续溯流而上,来到了九座山峰十分相似的地方。一打听,才知道是九疑山。

舜想继续深入深山,了解那里的民生状态。无奈年事已高,由于长期奔波,加上获悉弟弟早去的消息,他心力交瘁,精神恍惚,最后因体力衰竭而亡。

他万万没有想到,九疑山竟然成了他最后的归宿!

在舜逝世大约两千年后,一个名叫司马迁的西汉史学家,根据前人的讲述和自己的调查,把舜的事迹写进了他的著作《史记·五帝本纪》中:舜帝“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零陵,就是永州的前身。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舜在永州的足印,绽放出一个诗意的地名:舜皇山、舜水河、南风坳、九嶷山……,这些地名,如今都成了永州历史悠久的文旅资源。

更重要的是:人们都习惯把九嶷山称为中华道德文化的发祥地,而舜帝的道德文化与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

1558846_chenchao_1614863638245.jpg

宁远舜帝陵庙壁画——舜帝南巡图。刘双全 作

1558856_chenchao_1614863615352.jpg

九嶷山晨曦。杨世群 摄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张京华 杨中瑜

编辑:陈小婷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