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色百年|红色光芒,映照“百年老宅”——锦绶堂

图片

从长沙城区往东120公里,在连云山脉腹地、大溪河河畔的浏阳大围山楚东村,坐落着一座气势恢宏、工艺精湛的深宅大院——锦绶堂

1930年,秋收起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红军建立起全国第一个建制省的工农兵政权——湖南省工农兵苏维埃政府。

随后,省苏维埃政府撤离长沙,先后两次进驻锦绶堂,驻扎时间达9个月。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赋予这座百年老宅非凡的意义。它,也见证着这片红色土地的沧桑巨变。

修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的锦绶堂,是典型的清末庄园建筑,距今有120多年的历史。有大小房间108间,天井15处,庭院3处。宅子内部装饰精细,木料上雕刻着各种历史典故,墙壁上书写着历代书法名帖。据了解,主持修建这座庄园的涂刘氏早年丧夫,为纪念丈夫 建造了这座大院。整个建筑雕梁画栋,是目前浏阳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传统民居。

图片

1930年,彭德怀带领的红三军团攻克浏阳东门,苏维埃革命运动在大围山地区兴起,锦绶堂成为红军后方医院和没收土豪财产保管处。第二年3月初,随着反“围剿”的不断胜利,在局势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湖南省苏维埃政府回到了锦绶堂办公,驻扎时长9个月,以杨幼麟为代主席的省苏维埃政府在此领导全省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讲解员朱丽利:“这面墙上就是当时苏维埃政府留在这里的一个最早的财务账单,我们从财务账单中可以看到收入类,收入类是红三军团给政府2000块,支出类则是五花八门。”

图片

湖南省苏维埃政府在驻扎长沙期间,做了大量的工作。释放无辜被押群众,平抑物价,救济穷困农工,颁布了《暂行劳动法》《暂行土地法》等一系列布告、法案,苏维埃政策深入人心。当时,湖南省苏维埃政府分土地、办学校、颁布新婚姻法、参与领导湘鄂赣苏区斗争,为中国共产党执政进行了诸多探索。讲解员朱丽利:“将土地分发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就是土地归农民所有,允许自由买卖,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买卖婚姻包办制度。”

在锦绶堂北院的阁楼上,设有苏维埃政府的油印室,墙上留有油印传单《纪念“三一八”告白军士兵书》。“猛烈扩大红军”“力争社会主义的前途”“男女平权”等标语至今依然清晰可见。朱丽利介绍,1931年3月,重回锦绶堂的红军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后来,当地群众为了保护好这些标语免被破坏,在省苏维埃机关撤出后,主动用石灰浆或者泥浆把标语覆盖了起来。

历史未曾远去,红色依旧鲜明。当下,锦绶堂已成为浏阳大围山镇和楚东村红色旅游的“金字招牌”。依托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东山大屋等红色资源,当地红色旅游逐渐发展起来。去年,共吸引游客6万余人次,比2019年翻了两番。

借势红色旅游,村里发展水果种植面积达10500亩,桃树、梨树、李树遍布山头……游客来村里,不仅能参观红色景点,还能饱览这片红色土地上的百花园,品尝各类香甜可口的瓜果。浏阳大围山镇党委书记黄珍敏:“如果说红色是我们的底色的话,那我们还要更多的在“绿”字方面发力,通过红绿的结合,更多的让群众富起来。”

锦绶堂是新中国百年沧桑巨变的见证者,它经历了封建社会的桎梏、战争年代的硝烟、和平年代的安详。虽然湖南省苏维埃政府仅驻此9个月,其红色基因却扎下根来,并传承至今。

如今,在大围山镇、在楚东村,一条条宽阔的道路串起七彩产业、幸福生活。行走于锦绶堂与村里的水果林之间,似乎行走在一条红色、绿色、古色交相辉映的大道上。红色基因,激励着人们不断为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奋斗,不断描绘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来源:938潇湘之声

编辑:廖浩宇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