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千年打卡胜地丨一个被《汉书》记错封号的侯王

——刘贤永州打卡记

打卡时间:汉武帝元朔五年六月(公元前124年农历六月)

打卡地点:零陵古城

1570097_chenchao_1617885331699.jpg

《古今图书集成》关于众陵候的记载(资料图片)

1570099_chenchao_1617885944830.jpg

《汉书》关于众陵节候刘贤的记载。洋中鱼 摄

1570101_chenchao_1617885908739.jpg

《汉书卷九十九上王莽传》关于第三代泉陵侯刘庆的记载。洋中鱼 摄

1570095_chenchao_1617885874724.jpg

“刘彊”印章照。(资料图片)

1570106_chenchao_1617885927384.jpg

西汉“河平二年”“泉陵家官”髹漆木豆座。(资料图片)

他姓刘名贤,是汉室皇族,爷爷汉景帝刘启,是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期间因为继续推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晁错建议实行削藩,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其后又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损黜其官制,王国官吏由皇帝任免。后世史家将其和文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

遗憾的是,他只活了四十八岁,于后元三年(前141年)去世了。

他的父亲刘发,在爷爷眼里的地位并不高,这与他的奶奶有关。

《史记·五宗世家》是这样记载的:“长沙定王发,发之母唐姬,故程姬侍者。景帝召程姬,程姬有所辟,不愿进,而饰侍者唐儿使夜进。上醉不知,以为程姬而幸之,遂有身。已乃觉非程姬也。及生子,因命曰发。以孝景前二年用皇子为长沙王。以其母微,无宠,故王卑湿贫国。”

也就是说,他的奶奶唐儿,原是汉景帝程姬的侍女。有一次,还是太子的刘启召幸程姬时,适逢程姬有月事在身,不能进侍,就把侍女唐儿加以装扮,使她夜晚进侍刘启。刘启因醉酒不知内情,以为是程姬,就宠幸了她。不久,唐儿怀孕,刘启这才知道当夜侍奉之人不是程姬。后来,唐儿生下刘启第六子刘发。

刘启即位为汉景帝,念在唐儿为他生子的分上,加封唐儿为唐姬。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汉景帝封其子刘发为长沙王。

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当了二十七年长沙王的刘发去世,谥号为定,史称“长沙定王”。

在我看来,长沙定王刘发有两大本领非当时家族成员所及:一是对母亲的孝敬,二是生儿子的能力。

刘发有多少个儿子?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说是四个,有的说是八个、十个。

其实,不然,仅《汉书》记载的就有十六个。除了嗣位的长沙戴王刘庸,其余十五个儿子分别于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七月(四个)、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三月(六个)、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三月(一个)、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六月(四个)四批分封侯王。

从《汉书》的排序来看,刘贤排最末,应该是刘发最小的儿子。他被封侯时,其父亲刘发已经去世十七年了。也许是叔叔汉武帝念在家族的分上,才给了他一缕姗姗来迟的爱。

这也没有办法,因为汉景帝刘启一共生了十四个儿子,排行第十的刘彻虽然继承了皇位,但要想面面俱到,把每个兄弟姐妹侄儿男女都照顾到,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刘发在生儿育女方面超过了他的父亲刘启,而且他儿子舂陵侯刘买一脉还孕育了更始帝刘玄和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光宗耀祖,恢复汉室。

刘发的弟弟汉武帝刘彻,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他一生的建树很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曾推行“推恩令”计划,看似有些草率,实际上是经过深谋远虑的。他以推广皇帝恩泽的名义把土地再分封给诸侯的子弟,表面上看起来是皇帝厚待诸侯,实际上是让诸侯王的子孙越来越多,侯国越分越小,有的跟现在一个县差不多大小了,无力跟中央朝廷抗衡。

零陵,也就是在此时得以显赫的。在“推恩令”施行的第四年,即元朔五年三月,汉武帝封同父异母哥哥长沙国王刘发(定王)的儿子刘义为夫夷侯。十三年后的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六月壬子(农历六月二十六日),汉武帝将刘发的另外四个儿子分封到四个县级侯国:刘买封舂陵侯、刘定封都梁侯、刘狩燕封洮阳侯、刘贤封泉陵侯。

而他的侄子刘贤,在接到诏令后,就带着妻室儿女及有关仆从一大班子人乐滋滋地来到了潇湘二水交汇处的零陵城,正式打卡斯地,开始了新的生活。

只是,刘贤没有刘买那么厉害,他被封侯泉陵,祖孙四代享受了百余年幸福时光之后,其侯国被王莽废除,子孙也就沦落为平民百姓。

更尴尬的是,刘贤分明是被封为泉陵侯,但在很长时间里一直被后人误作成众陵侯。现今出版的《汉书·王子侯表第三上》的表格里,还是印着众陵侯。

最近几年,我一直在研究永州馆藏文物,面对诸多的泉陵侯及其家族墓葬出土的文物,按图索骥去核对文献,总是对不上号。自己查询《史记》,司马迁在《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中写的是泉陵侯。可是,在班固的《汉书·王子侯表》里面只有众陵侯,没有泉陵侯。再检索其他文献,也大多以《汉书》提到的众陵侯为蓝本。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曾向一些朋友请教,他们也回答不出所以然。直到自己在某个晚上再次揣摩,忽然醒悟:可能是班固及其书后继者班昭、马续的笔误(《汉书》由班固写了九成,其中八表和天文志由其妹班昭、同郡人马续完成),他们在整理文献时把泉陵侯的“泉”字写成了众的繁体字“衆”,导致一误近两千年!

其实,这应该是《汉书》的一个疏忽,因为在同一本书中,《汉书卷九十九上·王莽传》却是这样记载的:“泉陵侯刘庆上书言:“周成王幼少,称孺子,周公居摄。今帝富于春秋,宜令安汉公行天子事,如周公。”群臣皆曰:“宜如庆言。”也就是说,班固本意上没有错,只是在编写的过程中产生笔误而已。就像当今社会的一些出版校对,有了几个错别字。

刘贤的县级泉陵侯辖今永州市零陵区、冷水滩区、双牌县北、祁阳县、祁东县、东安县地。按照《永州府志·城池》的记载,泉陵侯国都城在城北二里,也就是今天零陵城内的泉陵路一带。

可以想象,崭新的泉陵侯国,应该像春天的一朵小花,绚丽地绽放在中国历史的枝头,十分艳丽与迷人。按理说,顺着大汉皇室的气数,泉陵侯国应该有一个很好的未来。

遗憾的是,正如俗话所言:“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哪知道到了公元9年,新莽王朝建立,泉陵侯国就被废止,改名泉陵县(十六年后,零陵郡治迁来这里)。它像一架行驶的马车,还没有到目的地,就被逐出了历史的跑道。

从元鼎六年六月壬子(公元前111年农历六月二十六日)封侯,到公元9年,新朝建立,泉陵侯国废。照此推算,泉陵侯国实际存在约120年。

按道理,在这百余年时间里,历代侯王应该为零陵留下过一些政绩,或者说一些创举和传说的。遗憾的是,现存关于古城记忆的最早文献就是明洪武年间编撰的《永州府志》,该文献中对于唐代以前的记载很少,几乎找不到什么关于泉陵侯国的东西。

当然,文献没有记载的,并不等于历史上不存在。至少,在古城的心里,有一本明晰的账本。只是,古城很小心谨慎,她把这一切都捂在怀里,藏在心里,不轻易示人。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关于泉陵侯的秘密,才逐渐被人们揭开。

永州古城的中心,有一个地方名叫鹞子岭。此岭是东山的北脉,虽然海拔仅百余米,却是永州历史文化的核心区域。在鹞子岭的东北麓,有一块大约一平方公里的区域(即今天的永州监狱、市木材公司及南津渡办事处麻元村一带),是永州市战国和西汉大型墓葬集中处。

1984年的某一天,时称湖南省第三监狱(现永州监狱)的工作人员在零陵鹞子岭组织人员取土烧砖时,发现一些西汉古墓群。在古墓群第一和第二封土堆之间,发掘了一座中型竖穴土坑墓,于是立即报告文物部门。

后来,经过文物专家的现场发掘,确定此墓多次被盗,但经过文物专家的细心筛选,还是出土了墓主印章“劉疆”(简体:刘彊)一枚及封泥印文“臣敞”,人们才惊讶这个泉陵侯国家族墓地的庞大体系及文化含量。

起初,有人认为这枚印的体型太小,不够大气。殊不知汉代尤其是西汉,是一个很讲规矩的时代。西汉官印对钮式都有严格的制度,且同一钮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具有不同的形状。西汉官印的主要钮式为龟钮和鼻钮两大类,此外,还有螭钮、龙钮、鱼钮、蛇钮等及其他兽钮等,但龟钮的档次最高。再者,西汉各个时期官印的印台在形制和高度上有所不同,厚薄不一样。零陵鹞子岭西汉古墓群出土的这枚印的长、宽均仅为1.1厘米,说明制作技术更高,官位自然也更高了。如果说官秩在二百石以上的为通官印,印面方寸大约在2.2~2.4厘米,那么这枚更加精细的铜印主人,身份自然非同一般,应该是王侯一级的了。

这是一枚十分罕见的铜印。无论是印章的主体印文“劉疆”,还是封泥印文“臣敞”,主体都是阳刻朱文。印章与封泥印文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是:外形方正,规矩变化,浑朴自然,粗犷有力。印章主体印文“劉疆”二字的偏旁部首,都有一点斜笔变化。至于封泥印,也是外框方正,印文“臣敞”则由低往高递增,“臣”字笔画少,是印文的起点,设计者故意在横平竖直的笔画基调上,运用了少许的斜笔,因而显得生气勃勃。“敞”笔画多,是印文的终点,故布局圆满,二字之上呈敞开式,加上“臣”的简约,使得整个印文既“疏可跑马”,又“密不透风”,很符合后来中国传统书画的章法布局,价值很大。

1992年冬和1995年秋冬,在鹞子岭相继发掘了封土堆连在一起的两座大型汉墓,编号为鹞子岭1号墓和2号墓。均为土坑竖穴木椁墓葬,是一种朝西的斜坡墓道。因为那里曾是监狱办的红砖厂,封土堆在烧砖取土时已被挖去。

经文物专家实地测量,发现1号墓墓坑上口长18.2米、宽18.3米、深14.3米。因早年被盗,外椁顶板因风化腐朽而坍塌,内椁及二层棺木也被压垮移位,但结构可以复原。外椁三层,总厚近1米(底、盖均三层)。三层椁紧贴,椁四周壁板的排列是非常罕见的横板侧面紧筑排列方式,而由竖立的巨型木枋落槽拼合而成。最外层椁长11.6米、宽9.48米。这种壁板由竖立木枋构成的套椁,在迄今已发掘的汉墓中实属罕见,该木枋实际上也起着“黄肠题凑”的作用,用以体现墓主的等级身份,表明使用着诸侯一级的葬制。最令人惊讶的是,它的内椁为放置棺木的后室,底板为棺床,高出内椁的底板。后室左右各设一边箱,由上下横梁构成门楣结构,使整个墓室隔成前后两个大的部分,可从前室通过中门进入后室,通过两个侧门分别进入左右边箱。考古专家小心翼翼地搜寻,从中出土了一件实柄漆豆形器,底部朱书有“泉陵家官第三河平二年八月工张山彭见缮”字样。

后来,专家们从字面分析,泉陵家官即泉陵侯,第三就是第三代泉陵侯,河平二年八月就是公元前27年八月,张山与彭见,应该是两位工匠。因此,可以推定,1号墓就是第三代泉陵侯顷侯刘庆墓。2号墓在1号墓南19米,墓口与1号墓齐平,二者当为异穴连冢的夫妻合葬墓,所葬为顷侯刘庆的夫人。

1995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会同当时的县级永州市文物管理所又对与92YMI处在同一封土堆下的南面墓葬进行了发掘,编号为95YM2,出土器物有铜器、漆木器、陶器、玉器、金器、料器等。其中,铜镜2件,均出自南外藏室前端,包括一件国家一级文物——昭明连弧纹镜。该铜镜宽素缘,半球状钮外有一圈连弧纹,其外围铸铭文“内清明以昭光夫日”八字,直径9.6厘米。在我看来,它是西汉驿道上的一棵古树,是西汉江河上的一个码头,是西汉时期的一本相册,是对那个时期最有发言权的历史见证者,也是后人研究那个时代的一扇窗口。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六月那一批的封侯中,刘贤侯王在位时间最长,达五十年之久。他及其子孙在零陵(永州)的一切活动轨迹及记忆,都浓缩在鹞子岭的墓葬群里。

也许,有朝一日,他们会从睡梦中醒来,回顾自己当初来这里打卡的经过,再对照现在的实际景象,眼里会露出一片迷惘或惊喜。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洋中鱼

编辑:陈小婷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