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位于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的安顺场,不远处,大渡河穿流而过,两岸群山绵延,险滩密布,自古有“天险”之称。每年的这个时候,大渡河就进入了汛期,水流湍急,波涛汹涌。
86年前的今天,1935年5月24日,冒着同样湍急的河流,长征中的中央红军就是在这里成功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渡过金沙江后,红军成功摆脱数十万国民党“追剿”部队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胜利。会理会议召开后,红军决定立即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前有天堑,后有追兵,红军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5月19日,中革军委决定组成强渡大渡河先遣队。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员刘伯承率领红一师走在最前面,最终把渡河的地点定在安顺场。
5月24日,部队到达大渡河边。
当时的安顺场渡口,河宽100多米,河中心水深近20米,水流湍急,对岸地势险峻,且有敌军驻守,不仅不能架桥,就是船渡也要先牵引到上游,沿斜线冲到对岸才能渡河。面对严峻形势,必须组织一支先头突击部队强渡过河夺取工事。而当时,国民党军在大渡河上下游严密布防,并将船只、粮食等物资统统搜走。
红军先遣队最终只找到这样一条翘首木船,面对急流险滩,渡河的希望,就寄托在这唯一的一条木船上。
24日晚,刘伯承、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强渡大渡河。营长孙继先率领二连17位勇士,冒着守军密集的枪林弹雨,在当地船工的帮助和南岸红军强大的火力掩护下,单船强渡大渡河,渡船随着汹涌的波浪颠簸前进,周围满是敌军子弹激起的浪花。生死关头,在南岸负责掩护的神炮手赵章成及时开炮命中敌方核心阵地。经过彻夜艰难的战斗,25日清晨,红军顺利击溃对岸守军,控制了渡口,确保了先遣队安全渡河。
先遣队顺利渡河后,又在下游安靖坝找到2艘破损的木船。经修缮后,当地77名船工“人歇船不歇”,连续摆渡7天7夜,将刘伯承和聂荣臻率领的7000余人顺利渡过天险大渡河。
由于安顺场附近水深流急,仅靠渡船,大部队难以迅速过河。毛泽东等经过研究,决定中央红军主力需抢占距安顺场一百六十公里的泸定桥,刘伯承、聂荣臻率红一军团第一师为右纵队沿大渡河左岸前进,与右岸的左纵队互相策应。29日,红一军团第四团勇士抢占泸定桥,随即攻克泸定县城。
6月2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大渡河。突破了被国民党军认为插翅难飞的大渡河天险,为中央红军北上打开通道,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来源:芒果云
编辑: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