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芙蓉国评论:缅怀稻田守望者,接续奋斗再出发

国士无双,侠之大者。作为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的袁隆平院士,他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把他高高举起。5月23日,超10万名市民自发前来悼念袁老,这就是心怀人民的“国之大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这是对袁老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一生的最好诠释,也是指引我们不断前行的灯塔。

“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立下誓言。从此,将农业作为一生的奋斗方向和目标,而“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也成为袁老争分夺秒、实干笃行的崇高信念和价值追求。当1976年,袁隆平育成的三系杂交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平均增产20%,为解决中国粮食问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时,袁隆平三个字就刻在了人类进步史的里程碑上,彰显出一位忧国忧民、大爱无疆的大家风范。因为反饥饿,不仅是中国人的斗争,也是全世界人民的斗争,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们无法置身事外,更不能无动于衷,袁老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对于中国和世界人民来说,可谓意义重大,在袁隆平身上,尽显中国力量、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老生前最爱说的一句话,写照着顽强的韧劲、坚定的信念和挚爱的情怀。为了追求“禾下乘凉梦”与“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两个毕生梦想,袁老深入稻田深处,以稻杆为笔,将科研论文写在泥土里、稻穗中、大地上,总结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中国方案”,也带着这份厚重的硕果,匠心育人,将毕生所学传承给一代又一代农业科研者,继续为杂交水稻贡献着,更好造福全人类。

“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他,做到了!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自有中国人不懈奋斗、昂扬奋进的精神基因,袁老就是这样一位将人民和祖国深深放进心中的“宝藏爷爷”。饱食者当常忆袁公,要将这份光芒传承下去,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庆东

编辑:刘经纶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