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灯笼点烛心里明,红军战士得人心”——带着初心去打卡之缅怀红六军团

1590057_chenchao_1623934040946.jpg

唐介元给学生讲红六军团的故事。

“苦,不苦,难,不难!一路胜利向前方!”

他们以理想和信念、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在永州写下了特殊的历史篇章。

5月7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记者来到素有“红军村”之称的画眉山村,亦是现在的永连村,绿树成荫,显得格外肃静。沿着蜿蜒的道路向里走去,两旁的红色旗帜迎风招展,上面写着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路的尽头就是红六军团指挥部旧址。

转战零陵,胜利完成任务

“灯笼点烛心里明,红军战士得人心,不拿群众一根线,不要工农一根针。”这首赞美红军的歌谣在画眉山村等地家家传唱,流传至今。

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中革军委发布《关于红六军团转移到湖南创造新苏区问题给红六军团及湘赣军区的训令》。《训令》要求红六军团西征到达湖南中部地区开辟新根据地以策应配合中央苏区。《训令》就这次行动的组织领导做出了安排任命,任弼时为中央代表,与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组成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任弼时为主席。

1934年8月红六军团抵达零陵,当时红六军团所面临的形势是前有湘军围堵,后有追兵紧逼,使红六军团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当年红六军团经双牌进入零陵境内后,历时三天三夜,”永州市零陵区史志办黎忠广介绍,“1934年8月23日,敌军派重兵尾随追击红军至分水岭,红军安排百余人在分水岭上阻击敌军。红军战士凭分水岭山高险峻、路窄坡陡等自然屏障,打退了进攻敌军的多次进攻,迫使敌军无法翻越分水岭。红军分队坚守到24日,完成阻击尾追之敌、掩护大部队顺利进入零陵境内后,撤离分水岭阵地,深夜到达邮亭圩镇庙门口村与主力会合。25日晨,全军沿黄溪河上阳明山。”

红六军团进入阳明山后,发现这里地瘠人稀、物资匮乏,活动区域狭小,不利于发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根据地,加之敌军两个师又两个旅分南北两路向阳明山围攻,于是决定进入宁远朝道县方向急进。随后继续向湖南中部挺进,最后在贵州省印江县木黄镇与红三军会师,胜利地完成了中共中央赋予的战略任务。

鱼水情深,红军深得人心

红军经过零陵,关爱人民疾苦,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和群众工作,播撒革命火种,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零陵人民视红军为亲人,大力支援红军。军民共同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战斗的壮丽凯歌。

红六军团经过零陵,时间虽然不长,但沿途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大力宣传革命道理和我党的政治主张,阐明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揭露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军阀的罪行,激发人民群众的抗日救国和打倒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激情。广泛散发和张贴宣传品。在墙上书写标语口号。特别是根据当地群众的具体要求,提出斗争口号,领导群众斗争。

当年中央代表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等曾经借宿在村民唐绩世家中,并设立指挥部,红军宣传员在堂屋后墙的神龛上,横写“工农专政”四个大字,在神龛的一边竖写“欢迎白军士兵来参加工农革命”等标语。

“当年柱子上还有‘打倒土豪劣绅,打倒地主恶霸’等标语,被尾随而来的敌军擦掉了。因为将墙上的标语保存下来,新中国成立后我家得过保护文物有功的奖状。”99岁高龄的唐介元老人告诉记者,红军走后,国民党政府要拆除唐家的房子,因遭强烈反对,只好作罢。为保护标语,唐家用石灰粉刷了写有标语的内墙,石灰年久脱落,标语字迹又清晰再现出来。

唐介元介绍,“当时我才几岁,跟村中小孩一道,整天跟在萧克将军后面跑,什么都不懂,只觉得看什么都稀奇。”萧克将军与唐介元的父亲唐绩世结下了友谊,唐绩世拿出家传的上好桐子墨,并帮萧克磨墨。萧克将军帮助唐介元的母亲治好了眼疾。当年萧克送给唐介元父亲的半截象牙筷他至今完好地保存着,成为这段历史最好的见证。

1590053_chenchao_1623937774364.jpg

红六军团使用过的物品。

1590063_chenchao_1623934028667.jpg

红军使用过的物品。

来源:永州日报

作者:蒋云鹏 沈俊宏

编辑:陈小婷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