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0月19日讯(通讯员 周小荣 文利)冷水滩区因地制宜,根据地区特色成立专业性、行业性、社会性调解组织,各色调解组织贴近当地社情民意,对联合调解网络进行补充,多点开花,织密了联合调解网络,也打造出全区调解工作特色亮点。
目前全区178个行政村(社区)已设立“五老”调解室,聘任“五老”调解员739名,“五老”调解工作已常态化推进开展;今年来先后受理调解交通事故案件200余起,医患纠纷43起,消费纠纷700余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百万元。
近年来,冷水滩区坚持以“平安冷水滩”“法治冷水滩”建设为目标,依托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分层级、分领域、分行业压实责任,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调解,着力解决社会治理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加速推进“1+5+N”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工作常态化,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和群众自治的基层矛盾纠纷调解化解机制,切实把矛盾吸附在当地、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打造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冷水滩模式”,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防患于未然。
党政主导 构建多元化解工作格局
创新推行“1+5+N”矛盾多元化解机制工作方案,在大量调研基础上,从多元化解目标、平台、机制、保障几个方面,细化各项措施,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部门履责、群众参与和协作配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联动。“1+5+N”多元化解工作机制中,“1”即成立区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全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综合协调、指导和督办工作;做好指导、推动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建设工作,培育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完善和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联动。“5”即推行村级“五老”调解,发挥“五老”(老党员、退休返乡老干部、老教师、德高望重的热心老人、离任老村(组)长)群众的工作经验、乡邻关系和工作热情等优势,创新组建“五老”模式的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处理村(社区)本辖区发生的家庭、邻里、土地等纠纷。“N”是区联合调解委员会派驻各部门调解工作室及相关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设立5个专业调解组织,全面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组织体系,落实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责任。
协同共治 形成联合调解强大合力
持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抓住“共建共治共享”的核心关键,通过转变工作思路,创新服务方式,组建集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为一体的大调解组织,打造“实体、实用、实战、实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大平台。
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向多行业、多领域拓展,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委员会,解决辖区内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损害赔偿争议;区卫计委成立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通过多方联动及时化解医患纠纷;区人社局成立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采用说服教育和劝导协商的方式解决劳动争议;多部门联合成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维护婚姻家庭幸福和广大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化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消委成立消费纠纷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消费领域矛盾纠纷中的作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乡镇聘任农村老党员、退休返乡老干部、乡村退休老教师、离任老村(组)长、德高望重的热心老人等,组织“五老”调解队伍,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逐步形成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大调解”格局,筑起矛盾化解“第一道防线”。
调解前置 创新模式提升调解效能
强化诉源治理,通过三种调解模式,构建分层过滤、衔接配套的递进式多元纠纷解决体系,产生了良好的“闭环效应”。
深化精准递进调解模式。对起诉到法院的民商事、行政纠纷符合法律规定的调解范围及条件的,在立案阶段进行“调裁分流”,经诉前委派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鼓励引导当事人自动履行。在诉讼阶段进行“繁简分流”,综合考虑案件多方因素判断案件繁简难易程度,初步确定应当适用的审理程序和审判组织类型,并在审判流程管理系统中标记,分流至立案庭下设的速裁中心办理,速裁法官采用门诊式庭审,要素式审判、表格式文书、令状式判决,实现简案快审。在执行阶段通过“执保分流”加大诉讼保全力度,促使当事人自动履行,将大量矛盾分流并化解在执前。在信访阶段实行“诉访分流”,将信访化解和重点案件评查相结合,抽选审委会委员及资深法官成立重点案件评查委员会,通过随机分案方式将信访案件交由各委员评查并计算工作量,做好诉访分离和信访化解,提高处访效率。
深化非诉多元调解模式。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纠平台,与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行业调解协会等进行资源整合,以专职调解、委派调解、委托调解等方式,将大量纠纷矛盾导入非诉解决渠道,事前加强引导、事中全程指导、事后司法确认,全方位保障调解的效果和效力,使当事人信任调解,放心地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
深化在线调解模式。强化法院调解平台与人民调解平台对接,联通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与诉讼端口,将相关调解组织、调解员信息全部录入平台系统,实现统一管理、数据共享,促进纠纷在线“一站式”化解。目前,全区已建立28个诉源治理工作站,自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已注册认证调解组织8家、在线调解员76名,受理在线调解案件3806件,在线调解成功2391件,调解成功率为62.82%。
来源:红网
作者: 周小荣 文利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