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3月16日讯(通讯员 蒋军君 肖亚湘 刘姣)为了让村民更好地享受高标准农田建设红利,新田县中山街道黄沙溪村在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实行“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村组织搭台、农户种植、企业技术支持,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实现村、民、企业互利共赢。
走进黄沙溪村食用菌产业示范园,黑木耳基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村民们忙着采摘、搬运、喷水……在春日的暖阳里,热闹了山野田间。种植户邓剑华穿梭于基地间,有序组织村民开展田间劳作,看着成片的木耳菌棒和肥硕的黑木耳,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2021年,一直在外务工的邓剑华听说村里的食用菌产业园将流转的土地免费提供给农户种植,并且提供设备和技术指导,种植户只需承担购买菌棒的费用,他赶紧回到家乡,在村“两委”的帮助下申请了十几亩地,购买10万个黑木耳菌包,在家门口实现了创业梦想。目前,邓剑华种植的黑木耳进入采摘旺季,入春后销售了近4000斤优质黑木耳,按照目前每斤30元的市场价,已产生效益10余万元。邓剑华说,“这个模式,对我们来说非常便利。不用购买设备,不用一直待在田里,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去照顾我们的孩子、老人,去寻找更多的创收渠道。”
黄沙溪村是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村里交通、水利优势明显。两年前,新田县委县政府牵线搭桥,促成湖南远鸿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黄沙溪村“结对”,先后建设运营300余亩地栽黑木耳、10余个食用菌恒温大棚和17个木耳晾晒棚,打造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和省级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产品远销广东、山东、浙江等地。
2021年,为进一步扩大产业园的生产效益,黄沙溪村采取“豆菌轮作”方式,通过“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做大村集体经济“蛋糕”。一方面把土地免费提供给村民种植;另一方面优先雇佣入股农户和本村脱贫户、监测户进行生产作业,从前期的农田管理、食用菌栽种,到后期的采摘、包装,可吸纳150余人稳定就业。张石妹就是其中的得益者,她在家门口就业:每天工作8小时,日工资80元,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彻底改变了过去没事做、无收入的状况。“以前在外面务工,孩子和老人都没人照顾。幸好村里有了这个产业园,方便我每天接送孩子,还有一份收入,人也充实、开心了。”张石妹说道。
有了产业,村庄就有了“造血”功能,村民就有了增收致富之路。黄沙溪村实现农民增收、集体创收、企业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是新田县致力于“把高标准农田建在农民‘心田’”的有力举措。如今的黄沙溪村,村民增收有“路”、房前屋后有“景”,产业示范园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十几万元,实现劳务增收300万,培育了村集体经济“增长极”,跑出了强村富民“加速跑”。“村庄面貌已经很美丽了,我们下一步准备在产业上下功夫,通过产业带动,增强村民的一个收入,增强我们村集体的一个发展的后劲。”新田县委办驻黄沙溪村第一书记兼乡村振兴工作队长王辉说。
来源:红网
作者:蒋军君 肖亚湘 刘姣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