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4月30日讯(通讯员 邓玉洁 李海青)“张大哥,喉咙好些没?还疼吗?这两天要吃清淡点,不舒服随时和我说!”4月28日一早起来,张丹丹便给隔离人员张先生发了一条问候短信。前一日晚上,隔离人员张先生在吃饭时不慎被鱼刺卡喉,试过喝水吞饭都没好转后,他匆忙在隔离人员微信群里发了一条求助短信,时刻关注群动态的张丹丹,在看到信息的第一时间赶到了张先生身边安抚他的紧张情绪,并帮助他顺利地取出了鱼刺。
张丹丹有两个孩子,丈夫是一名转业军人,夫妻俩没时间管家,家里就只能由70多岁的公婆帮着照顾孩子。早上洗漱完毕还不到7点,她匆匆吃完早餐到达工作岗位后,便开始一天的忙碌。虽从全市各医疗卫生机构抽调了医务人员,但隔离点人员流动大、工作强度大,医务人员仍有缺口,作为总调度者在排班时她考虑全面,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如果没有人手或者临时需要换班时,她总是自愿放弃休息时间,主动填补空缺。自大年初六至今,她再没在家吃过一顿家常饭菜,多数时间都是和同事们吃盒饭、泡面凑合。隔离点像一个人员流动性极强的小社区,有患严重基础性疾病的老人、即将临盆的孕妇……层出不穷的各种问题让她有永远接不完的电话,回不完的微信。
曾经的张丹丹拧个瓶盖都费劲,现在的她肩能扛手能提,干事利索、走路带风。去年6月,随着七里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建设完成并投入启用,需要征召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同志参战,她自愿申请到最苦最累的七里桥隔离点工作。隔离点启用之初,设施还不够完善,没有电梯,所有仪器设备必须由医务人员手提肩扛搬上去,面对堆积如山的各类物资,她没有叫苦和抱怨,用单薄的小身板默默扛件件挑,经常一忙就是一整天,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说话的声音也终日沙哑。作息时间没有规律,工作强度大,她的体重在短短的一个月内由96斤骤减到80斤,凭着坚强的毅力她咬牙坚持下来,一干就是一年多,隔离点工作人员轮换了一波又一波,但她一直坚守,无怨无悔。
曾经的张丹丹爱清静爱干净,365天睡前要洗澡,有灯睡不好,现在的她熬夜忙通宵,倒头能睡着。对隔离点的白衣战士来说,防护服、隔离衣、手套、面屏等,再闷也一个不能少。由于经常身处消杀环境中,她的眼睛总是干涩疼痛睁不开,时常要冰敷,一个月眼药水得滴光好几瓶,手心也因为戴手套太久、出汗太多再加之频繁使用消毒剂而患上了汗疱疹,长的小水泡又痒又痛特别难受,母亲虽然能理解女儿的工作,看见后依然心疼不已。“最累的一回,连轴转了三天,困极了趴趴桌子眯眯眼,忙完后刷牙洗脸都没顾上,倒头睡到大晚上才缓过来。“隔离点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任何一个环节出错了,都可能会导致巨大的风险。心思都放在这上面,生活方面倒也没那么讲究了……”张丹丹笑的腼腆,经过多次抗击疫情的战火淬炼,她从一名临床护士成长为隔离点的“多面手”,业务熟练、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转战祁阳市内七里桥、文富市、天明山庄、经开区、华信维也纳等多个集中隔离战场,管理员、联络员、送餐员、心理辅导员、清洁工、搬运工、修理工……只要隔离对象有需要,她能随意切换角色,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曾经的张丹丹说话轻言细语,待人温文有礼,现在的她处事果断、坚毅勇敢、坚守底线、毫不退让。今年3月的一个凌晨,在祁阳某隔离酒店,一男子酒后强闯隔离酒店,张丹丹立即上前说明情况进行劝阻,但该男子态度蛮横、不听劝告,依然我行我素闯向电梯。张丹丹前去阻拦时,该男子抄起手里的矿泉水瓶狠狠地朝她脸上掷来,侧身避开后,她虽然心里害怕但是一想到隔离点失守可能引发的后果,她不能退让。展开双手,她勇敢地挡在电梯门口,直至赶来的同事和警察将该男子带走,她才长长呼出一口冷气,卸下满心的防备。
“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争。在这场没有硝烟战争中,和同事们一起当好基层防疫‘螺丝钉’我义不容辞也与有荣焉。疫情结束后最想做的应该是睡个懒觉,睡到大中午的那种,带家里的两个孩子去海边看看,我相信这一天很快就会到来!”张丹丹自信而坚定地说。
来源:红网
作者:邓玉洁 李海青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