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探寻永州古村落丨祁阳柏家大院:家风传承的风光延续

柏家,不仅在祁阳潘市有,零陵、宁远也有,但有一个共同点,柏家人才辈出。出于永州古家族、古文化的探究,我走进了祁阳潘市镇的柏家村。

(一)感受古村

靠近古村,前面是一方很大的池塘,门楼并不起眼,也不宏伟,凭外观以为就是一个不大的住户,走进正门,眼前豁然一亮,一条近50米的青石板路直通正厅,宽大平整的前坪,更加增添了古村的宏伟气势,进门的两旁各有对称拱形门,连接着两旁的小院。可见当初主人建设的淡定和低调。

92.jpg

经过青石板路,走入正厅,这是一个很庞大、进深很长、全部用青砖铺设地面的大厅。两旁两进拱门,各有天井、厢房,对称设置,用来招待客人或家人聚会,也是家族祭祀拜祖的场所。堂屋较宽,与天井直接相连,采光通风相当不错,是家族中的大事活动场所,祝寿、结婚拜堂、老辈去世做道场活动用。

93.jpg

每一道小门就是院落连接的通道,笔直整齐,一眼能望到巷道底端。整个大院成“井”字布局,给人的感觉是特别整齐规范统一,巷道不像其他湘南民居弯曲蜿蜒。

95.jpg

94.jpg

(二)寻踪溯源

据村民介绍,柏家大院,始建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建成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现存古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占地210亩。古宅目前保存尚好,至今仍有许多村民居住。柏家大院主体结构为砖石,游亭,走廊,板梁,屋檐、门窗等使用了木材,但木材主要用于装饰,很少用于承重,这就确保院落的安全性、牢固性和经久耐用性,这也是大院至今保存完好的重要原因。

95.jpg

据介绍,柏家大院90%属柏姓,由十一世祖柏开贤、柏开美两兄弟从祁阳茅竹镇贵福井柏家迁至马鞍岭定居,到柏定干已经六代人,柏定干,绰号翘胡子,系柏开贤之后嗣,其人精明能干,颇有经济天才,一生经营木业,名噪湖湘,上自江华瑶岭青山无数,下至汉口南京木排成群,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斥巨资修建大院,数万平方,七个游亭。

柏姓族谱记载,“柏氏出自伏羲时柏皇氏。至楚望之父衍庆,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鹅颈塘,因从珂兵乱,避难来楚,徙居衡州铁炉门,宋太祖开宝5年(972)生楚望,楚望稍长,迁宁远东乡桐木塘,生敦化、敦瑞。敦化分居松柏岗,生彩、隆,卜居东乡龙板及对河虎形,开柏万成户;敦瑞初守桐木塘,裔孙移居西乡漯塘下,即今三里塘尾,传至允春、允福。允福生应奎,生而英伟识量闳深。思祖宗廔世播迁为得我所,于元至正1341四年偕妻子四人,度地至祁邑富阳,览其山水清秀,里厚人纯于斯卜居焉。勤俭起家耕读为业,举乡饮正宾。生仲林、仲彬,仲彬一支居祁阳乾冲坪,其子永青徙居泮泥冲,永良徙居四方井。子孙散处祁阳、宁远各处。迄今十余代,生齿繁衍甲第联科。非我公庇荫曷克臻此。”

上溯古远,柏姓起源主要有三:1、以封国命姓。它的来源可经追溯到三代以前。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柏国,也叫柏子国,故址在今河南西平柏亭一带。相传柏国的开国君王是黄帝的臣子柏高。春秋时,柏国被楚国所灭,柏国国君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柏作为自己的姓氏。《通志·氏族略》载:“柏国在今蔡州西平县,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2、以人名命氏。始祖为柏翳,起源于尧为部族首领之时,系出嬴姓。《史记.秦本经》载:“大费拜受佐舜,调训鸟兽,鸟兽多训服,是为柏翳,舜赐嬴姓。”自此之后,柏翳使有了两个姓属,即柏姓和嬴姓,他的后代子孙也形成了两到,其中一支,是为柏姓。

3、以木名命姓。相传远古时代有柏皇氏,是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芝,因为以柏木为图腾,所以称为伯芝。据说,伯芝曾担任伏羲的助手,勤劳于天下而不居功,造福于民众而无所求,所以深得百姓拥护,被尊为皇伯。他住在皇伯山(在今河南陈留县)上,他的子孙就姓伯。伯姓,古时也作伯姓。

自古以来,柏姓家族人才辈出,黄帝时有地官(司徒)柏常,帝颛顼有师傅柏亮父,帝喾有师傅柏昭。帝尧时,柏皋封在柏(今在河南舞阳县东南),号柏成子。柏,神话传说中的蜀王。《汉·扬雄·蜀王本纪》:“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 ,后者名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 柏高,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山海经·海内经》:“山青水之东,有山名曰:「肇山」有人名曰:柏高。柏高上下于此,至于天。”郭璞注:“柏子高,仙者也。” 西周时,柏国君柏冏曾任周的太仆。东周时有史官柏堂骞。汉有柏直、柏始昌。唐代有左拾遗柏耆,左领军卫大将军柏良器,封平原王。元代有画家柏子庭、柏招。明代有延安卫指挥史柏英。清代有著名画家、诗人柏立本,书法家柏谦,画家、书法家、诗人柏古。近代有资产阶级革命家、安徽都督柏文蔚。后有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柏岳,曾任国民党宪兵团长柏羽生等,马鞍岭柏家、下七渡杨家、龙溪李家,在旧中国祁阳潘家埠区域三大望族,还以柏家为最。现在柏家村有七个村民小组,205户,608人,四个大院。

98.jpg

(三)力量萌生

走出古村,心境自然开朗,我惊叹于先人的智慧,能建造如此完备的集采光、通风效果和排水系统于一体的建筑。也惊叹祖先遗传下的家风教育,将家族文化深深扎根于后人心底,让勤劳、善良、奋进、有为的能量灌注到后代子孙身上。

我感觉有一股力量在内心萌生,这就是家族文化的精神能量,这就是中华文化的分支,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无数个家族文化的振兴必定会汇成中华民族复兴的滚滚潮流。

我相信家族文化的力量!(图文:陈瑜)

来源:红网论坛

作者:@金牌主持

编辑:何颖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22/05/17/1127936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