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杨中瑜 永州报道
永州地域多为喀斯特地貌,山体小巧秀美,多为石灰岩,多壁立高崖与溶洞,石质洁白而光滑,稍加打磨或无须加工便可提笔挥毫勒石篆刻,加地处水路交通要塞,千百年来又为历代贬谪之地,故境内多摩崖石刻,现存2100余方,诸体皆备、名家荟萃,内容涉及广泛。永州摩崖石刻在全国的地位很高,其中,全国公认的“三绝碑”有10块,永州就占两块;全国公认的书法宗师30多位,永州就有怀素和何绍基两位。永州书法资源众多,摩崖石刻主要集中在七个岩洞,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值得大家一游。
【浯溪碑林】
祁阳浯溪碑林,因元结而得名,现存历代石刻505方。
唐永泰二年(766年)三月,元结再次奉旨出任道州刺史,从湖南观察所赴任道州,第三次途经祁阳湘江段。在船上,他发现岸边一处风景不错,于是停船上岸,发现这方山水胜地,将它命名为浯溪。元结还兴致勃勃地写了一篇《浯溪铭》。后来,又写了《峿台铭》《痦亭铭》,合称“三铭”,请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季康、瞿令问、袁滋分别用玉箸、悬针、钟鼎三种风格各异的篆体书写出来,刻在了三处摩崖上,成为“浯溪碑林”的开山之作。
大历六年(771年),元结守母丧隐居浯溪,好友颜真卿从江西抚州刺史卸任北归,特意来看元结。元、颜两人都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中兴功臣,又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分别多年,此刻相见,彼此十分高兴。元结看见江边石壁,忽然萌生一个念头,就请颜真卿书将自己十年前的旧作《大唐中兴颂》书写出来,请人刻于崖壁之上,因文绝、字绝、石绝,被后人称为“三绝碑”。
崇宁三年(1104年)三月,年届花甲的黄庭坚在进士、僧众、居士、太医、儿子等人的簇拥下,来到浯溪《大唐中兴颂》绝壁之下,感慨前朝的兴衰荣辱,怜叹自己的再次遭贬,摩挲石刻,涕泪交下。接下来几天,他反复登临浯溪绝壁,并写下了一首诗,叫人刻在《大唐中兴颂》旁边。
宋代另一位著名书法家米芾,也曾路过浯溪,留下一首无题诗,但后人称之为《过浯溪》,刻在浯溪石崖上。
同治元年(1862年)正月,何绍基从长沙回家乡,途经浯溪。在好友永州知府杨翰的要求下,挥毫写下一首诗,刻在浯溪石崖上,成为浯溪清代碑刻第一。
[打卡点]祁阳浯溪碑林。
【荔子碑】
元和十四年(819年)十一月初八日,柳宗元在柳州刺史任上病逝。第二年春天,其好友韩愈根据柳州民间传说将柳宗元事迹书写成《迎享送神诗》,交给当地人刻于石碑上。
到了宋仁宗至和三年(1056年),时任永州知府柳拱辰就在零陵华严岩学宫(永州文庙)东侧修建柳子厚祠堂。北宋末年,宋徽宗追封柳宗元为“文惠侯”后,民间祭柳更甚。至南宋绍兴二十年,柳子祠迁建于愚溪之北,派人从柳州临摹回来,刻制成碑。柳州的原碑毁坏后,此碑成为宝贝,因首句有“荔子”字样,故称《荔子碑》,又因韩愈撰文、苏轼书丹、记载柳宗元德政,且这三个人都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故人称“三绝碑”,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打卡点]零陵柳子庙。
【朝阳岩】
朝阳岩又名西岩,位于永州市零陵古城西南二华里,潇水西岸之临江峭壁。唐永泰二年(公元765年)道州刺史元结诣都计兵,途经永州,维舟岩下,喜其山水秀丽,崖石奇绝,因其岩口东向,取名朝阳岩,并撰《朝阳岩铭》及《朝阳岩》诗,飧于石壁。柳宗元贬居永州后,常到此游览,著有《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朝阳风光,从此闻名。现存各种石刻150余方,书体有篆、隶、楷、行、行草、狂草,诸体俱全,风格多样,具有甚高的历史、文学、艺术价值。其中价值较高的有北宋周敦颐、陈瞻,南宋黄庭坚、黄虨彪,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永州知府杨翰等人题刻。2013年,朝阳岩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打卡点]零陵朝阳岩。
【月陂亭】
江永月陂亭是由天然石壁构筑而成的弯月形状的“亭”,石崖脚下自然凹陷形成一段百余米长的通道,能遮风挡雨,现存摩崖石刻20余幅,绵延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内容包括诗文唱和、写景状物、记事功德、劝谕警示等,很好地保存了乡间的文化传统。
月陂亭摩崖石刻群中,最引人注目也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当属文天祥手书“忠孝廉节”四个榜书大字。文天祥祖籍四川成都,出生于江西庐陵县,官至宰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和诗人,是“忠孝廉节”的忠实践行者,深得后人爱戴。
这四个石刻大字,刻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每字2米见方,字迹苍劲有力,颇为壮观。最有趣的是,因年代久远,忠孝两字被风雨浸蚀,半边清晰半边模糊,当地导游解释说是寓意“自古忠孝难两全”。
[打卡点]江永上甘棠月陂亭。
【阳华岩】
这是一个很怪异的岩洞,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竹园寨乡的回山之下,名叫阳华岩。
或许是冥冥中注定,唐永泰二年(766年),道州刺史元结巡察至属县江华,在县令瞿令问的陪同下,来到了这个地方。他见岩洞幽奇,景色怪异,便写下一篇《阳华岩铭》。瞿令问原本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书法家,又是元结的老部下,所以就亲自书写,并雇人将铭文刻在了阳华岩的石壁上。
瞿令问,在书写此文时,模仿曹魏《三体石经》体例,每一字都以先大篆、次小篆、再隶书的方式书刻,可谓别具一格,1200多年来传为名迹。自元结之后,勒石铭文者纷至沓来,到此打卡,时历唐、宋、明、清诸朝,聚楷、行、草、隶、篆、籀各种书法于一岩,纳诗、词、图、铭、记于一地,可谓江华石刻书法的集大成者。
站在三体碑石刻前,游客可以尽情领略中国书法之美、汉字之奇。
阳华岩还有一方很特殊的石刻——《道州江华县阳华岩图并序》。这方摩崖图刻于南宋绍兴丙子年(公元1157年),由右从政郎、江华县令、主管学事、劝农营田公事安珪序并立石、豫章罗煜书,距今已有863年历史。它高93厘米、宽113厘米,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阳华岩图并篆额,下部为楷书图序,共44行,每行15字,图文真实地记录了阳华岩鼎盛时期的状况。图刻不仅有天然溶洞,还有仙田、浮岚阁、朝彻亭、思来亭、华岩寺及岩门,图画里的羊肠山道、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台阶护栏等设施,无不描绘得形象生动。
[打卡点]江华阳华岩。
【玉琯岩】
玉琯岩除了有舜庙遗址,还有一处历史留言板,存有20余方古摩崖石刻。历史最早的是,东汉时期中郎将蔡邕游九嶷山留下的那篇《九疑山铭》。而在这些石刻中,最大最有视觉冲击力的就是玉琯岩石壁上方信孺所留下的“九疑山”超大型榜书了!
方信孺,字孚若,号诗境甫,自号紫帽山人,又自号好庵。福建兴化军莆田县人,时任道州知州。据文物工作者考证,“九疑山”榜书,单字高1.8米,宽1.9米,刻于南宋嘉定六年正月。笔画间有后人题刻多方。《九疑山志》称:“每字大方丈,画深数寸,笔力遒劲。”
玉琯岩石刻有数十方,除了方信孺的“九疑山”三个大字,还有两方很有价值,也值得关注。一方是《九疑山铭》,为东汉大儒蔡邕颂虞舜之德的文章。从蔡邕的文章来看,当年他是来过永州的,文章也是他在九疑山的所见所闻和感慨。只是他没有料到,碑文为宋淳佑六年郡守李袭之所刻。
另一方是“玉琯岩”三个隶书石刻。这三字为南宋江华人李挺祖所书,看起来十分恬静,舒详而安雅。李挺祖号瓠轩,著名书法家、金石家,濂溪书院掌御书臣。淳祐丙午,李挺祖应宋淳佑六年郡守李袭之所请书“玉琯岩”。
[打卡点]九嶷山玉琯岩。
相关链接:
来源:红网
作者:杨中瑜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