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回龙圩:建设乡村“六小园” 探索生态宜居新路径

红网时刻新闻6月13日讯(通讯员 何冰芳)2020年以来,湖南省永州市回龙圩管理区以建设乡村“六小园”为切入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践行生态宜居要求,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走出了一条汇聚民心民智民力,共商共建共享乡村建设新路子。全区以自然村为单元,充分利用村庄屋前房后闲置土地,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全民动手、全域实施、全力推进六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小家禽舍、小农具房)建设,以“六小园”建设推动美丽庭院建设,以美丽庭院建设推动美丽村庄建设,整个管理区更加生态美丽宜居,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大大增强。管理区涌现出了岗头源村、卫东村、回龙村等一大批美丽乡村示范点。

聚智聚力,破解了谁来建

农村地广人散,村民组织性不强,“小农意识”较浓,主人翁意识淡薄。在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乡村振兴工作中,极易出现“干部干、群众看”问题。为推动“六小园”建设加快实施,回龙圩着力创建“党建引领、群众主体、联点共建”工作模式,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党建引领。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在配齐配强培优镇、村干部及乡村振兴工作队上下功夫。利用2021年乡镇党委换届、村支两委换届契机,严把选人用人关。管理区一批年富力强、有干劲、有闯劲、有思路的干部进入镇领导班子,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能人进入村支两委。精选乡村振兴工作队,增强“三农”工作力量。管理区每年举办乡村振兴培训班,镇村及工作队干部全员轮训,着力提高基层干部“三农”工作本领。在夯实责任体系,构建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格局上下功夫。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工作责任清单,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切实把乡村振兴的主动权牢牢抓在各级党组织手上,构建起上下贯通、执行有力、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格局,促进农村基层党建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在优化乡村治理体系改革,夯实党建根基上下功夫。在全区所有66个自然村成立村民理事会,构建“村支两委+若干自然村村民理事会”的新型村级组织模式,推动乡村治理“村为主”由行政村向自然村下移、向村民小组延伸,依靠村民理事会这个“小组织”助力村庄治理“大建设”。

群众主体。树立“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鲜明导向,把政府为主干的带上农民一起干,把农民自己能干的交给农民自己干,实行政府引导、村民理事会牵头、村民主导,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配合,充分发动群众、用好乡贤资源等有效手段,提高村民自主建设家园的参与感、积极性。所有农户全部参与“六小园”建设,为建设出钱、出工、出点子。“六小园”建设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捐钱捐建材的村民乡贤。比如,岗头源村常住村民只有13户,但捐款达4万余元。

联点共建。成立由区党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任组长,区党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区党委委员任副组长的“六小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督促指导“六小园”建设。区党委管委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落实、高位推动。镇、联村单位为“六小园”建设直接责任单位,驻村工作队队员及“五到户”联户责任人为“六小园”建设直接责任人。通过召开区、镇、村现场会、座谈会、进村入户等方式,全方位、多层次部署推进。对推进不力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约谈,在全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

因地因户,破解了建什么

相对而言,乡村地广人稀,建设点多面广。投入少了,容易“撒胡椒面”;投入大了,政府和群众都难以承受。而且,建设中容易政府大包大揽,容易照抄照搬城市建设,搞“大而全”“小而洋”,导致农村没有记忆、没有乡愁,农民没有参与感、没有成就感,也为日后的管护增加了隐忧。为了破解上述难题,回龙圩按照因地、因户制宜的原则,先整治、后提升,先规划、后建设,循序渐进、梯次创建,鼓励村民全程参与规划建设管护,利用宅前院后闲置土地打造“六小”庭院样板。

拆除到位。通过大力开展“厕所革命”、空心房拆除、卫生清扫及垃圾处置体系建设等工作,为“六小园”建设“腾笼换鸟”。截至2021年,全区完成改厕1105户,实现辖区内旱厕全部清零;累计组织拆除农村“空心房”、杂乱建筑22.8万平方米,实现空心房基本清零。

规划到村。编制了乡村建设规划。同时聘请浙江卓创乡建专业设计公司到回龙圩各个村庄进行实地规划设计指导,并编制了《基础设施、民居建筑、房前屋后设计指引导则》,拍摄了三个导则宣传片。

宣教到人。通过区、镇、村、组四级召开动员会;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有序组织人员通过召开座谈会、挨家挨户走访、线上推介宣传片等方式,并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桥梁纽带作用,将《房前屋后设计指引导则》向广大村民说深说透,在村民中形成“六小园”建设共识,充分激发农民群众投身“六小园”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

决策到户。转变传统大拆大建思路,结合各村和农户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户决策,逐户组织实施。所需材料在不损害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原则上就地取材和废旧物利用,适当购买一些建设材料。比如,利用原有的旧石板、旧砖瓦以及竹子等资源,修复石板路,修建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公园、家禽舍及农具房,翻新修缮老旧古楼房。这样既节省了大量资金、时间成本,又保护了古村,凸显了村庄的古香古色和乡村气息。

筹资筹劳,破解了怎么建

一方牵总。坚持“村为主”工作法,借助自然村村民理事会,紧紧依靠群众,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推动乡村治理“村为主”“六小园”建设“村为主”落到实处。整个“六小园”建设从规划设计、项目施工、工程监管、验收结算、后期管护等按照“两账四单”要求,全部由村支两委及村民理事会全程负责,并进行公开公示,真正实现了“村事村议、村事村办、村事村管”。同时,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用村规民约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将“村庄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讲卫生,勤扫地,房前屋后无垃圾;讲秩序,有规矩,砖瓦柴草摆整齐”等内容写进了村规民约,为“六小园”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群众思想基础。

三方出钱。按照“政府引导、乡贤捐资、导则指引、村民自建”和“政府出一点、村民筹一点、单位捐一点”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六小园”建设。根据“政府出料、群众出工,乡贤捐资、配套奖补”的思路,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六小园”建设。各自然村在规划允许实施范围内建设“六小园”可获得一定奖补资金:一是各自然村由区财政拨付5至10万元用作示范点奖补资金;二是对各村自筹资金进行奖补。以自然村为单位,充分发动村民、乡贤筹资(单位筹资部分不计入),自然村筹多少,政府按照1:2比例的金额奖补多少,筹资和奖补资金全部用于“六小园”建设;三是材料用多少,同等金额奖补多少。根据审定后的自然村项目建设清单中所需沙子、水泥、片石的数量,按市场价格进行奖补;四是各挂点后盾单位工作人员支助捐赠部分资金。

多方出力。村民家家户户派义务工,由村民理事会根据工程进度需要排班,通过村民理事会民主协商引导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真正让村民成为自己当家、自己的事自己办、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主体,增强村民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共商村庄大计,共建美丽村庄,共治和谐村庄。区直后盾单位、驻村工作队及镇村干部通过主题党日活动、文明志愿活动等形式,定期到联点村做义工,让基层干部直接融入乡村振兴建设中来,干群关系变得更为融洽,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更足了,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红网

作者:何冰芳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22/06/13/1138332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