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潇湘晨报,四个专版推介永州!

永州是一本书,历久而弥新。

6月,永州零陵区富家桥镇“荷塘月色”景区的荷花开了。徜徉在万亩荷塘,古诗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境界,在眼前次第铺展开来。

赏荷花、摘莲蓬、钓龙虾,沉浸在田园式慢生活里的游客,或许会想起一个在濂溪边吟诵《爱莲说》的孤勇身影。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濂溪出发的周敦颐,开创了理学一脉,亲传二程,朱张接棒,岳麓书院的楹联写下了“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的底气与豪迈。

沿着贤水河畔,从“荷塘月色”出发,十来分钟车程,就来到凤凰山下的周家大院。周敦颐的后人周佐举家迁到零陵后,把“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作为祖训,传承濂溪家风,繁衍生息了二十几代人。

永州是一本书,“南有舜帝陵,北有柳子街”。

远在4200年前,舜帝南巡狩,“只为苍生不为身”。首次打卡永州的舜帝,惜乎“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嶷,是为零陵”。位于永州宁远的舜帝陵被誉为“华夏第一古陵”,直到现在,湖南省公祭舜帝大典,仍是大汉遗风。

“德为先,重教化。”这是舜帝德孝文化的源点,于是诚实守信、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孝老爱亲、助人为乐,书写了永州舜德柳风的当代传承。今年4月,永州蓝山籍青年唐敏付异地勇救溺水女子,永州市委书记朱洪武予以点赞,这是永州人以德行天下的沧海一粟。

柳子街因柳子庙而得名,在永州待了10年的柳宗元,留下了《永州八记》《渔翁》等名篇,一溪一潭一世界,流连此间,下一个转角就是与历史的余晖擦肩而过。从柳宗元寓居过的东山,到慕名而来的欧阳修、陆游写下“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永州何其有幸。

蘋岛.jpg

△潇湘二水会合处:蘋岛。图/永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潇水自南而北,湘水自西向东,在永州蘋岛汇合,留下了“潇湘”雅称,更有了湖南八景之首“潇湘夜雨”。渔火斑斓,夜空独坐,既是离愁别绪,更是心怀天下。

所以,潇湘之源既是名副其实的地理源泉、江河源泉,更是举世推崇的文化源泉、精神源泉。“要让游客进得来、旅客住下来、文物保下来、文艺演起来、政策惠起来、景区联起来、品牌响起来。”朱洪武介绍说,为了建设文化生态旅游名城,永州将通过举办“跟着诗文游潇湘”“中国山水散文节”“文旅达人永州行”“百万学子研学永州”等活动,不断提升永州文化的知名度和永州风光的美誉度。

坐拥数千年德孝传承、文脉滋养,但永州更主动求新求变。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爱林介绍,永州将“抓牢湖南省召开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契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做优、做强永州文旅,全力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

舜德柳风,烟雨潇湘。

在最美妙的时节,来永州圆一场寻根之旅,与山水人文相遇,与历史传承相知,与当代风貌相识。

永州这本书,当细读,当精读。

潇湘晨报记者陈立

何以为永 ?一部活的中华文明编年史

永州,是一部活的中华文明编年史。

玉蟾岩中,发掘出万年前的水稻;九嶷山下,是舜帝安葬之所;濂溪河边,诞生了理学大家周敦颐;浯溪碑林,留下了元结、颜真卿、黄庭坚、何绍基等历代文人墨客的印记。

她拥有数万年人类活动史,5000年农耕文明史,2400年的建郡置府史,是中华道德文明之源、稻作文化之源、理学文化之源。

永州市委书记朱洪武曾表示:“永州将用好‘红色’‘古色’‘绿色’资源,推进‘文生旅’深度融合,建设文化生态旅游名城,让永州成为人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爱林感慨道:“这里孕育出舜文化、柳文化、理学文化、瑶文化、女书文化、石刻文化等以‘潇湘’意蕴为内核的众多文化样本,多彩的人文因子又将山水点染得色彩斑斓、灵光四射。”

永州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天下谷源

陌上花开,缓缓归来的尘封往事

6月25日,永州道县,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

菜农干劲十足,有的在采摘菜薹,力争卖个好价钱;有的在帮忙打包、搬运、过秤、装车。另一边,迎着初升的太阳,一辆满载着卷心菜、芹菜等时令蔬菜的货车驶入粤港澳大湾区。

作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道县现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出口认证基地28个,数量位居全市乃至全省前茅。

事实上,道县与农作物的故事,早谱写在了万余年前的数粒稻谷上。

发现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

一万多年前的一天傍晚,太阳西沉,催促着几名狩猎的男人回家。

他们的家是一个15米宽的山洞,面朝东南,洞前地势平坦开阔。洞口是平坦而宽敞的洞厅,清晨的阳光刚好能洒满洞厅。往里走6到8米,是他们的卧室——平坦的石灰岩提供了干燥的起居生活环境。他们一家几代人都生活在这个洞穴里。

洞厅西南角,一个人手持尖头器具守在火堆旁。负责做饭的伙夫把前不久收回的水稻,装进一个装满水的陶器里。不经意间,几粒稻谷掉进了一旁的灰堆里……

万余年时光匆匆而过。“这就是玉蟾岩遗址发掘现场了。”2022年5月下旬,道县烟雨蒙蒙,记者随着研究历史文化的教授杨雄心走进玉蟾岩遗址现场。

山泉顺着岩石击打着地面,凹凸不平的岩石面仿佛还能寻见到当年原始人休憩的痕迹。考古留下的石灰袋、分层明显的泥土切面正是当年稻壳出土的见证。

杨教授用手指着一块硕大的石头。“稻壳当时就是从这个石块下的土里挖出来的。它旁边的岩石上应该是当年远古居民堆灰的地方。”

而这一跨越万年的发现,源于上世纪80年代道县的一次文物普查:在考察到玉蟾岩时,大量动物残骸让时任道县文化馆副馆长的吴志洪敏锐觉察到,这里可能是远古时期的人类遗址。他随即联系了时任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袁家荣。上世纪90年代,袁家荣领考古队正式对玉蟾岩展开考古工作,发现了两粒稻壳……它告诉世人,稻谷真正的老祖宗,一直就沉睡在永州。

2009年,中美考古专家联合发布“中国水稻起源考古”研究结果——玉蟾岩古栽培稻距今14000至18000年,湖南是世界水稻起源地之一。

世界,为之一惊。

在神秘旅游地找寻先民之乐

如今,站在玉蟾岩洞口眺望,不远处正是一片片生机盎然的杂交水稻。

一万多年前的原住民怎么也没想到,杂交水稻的神奇故事也发生在潇湘这片热土上。古老的栽培稻与杂交稻撞了个满怀,再次印证了“湖广熟,天下足”这句谚语。

而走在永州的新“稻”路上,农民也不再整日里面朝黄土背朝天。抛秧机将一株株秧苗有序均匀地抛撒在农田里,收割机来回穿梭进行抢收作业,旋耕机也“突突突”地翻耕土壤……“使用机械化作业后,一天可收割六七十亩,节约了时间,人也轻松多了。”道县种粮大户周跃和说。

万余年前那屈指可数的几粒稻壳,不仅变为了铺展到天边的稻田,更为当地开创了另一条致富之路:今年1月,永州市召开旅游发展大会,市委书记朱洪武在会上强调,围绕到2025年,全市年接待游客超过1亿人次,旅游业综合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的目标,积极推进“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打造更加独特的旅游产品。

明代,“游圣”徐霞客在《楚游日记》中,曾把永州诸多溶洞作了一次粗略排列。那时候,玉蟾岩带着它的故事,像一只冬眠的蛤蟆,正默默地匍匐在满布石灰岩残丘和孤峰的一个山间盆地,对历史作着虔诚的守望,等待人们来破解它身上的密码。徐霞客或许未意识到,他会与称得上农耕文明之源的一个岩洞擦肩而过。

当下,走出玉蟾岩洞口,中国(道县)玉蟾岩遗址稻作文化公园正在加紧建设。

而距离玉蟾岩不远的福岩石洞,出土了最古老的牙齿化石,走进洞里,洞顶宛如一条飞龙在天的岩石擎天而起,洞内有惟妙惟肖的大象、乌龟钟乳石。层层分明的地质层里,仔细看还能找到远古时代的贝壳。

再往远处,千顷碧浪,水稻一蔸紧挨着一蔸,一行连缀着一行,仿佛千万年里农人写就的诗行。

德孝始祖

大道之行也,于是天下为公

冒着浓烟的楼房上,女童已站到3楼的防盗窗上。危急时刻,人们发现,一道6名男子组成的“人梯”搭了起来。这正是2021年8月永州新田发生的一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此,是为德孝。《史记》云:“天下明德皆自虞帝(舜号有虞氏)始。”几千年前,舜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永州九嶷山。千百年来,人们在这方热土持续地怀念他的言行,学习他留下的精神财富。

永州文旅,是历史之厚、人文之盛、山水之秀有机同构的完美诠释。芙蓉国里湖光媚,潇湘浦畔山色好,九嶷山不仅风光如画,“舜德”也刻在永州这座城市的基因里。

登九嶷山,游“华夏第一陵”

“咚锵,咚锵,咚锵……”一声声鼓乐声传来,舜帝陵正在举办古韵盎然的舜帝祭典。事实上,自夏禹开始,九嶷山的舜帝祭祀大典已经传承数千载,其间历经秦、汉、唐、宋、元、明、清各代,香火延绵不绝。2010年5月,九嶷山舜帝祭祀大典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舜帝陵被誉为“华夏第一陵”。登高九嶷山,可以看到,在偌大的祭祀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规模宏大的明清风格建筑,金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如果不是悬于正中的“舜帝陵”牌匾,会让人怀疑误入故宫。远处白云悠悠,群山含黛,四周的山峰延绵不绝,将舜帝陵众星捧月一般,环抱其中,呼吸着青峰上飘过来的极富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让人心旷神怡,分外释压。

近年来,当地政府打通“交通”阻碍,拉通了冷九大道、厦蓉高速至九嶷山连接线和九嶷山旅游循环公路。打“山水”品牌,推出三分石探险、仙子山观云、紫霞岩寻幽、舜源峰戏猴、九嶷河竞渡等精品线路,连续数年成功举办中国户外健身休闲大会、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重大赛事。打“舜帝”品牌,根据《史记》“舜葬九疑”的记载,修缮、扩建了舜帝陵园,成功举办历届公祭舜帝大典、舜帝金身福建游等系列活动,每年接待寻根朝圣宗亲30余万人,九嶷山舜帝陵被评为省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2019年,春节期间,《联合国友好画报》更是用4个页面和1个封底,大篇幅宣传报道了宁远县九嶷山、舜帝陵。九嶷山秀丽景色和“华夏第一陵”舜帝陵图文首次摆上了联合国官员的办公桌。

“舜德”哺育出一代代儿女

不仅是祭祀,在永州一带,许多千百年来的地名、习俗都与舜有关。

如舜让九嶷山山民谨记“兄友、弟恭”的名菜舜豆腐,纪念舜德感天的鸡公岭,还有舜劝谏许由为百姓做事,与象的手足情谊等访贤故事。传说中,舜在九嶷山传播“五常之教”,山民真诚地信守“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个方面的伦理道德,使父子之间、兄弟之间、村民之间关系融洽。大家都认为舜是伦理道德的启蒙老师,是道德之源;是农耕生产的指导老师,是技术之源。

确实,古往今来,“舜德”精神早已化作强大的精神力量,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九嶷儿女,造就了九嶷儿女勇敢爱人爱家乡的禀性。

聆听虞舜历史,玩有趣的投壶游戏,亲手用古法拓印了“德孝”二字珍藏……如今,九嶷山上,一批批孩子更是通过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在心里种下了德孝的种子。目前,宁远县已建成省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7处,接待人数突破45万人次,九嶷山研学旅游基地被评为省级示范基地。除此以外,宁远县还以“九嶷大讲堂”为载体,持续加大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2021年就已培训乡土人才1.5万人次。

有心有德的家乡,才能哺育出有情有德的人才。这些年来,正如人们期待的一样,“舜德”哺育出的人才也不断反哺着这片热土。

与记者同行的导游乐田是宁远县土生土长的女孩,她亲眼见证舜帝陵和家乡的一点一滴变化,她笑道:“交通和绿化越搞越好了。”

明朝的王会有诗《江村》云:“有庳数千载,人犹说象王。”几千年过去了,昔日的有庳,此时的永州,仍在感念象王,又不知数千年前的舜是否想到他仍在造福几千年后的人们,凝聚着这里的人文情感与民族精神。

理学之源

千年前种下的那株莲花依然亭亭

到永州,不能不去看一眼大院。

永州的大院,多以姓氏区分,如祁阳的柏家大院、李家大院,新田的龙家大院……跨越数百年的古建筑群,静静伫立,见证了永州历史上,曾涌现的各个繁盛的家族。

青山秀水,云雾缭绕,与周家大院古建筑群相得益彰,清雅至极。

在永州之野、潇湘之滨,零陵涧岩头村的周家大院颇负盛名。周家大院居住着理学大家周敦颐的后裔。自然之野与濂溪文化之盛,在这里留下了清晰的印记。

山野中的“民间故宫”

从零陵古城出发,沿着207国道南下,来到贤水汇入潇水处。转入033县道,溯着贤水向东南方前进,永州之野一一铺陈在眼前。

一条并不宽阔的柏油路,仅供两车并行,两旁树木葱郁。左边是贤水河,右边是农田、池塘,间或几幢村房点缀。一场雨过后,不远处的矮山山顶,笼罩着片片烟云。而周家大院南面背靠锯齿岭,东面是凤凰山,西面是青石岭,北面是交汇的进水河与贤水河。青山秀水,云雾缭绕,与古建筑群相得益彰,清雅至极。

永州文史专家邓少年说:“中国六大传统建筑流派中,苏州以园林闻名。为什么永州没有园林?事实上,永州本身就是一个天然园林。”

在永州这一“天然园林”中,周家大院也可谓秀出。

周家大院自开派始祖迁徙至此,到现在已近600年,传承近30代,形成六个院落。分别是建于明朝的“老院子”“红门楼”“黑门楼”和建于清朝的“新院子”“子岩府”“四大家院”,是湘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古民居群。周家大院还蕴藏着莲文化、耕读文化等厚重文化,演义着“两朝三进士”的神奇传说,被百姓称为“民间故宫”。

如今,在周家大院,人们还能看到保存相对完整的门窗木雕,以大量花卉作衬底,点缀出喜鹊、奔马、山羊等。还有马头墙、小青瓦,石墩游龙飞凤,活灵活现。

周家大院,还能看到保存相对完整的门窗木雕。

繁复的木雕和石雕,不仅是美观的考量,也代表着人们的美好希冀。建设规模最大的四大家院门楼前庭坪上,用棕色和白色两种鹅卵石组拼成一幅“鲤鱼跳龙门”图,是对子孙后代鱼跃龙门、读书入仕的期盼。

“想不到我们院子现在成了景区”

清儒王闿运刻写在岳麓书院的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是对濂溪学在全国地位最简明的概括。

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被认为是影响中华文化近一千年的宋明理学的开山人物。程颐、程颢为周敦颐亲传弟子,朱熹为周敦颐五传弟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氏家族谱扉页印有先祖周敦颐画像。子岩府门楼两侧,悬挂着一副十分醒目的木刻楹联:“翰林门第;濂溪家风。”

周敦颐的“五不思想”——“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不可亵玩”深深影响了后人。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这是周家祖训。”生长于周家大院的周善明年已86岁,小时候常听长辈说起先祖茂叔公的故事,一生不忘家风,“当时家里生计主要靠种田。田不多,只有一亩多地。七八岁的时候,老子(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去修湘桂铁路,出去一次就是一两个月。老子老娘靠一双手把我们抚养大,生活也过得去。”

涧岩头村党支部书记周瀚原本从事竹木生意,他说,作为周敦颐后人,这里民风很好。自己回到家乡,也是深受濂溪家风影响,希望尽绵薄之力振兴家乡。

近年来,当地政府在周家大院理学文化的保护、传承上不遗余力,斥资将各大宅院修旧如旧,周家大院亦被规划为展示周子理学、廉政文化的旅游核心区。同时,结合当地生态优势,充分发挥“绿色”与“古色”,一步步走向更具诗意的远方,打造零陵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样板,每天吸引着大量游客。2021年,涧岩头村接待游客8万余人,旅游收入近400万元。

“我在这生活了大半辈子,想不到我们院子现在成了3A级景区,每天都有客人来参观游览,吃玩消费,还能从中收益,实在太好了。”如今,看着一天天变样的村庄和纷至沓来的游客,一位住在周家大院的老人打心底里高兴。

人文之书

看到名字就开始膜拜吧

城市,因人而生,亦因人而变。

一千多年前,元结撰写《大唐中兴颂》,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丹,刻于浯溪石崖。自此开始,怀素、欧阳修、陆游、苏东坡、黄庭坚、徐霞客、何绍基等历代文人墨客纷纷在永州驻足,在这里留下印记。祁阳浯溪碑林、江华阳华岩、零陵朝阳岩、宁远九嶷山等多处摩崖石刻,汇聚成由7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构成的南国摩崖石刻群景观。

祁阳浯溪碑林。

诚如永州市委书记朱洪武所言,永州摩崖石刻为永州“人文之书”添上了精彩华章和精美插图。

“永州摩崖石刻是镌刻人文、定格精彩的高光册页。”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陈爱林接受采访时同样如此提及。

“它就是永州这本书的重要内容”

清洗、选纸、上墨,一抹一抚,敲敲打打,纸上字迹逐渐清晰。位于永州市冷水滩珊瑚路的潇湘意拓片博物馆里,一群小学生正围绕在永州市博物馆副研究员、摩崖石刻拓片技艺非遗传承人杨宗君周围,体验石刻拓片的制作过程。

杨宗君退伍后被分配到永州文博系统工作,从此与石刻结下不解之缘。因此,野外考察并将石刻上的书法、造像,用宣纸拓下来,也成了他工作的一部分。

拓片、归档、保护。30多年来,常年穿行在潇湘大地这座“书法博物馆”的杨宗君,发现、整理、保护的石刻近500块。

端坐在书桌前,王天明翻阅着从拍卖会拍下的《金石萃编》,寻找一块失传的石刻资料。

永州土生土长的王天明,爱好文化,喜欢收藏,在当地办了一家潇湘意美术馆。他常常陪外地来的朋友游览浯溪,细心的他发现,有些石碑上的字慢慢变得模糊起来。

“4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之地,石刻瑰宝被杂草、泥沙、青苔掩盖。”王天明回忆道,居住在附近的村民,每天来这里放牛、打柴。

为了尽可能保护好永州乃至湖南的石刻,他花了近50万元从佳德拍卖拍下金石学著作《金石萃编》;收藏了近300幅浯溪碑林石刻拓片,转交给知名拓片收藏家、研究者王小夫建专题博物馆。截至目前,王天明收藏湖南石刻拓片近1000幅,并编辑出版了《永州摩崖石刻精选》一书。

“如果讲永州是一本书,永州的摩崖石刻集文学、哲学、书法、雕刻艺术于一体,它就是永州这本书的重要内容。”王天明说。

有了保护,更要有传承、发展

有了保护,更要有传承、发展。

据考证,永州境内共有50余处摩崖石刻景观,摩崖石刻总数2000余方。但一片青山,一方石刻,人文红利如何与民生福利紧密相连?永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园林之美,豪富所私。山川之胜,天下公之……”永州祁阳浯溪碑林风景名胜区,资深解说员桂胜利正在为游客讲解《峿台铭有序》石碑。

浯溪碑林是全国最大的露天碑林,现保存完好的摩崖石刻505块,有诗山、画山、文字山之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融为一体。1200多年来,元结、颜真卿、黄庭坚、何绍基等,在浯溪的奇山异水间作诗题字,铭刻石上,留下一片千年不绝的摩崖石刻。其中,尤以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碑饮誉中外。因文奇、字奇、石奇,其更被称为“摩崖三绝”。

永州市重点打造了永州摩崖石刻研学旅游线路,路线囊括了永州摩崖石刻文化精华,串联了舜文化、柳子文化、理学文化、瑶族文化等永州代表性地方文化符号,体现了永州文化的独特魅力。永州还整理出版了《永州石刻拾萃》《永州国宝》等研究成果,建立了“浯溪摩崖石刻网上数字博物馆”。在广州举办的“大湘南对接大湾区2020永州文旅(广州)”推介会上,永州摩崖石刻更是火了一把,迅速在大湾区掀起一股“打卡”永州的热潮。

“永州有历史之厚、人文之盛、生态之优、山水之秀,这些都是我们的底气所在、优势所在。”朱洪武说。

潇湘晨报记者王茶茶 柴归 陈张书 王丽姣 组图/记者杨旭

韵味之州!一壶酒一道斜阳,就是一生

烟雨潇湘,荷花梦香。

游永州,你可以在岸边眺望远方,看那一片烟雨蒙蒙,感受文化的厚重;游永州,你可以感受五味合一的东安鸡带来的味觉冲击;游永州,你可以徜徉在东安的公园,看那些练武的雄姿……

这里是永州,一个值得你来细细品味的地方。

行走永州

每一个拐角都容易走进百花深处

永州零陵,年轻的游客在青石板铺就的柳子街拍照、打卡。

白墙、黑瓦、青砖,再往前行几百米,掠过古旧斑驳的木楼,翘角飞檐、极具古代建筑风格的柳子庙映入眼帘。夜色降临,高悬的灯笼点点红光影影绰绰映在水中,坐在邻水的长廊下,吹着晚风,吃着小吃,听行人欢声笑语。仿佛被遗忘的不是古城,而是时光。

任何旅行,最先看见的,自然是景。永州之美,有何特别?为何在此寄居十年的柳宗元写下《永州八记》这一千古绝唱?为何永州当地学子,却未能留下多少以永州山水为题的感人篇章?

永州当地画家海天曾赴柳宗元的家乡寻访旧迹,“青山绿水”在这片土地上实在是一种“心灵幻境”。海天说:“那里是黄土地,灰蒙蒙一片。强烈的视觉反差与触景生情的情感体察催生了柳宗元的创作欲望与微观的审物视角”,这便是海天找到的答案。“古往今来的永州人之所以写不出柳宗元笔下的永州,除了缺乏柳宗元的文气,还有对身边美的‘熟视无睹’,好像被什么遮蔽了。”

海天作品《一砚烟雨醉潇湘》系列之一。

用一位画家的视觉,推荐永州美景,会是哪里?海天说,那会是十月的蘋岛,苍茫暮色中,风抚翠竹、雨打芭蕉;那会是舜皇山溪涧的卵石中,一片红叶落到水面,几条小鱼追逐嬉戏;那会是站在袁家坡的岸边,眺望远方,一片烟雨蒙蒙……

游永州,“只有时间和静静地等待,才能更好发现她的美与气质”。海天说。

味觉永州

那一口让我忘记庸俗的肉

“红色岁月”,乍听这个名字,可能想不到是道县一家餐馆。

它藏身山野,却引来众多年轻人争相打卡;它未在抖音、小红书上开设账号宣传,却开店就爆单。有人从长沙、广州驱车六个小时,只为吃上一口他家的菜。

听起来是不是很“凡尔赛”?最“凡尔赛”的是,这家餐馆属于“一不小心就火了”的典型。

“红色岁月”,原本只是瓜蒌产业的“配套产品”。2016年,餐馆老板在道县投资建设万亩瓜蒌基地。“为了配套瓜蒌产业,开了一间瓜蒌籽、瓜蒌酒体验店,结合自己研发的道县特色菜,没想到那么火。”

因为慕名而来的游客众多,发抖音、朋友圈,老板笑道:“省了我们很大一笔宣传费用。”

瓜蒌酒是“红色岁月”的一大特点,这也是全国唯一一个能喝到瓜蒌酒的地方。老板介绍:“瓜蒌酒的主要原料是瓜蒌瓤,原本是废弃的东西,我们却发现它的含糖量达到6%-7%。于是我们采用道县酿地瓜酒的传统酿酒方式,结合中药材的酒曲,试验酿成瓜蒌酒。口感像白兰地,开始比较烈,后面越喝越醇。全中国只有我们在做。”

“一不小心就火了”的,还有特色菜烤香猪。这道菜,源于当地养殖户香猪滞销的困境。“红色岁月”从滞销农户买来原生态放养的本地藏香猪,重量在15斤以下,肉质紧实,香味浓。每天早上宰杀以后,用辣椒、蒜、姜、酒等调料腌制三到四个小时,然后炭火烤制,保留木香味。上桌时用生菜包起来吃,去肥腻。“开始是帮别人解决问题,最后却成了我们自己的特色菜。”

天上有嫦娥,地上有天鹅,道州有灰鹅。老板认为黄焖没有特色,自己改进配方,做成卤鹅,也很受欢迎。

当然,永州还有一道驰名美食:东安鸡。你不见得要听闻它在国宴上大出风头的光辉历史,但那一口下去,鲜、香、麻、辣、酸五味合一,伴随鸡肉的紧实和弹滑在嘴里炸裂开来的感觉,就足够销魂。

武道永州

驾着筋斗云来接你的,就是东安好汉

步行在东安街头,想要与小学生对“暗号”,怎么办?

当然,你可以选择时下通行“暗号”——唱上一曲《孤勇者》,看他跟不跟唱就完事了。不过,在东安,你也可以选择耍上一套拳术,看他跟不跟你一起共“武”。

武术之乡东安可不是说着玩的,那是从娃娃抓起。但凡在东安读过书的,每个学生都能“武”上几段。当地还编练了一套适合学校推广的东安拳,该县68所中小学全面推广武术进校园,近500名专兼职体育老师变成了“武术教练”,6万多名中小学生都成了东安武术的传承人。

当然不是每个游客都会武功。去东安看武术行不行?当然行。在这里,你能看到川岩、鹿马桥镇等乡镇的舞龙舞狮,水岭、新圩江等乡镇的“黑虎拳”,井头圩、端桥铺等乡镇的“东安108棍”,石期市、横塘等乡镇的“东安岳家拳”,紫溪市、大盛等乡镇的“耍耙、耍凳”。武术讲究师承。东安武术的源头是三国时期的峨嵋拳,逐渐吸收少林拳、黑虎拳、蜘蛛拳的精华。武术讲究普及,当地人说:“农忙种田,农闲练武。”

东安江东文武学校校长梁伟红有一个愿望,远方的客人来到东安,不只是吃东安鸡,游舜皇山,东安武术也是一个值得去打卡体验的景点。

夕阳西下,漫步在东安的各大公园,你或许会看到正在练习拳术的当地人。这何尝不是一个景致?

忘了说,在刚刚过去的高考中,东安县天成学校高考考点文科类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几名武术(体育)特长考生,一路空翻筋斗冲出考点大门……

潇湘晨报记者陈张书 柴归 王茶茶 王丽姣

五条线路都是低吟浅唱

来到永州,你可以沿着时代足迹探寻远古历史,可以沿着潇湘二水追溯湖湘源头,可以沿着湘桂古道寻访古村名院,可以沿着红军长征路解码红色基因,可以沿着南岭山脉穿越千年瑶寨。

诗画永州,一年四季皆美景。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厚推介五条旅游线路。春到阳明山看万亩杜鹃“漫山红遍花似海”,夏到濂溪故里看接天莲叶“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到桐子坳看千年银杏“满城尽带黄金甲”,冬到云冰山看南国雪乡“窗含西岭千秋雪”。

第一条线路

湖湘探源之旅

湘江发源于永州,舜帝开启了德孝文明。濂溪、愚溪、浯溪,分别浸染着周敦颐、柳宗元、元结的人文思想,共同汇入湖湘文化的浩荡长河。

第一站到湘江源,春赏山花,夏漱流泉,秋看红叶,冬观雾凇。

第二站到舜帝陵,拜谒人文始祖,领悟“只为苍生不为身”的精神品质。

第三站到濂溪故里,探月岩奇观,访濂溪书院,追溯湖湘文脉的源远流长。

第四站到零陵古城,漫步柳子街,感受唐风宋韵。登临蘋岛,遐思“潇湘夜雨”的曼妙诗意。

第五站到浯溪碑林,看“三吾胜览”的碑林奇观,悟“公者千古,私者一时”的人生哲理。

第二条线路

瑶寨康养之旅

江永千家峒是瑶族的发祥地,是世界瑶胞共同的精神家园;神州瑶都江华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瑶族自治县,这里保存着原生态的瑶族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第一站到千家峒,观赏阡陌田园风光,谒访瑶族祖先盘王。

第二站到勾蓝瑶寨,感受原汁原味的瑶族风情,参与多姿多彩的“洗泥节”。

第三站到女书园,领略神秘的女书文化,约闺密来一场结拜,体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美好仪式。

第四站到江华天河瑶寨,与山水对话,与阿妹对歌;接着去水口爱情小镇演绎盘王与三公主的爱情传说。

第五站到千年瑶寨桐冲口,寻找原生态长鼓舞的别样韵味,体验瑶浴等康养产品。

第三条线路

石刻研学之旅

永州境内有摩崖石刻2100余方,诸体皆备,名家荟萃。古往今来,全国公认的“三绝碑”有十块,永州就占两块;全国公认的书法宗师三十多位,永州就有怀素和何绍基两位。

祁阳浯溪碑林,是全国最大的露天摩崖石刻,有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丹、勒刻于天然石壁,因文绝、字绝、石绝著称的“三绝碑”——《大唐中兴颂》,还有黄庭坚、米芾、何绍基等诸多书法大家留下的珍贵题刻,现存历代石刻505方。

零陵柳子庙的《荔子碑》,因韩愈撰文、苏轼书丹、记载柳宗元德政,也被称为“三绝碑”。朝阳岩因元结、柳宗元探访游览,赋诗歌咏,闻名于世。

江永月陂亭,摩崖石刻寓有规诫劝喻之意。文天祥手迹“忠孝廉节”四字,每字两米见方,颇为壮观。

江华阳华岩,可以研读三体同碑的石刻,领略中国书法之美、汉字之奇。

宁远玉琯岩,历代文人骚客仰舜帝之功德,而留诗文于石崖,南宋方信孺题刻的“九疑山”三字榜书,最为壮观,弥足珍贵。

第四条线路

古村探秘之旅

古村落,是永州不可多得的一笔文物遗产。一百多个古村落古民居,让你一眼千年,唤起浓浓的“乡愁记忆”。

第一站到勾蓝瑶寨,看古风古韵的梁枋雕花,享受世外桃源般的静谧。

第二站到上甘棠村,欣赏明清建筑勾勒出的水墨画卷,见证千年古村的沧桑变迁。

第三站到宝镜何家大院,细数清代留存下来的珍贵牌匾。

第四站到濂溪故里,追溯《爱莲说》的源起,寻找宋、元、明、清的历史烙印和文化沉淀。

第五站到宁远下灌古村,体验中国最早的麻将——“叶子戏”。

第六站到新田龙家大院,读一读农耕世家的门壁对联。

第七站到零陵周家大院,一睹“潇湘第一古宅院”,堪称“民间故宫”,保存完好的古院落群。

第八站到祁阳李家大院,品鉴古色古香的雕梁画栋。

第五条线路

红色解码之旅

永州是一片红色热土,孕育了李达、陶铸等一批革命先辈,红军长征途经11个县市区。陈树湘“断肠明志”的壮烈故事发生在这里,血战湘江从这里出发。解码红色基因,再走长征路,永州是不可或缺的站点。

第一站到李达故居,感悟毕其一生坚持真理、严谨求实的崇高人格。

第二站到舜皇山老山界,体验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

第三站到阳明山红军长征遗址群,追忆红六军团的革命故事。

第四站到金洞白果市,探寻红六军团苏维埃旧址,体会“长征是播种机”的伟大宣言。接着到祁阳潘市,走进陶铸故里,体会“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崇高精神。

第五站到陈树湘红色文化园,缅怀“绝命师长”陈树湘,瞻仰“女中豪杰”何宝珍,传承共产党人忠诚、忠贞的品质。

第六站到小源会议旧址,见证88年前的那场重大决策,接着参观“黄埔三杰”之首蒋先云故居。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王杨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