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24日讯(通讯员 李永锋 李祥雄 黄曦 李贵日)今年暑假期间,蓝山县200多台村村响广播持续宣传防溺水知识,20台防溺水宣传车不间断穿梭在村头巷尾,1000余条宣传条幅横挂机关单位、村镇、水域边,81000余份防溺水知识宣传单发放至学生及家长手中,1000余份防溺水有奖举报通告张贴各村镇、水域边,营造了声势浩大、铺天盖地的宣传氛围,持续扩大暑期防溺水工作的影响力和知晓度,织密全县防溺水“安全网”,确保青少年安全,全县连续三年暑期未发生一起学生溺水事故。
地处湘江源头的蓝山县,境内有大小河流74条、水库38座,水域宽广、水情复杂,预防学生溺水工作任务重、难度大。为此,蓝山县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发展理念,将防溺水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织密宣传教育、联防联控、后援保障三张“安全网”,为全县8万余学生安全保驾护航。
形式多样,织密宣传教育网
蓝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范学生溺水工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为副组长,“学安委”成员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将此项工作纳入对乡镇和学安委成员单位的重要考核内容。
“学安委”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履行学生安全职责,加强防溺水宣传教育。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人员进村入户,把“预防溺水、珍爱生命”的理念传达到千家万户;各学校扎实开展预防学生溺水“十个一”和“七不两会”教育活动,通过微信、QQ、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提醒学生家长积极履行看护和教育义务,加强对学生和家长的常态化教育提醒;全县广大教师积极组织开展“万师访万家”家访活动,尤其是对于生活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等重点对象开展家访,与学生家长、监护人签订责任书,促进学生及家长避险意识常态化。
全员出动,织严联防联控网
全面实行防溺水包干责任制,县级领导带头包联乡镇,乡镇领导包联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联水域,全县重点水域、重点时段、重点人员全部落实包干责任。
重点时段联防巡查全覆盖。今年以来,该县各乡镇(街道)联合水利等部门,组织人员形成100余个巡查联防小组,对辖区内河道、水库、深沟等重点水域巡逻巡查,抓住学生午休、放学、节假日、暑假等重点时段,加强重点水域、事故多发水域等高危地段的全面巡查管控,发现险情及时提醒、劝阻并报告,确保无死角、全覆盖。
重点人员联合监管全覆盖。县民政局负责督促指导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加强周末和节假日期间对重点学生人员家庭探访,加强安全教育指导,同时建立留守儿童台账,明确看护教育主体;县妇联、团县委等单位和部门成立了互助组织,加强对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关爱关护;各乡镇发动村(社区)力量,督促村支两委,充分发挥村(社区)干部、团委、妇联优势,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和监护困难家庭,做到常教育、多陪伴、知去向、勤监管。目前,全县6000余名困难家庭留守儿童全部实现“一对一”帮扶和监管。
发挥志愿者力量,筑牢防溺水安全屏障。以教师、家长、民间河长(库长)、爱心群众等人员为主体的防溺水志愿者巡逻队,活跃在河沟水库和池塘岸边,成为一道美丽风景线。
发现安全隐患,群众监督举报是有效举措之一。根据防溺水有奖举报通告,对举报发现学生下河洗澡行为的人员进行奖励,今年来经核实有9起,共奖励举报人2700元,有效发挥了群众监督作用。
靶向发力,织牢后援保障网
对辖区内河、塘、沟、渠、坑和水库、湖泊分别建立安全管理台账,全面排查整治溺水易发多发的重点危险水域,在重点危险水域设立了必要的自救、互救设备。投入100余万元设立防护栏、隔离带等安全防护设施,完善安全警示标志标牌。
下发《蓝山县预防学生溺水追责问责办法(十条)》,对在发生学生溺亡事故调查中,发现乡镇、部门(单位)存在失职行为,一并追究乡镇、部门(单位)责任人的责任。并对因工作失职造成学生溺水责任事故的相关单位的年度考核、安全工作单项考核实行“一票否决”或降等级;对全年未发生一起学生溺水身亡的乡镇进行表彰。
建立清晰的考核评价机制,严格进行督查。县委书记带头,组织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下沉基层实地督查,对履职不到位、责任不压实、隐患没整改的乡镇和村进行约谈,达到提醒预防、促进工作的目的。
由县“两办”督查室牵头,组织专门督查组,对全县14个乡镇开展常态化的督促检查,共下发防溺水督查通报24期,对督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交办,督促整改到位,补齐漏洞短板。
加强学生防溺水演练,教会学生科学施救方法,今年上半年,全县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开展预防学生溺水救生演练150余次。联合卫健、公安、应急等单位和部门组成救援分队,保障救援力量,可随时开展突发事故救援与善后处置。在有条件的村(社区)、学校建立了村级和校内游泳池,并联合县内游泳馆,设置安全游泳场所,开展安全游泳教育,做到堵疏结合,全面凝聚后援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李永锋 李祥雄 黄曦 李贵日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