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14日讯(通讯员 黄奉洁 杨理军)治政之要,首在得人。今年以来,祁阳市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营造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良好生态,为不断开创“建设新祁阳 挺进省十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促发展,拓宽视野引进人才。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工作理念,聚焦全市发展需要,认真梳理各行业领域人才缺口的数量、结构和层次,有针对性的制定引才清单。对标中央和省、市人才新政升级版,探索“直引”紧缺人才、“招引”高校人才、“回引”本土人才、“广引”专技人才、“自引”企业人才、“揽引”实用人才、“扶引”创业人才等7种引才模式,不断完善引才纳智链条,缓解本地用才“饥渴”。2022年,祁阳市引进现代农业、城市规划、教育卫生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305人、产业人才6180人、高水平人才团队5个,招引定向培养人员100人,先后吸引280余名祁阳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学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就业。科力尔电机、宏泰铝业、新金浩茶油等70家企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30余所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邀请省疾控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院校专家来祁阳把脉问诊、技术指导,柔性引进各类专家人才100余人。
祁阳市人才部门在湘潭大学招聘高层次人才。
提素质,盘活资源培育人才。始终坚持“育才是百年大计,育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未来”的育才理念,注重挖掘各类教育资源,全面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充分整合陶铸党性教育现场示范点、党校、高新大讲堂、企业职工培训中心等优势资源,围绕全市重点领域和支柱产业,开展进部门、进乡镇、进一线、外出培训的“三进一培”行动,着力培育磨炼人才。现已开展党性教育、基层治理、农业种养、金融业务等培训190余场次,发放培训资料2.1万余份,培养各类人才1.6万余人。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健全校企人才双向聘用机制,强化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和效度。推动建立校企研究机构20个、实训基地72个、产教融合基地13个,为企业培养产业人才1300余人。祁阳专业与产业、教室与车间、育人与育才“三合一”育才模式获得2021年度省政府综合大督查表扬通报。
重实效,搭建平台精心用才。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拘一格用才是关键。祁阳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人尽其才”,多方位择人任事、发挥作用。加强人才政治吸纳,村干部队伍中有专业技术人才、致富能手等1680人,“两代表一委员”中有优秀专家人才235人。积极组织农业、林业、卫健、畜牧水产等领域专家及科技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人才服务小分队215人下基层指导农业生产、提供咨询服务,覆盖全市22个镇(街道),共发放各类实用技术资料3000余册,指导引进新品种3个、推广新技术5项,扶持和培育农民合作社34个,指导设立示范基地1个。充分发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广垦油茶科技园等平台作用,发展新型经营主体200余家,签订合作协议180余项,大力实施特色产业专家“1+X”传帮带,培养职业农民、专业能手30人,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难题84个。
祁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唐旭在下马渡镇了解乡村实用人才使用情况。
强保障,优化服务暖心留才。祁阳坚持把最高礼遇给予人才,健全完善“人才吹哨、服务报到”工作机制,全力创造舒畅、舒适、舒心的良好人才生态。坚持深入落实《祁阳县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祁阳市关于扶持民营企业引进使用人才的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明确人才专项编制,拨付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并在人才居留、社保、购房、家属就业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2022年,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750万元,发放引进人才生活补贴341万元、住房补贴8.75万元。打造精装修人才公寓375套,配齐空调、电视、洗衣机等电器,为330余名优秀人才提供了“拎包入住”的良好生活条件。落实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结对服务589人,帮助解决困难问题27个。注重人文关怀,组织举办青年人才联谊会、人才交流座谈会等活动120余场次。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祁阳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爱才的诚意、容才的雅量、用才的胆识和聚才的良方,推动各类优秀人才加速向祁阳集聚,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黄奉洁 杨理军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