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纪念何宝珍诞辰120周年征文丨曹国选:剖析革命婚礼蕴含的文化基因

编者按: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何宝珍烈士诞辰120周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何宝珍烈士英雄事迹和总结提炼何宝珍烈士坚贞政治品格,特面向社会开展“纪念宝珍烈士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活动。现将获奖佳作予以刊发,以此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建功新时代。

摘要:1923年4月,何宝珍随刘少奇到安源领导工人运动时,举行了形式简单、意义深刻的新式文明婚礼。今年是何宝珍烈士诞辰120年,笔者试图对革命婚礼继承传统基因、创造红色基因、提升民族基因品位进行剖析,从中探讨红色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传承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革命婚礼;文化基因;探讨

位于江西省西部、萍乡市中部,毗邻湖南的安源,是中国工人革命运动的策源地,秋收起义的主要爆发地。20世纪20年代,毛主席、刘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领导工人革命,开创了“全国产业工人中最早的党支部”“全国最早的中共地方党校”等15个全国之最,安源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无产阶级的大本营”。在这方红色热土上,至今流传不少革命故事,

何宝珍与刘少奇的革命婚礼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1923年4月,在李立三的热心“介绍”下,何宝珍与刘少奇决定结婚。同志们兴高采烈,提出按照我国传统礼仪和安源地区风俗习惯,“八抬花轿抬新娘,吹吹打打绕安源,大摆筵席庆一场”。然而,作为共产党人的革命伴侣只是采用开“茶话会”的简单形式举办了新式文明婚礼。

何宝珍与刘少奇的革命婚礼,影响了无数革命伴侣,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影响到整个中国。今年是何宝珍烈士诞辰120年,笔者作为乡邻,感慨万千,温故知新,追寻革命先烈足迹,剖析老一辈红色伴侣的革命婚礼故事,再次受到红色文化的深刻启示。

一、革命婚礼蕴含

传统文化基因我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历代仁人志士都把礼义廉耻当作为社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春秋时代齐国的管仲就把礼义廉耻称为国之“四维”,即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历代统治者和思想家,一但掌握政权而面对治国安民之要务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治民之首倡:“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美称,中国人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中华文化说到底,可以归纳为一个“礼”字。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建立一个好的国家制度叫“制礼作乐”,这个制度一旦被破坏叫“礼崩乐坏”;人跟人之间怎么交往,要依据“礼”;个人怎么修身,离不开“礼”。人失去仪礼,也就不成为人,而与禽兽一般。

而廉能生威,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历朝历代仁人志士将礼义廉耻,特别是将廉洁的操守和知羞耻之心的廉耻当作治军治国的要务。《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罗仲素说:“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何宝珍和刘少奇从小受到“湖湘文化”的熏陶,又接受了中外先进教育,具有优秀的文化素质。如何宝珍于1902年4月出生于湖南道县梅花镇贵头村,她从小聪明伶俐,读书专心,受过良好的教育,1914年进入县女子小学读书,1918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取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潇湘土地上,何宝珍身上流淌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基因。家乡诞生或出现过不少历史名人,使她无不受到历史名人思想的熏陶,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周敦颐。

周敦颐是永州土生土长的北宋文人、理学鼻祖,家乡人引为骄傲和自豪的学习之楷模。

周敦颐曾在湖南、江西等地任职,治平二年为永州通判。他到永州后以礼仪当先,立即回乡拜访了叔叔、兄长,报告平安。当时家乡的亲戚、朋友见他在本地为官,有所祈求,周敦颐作《任所寄乡关故旧》:“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停杯厌饮香醪味,举箸常餐淡菜盘。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很有礼貌地告诉父老乡亲:自己虽然在本地做了官,但仍淡泊名利,“厌饮香醪”,“常餐淡菜”,不趋炎附势,不追求荣华富贵,并以此告诫家乡父老要安守本分,不要借助他的官势有所乞求,处处彰显着礼贤下士、勤政廉洁的价值理念。

周敦颐到永州后的第三年,即作有《拙赋》,表达自己的为官态度:“巧者言,拙者默;巧者劳,拙者逸;巧者贼,拙者德;巧者凶,拙者吉。”提出以“拙”为官的标准,只有“拙”,才能“上安下顺,风清弊绝。”周敦颐的哲学、理学思想,特别是“爱莲”的情节,“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千年之久,远播东南亚许多国家。

知书达理的何宝珍,幼小的心灵受到周敦颐思想的强烈熏陶,对于流传千古的《爱莲说》,更是倒背如流,熟记于心,对于形成“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思想基础和廉洁品格,不能不说起到了极大作用。因此,她与刘少奇的新式文明婚礼,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将礼义廉耻四个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在当时革命斗争的严峻形势下,确实难能可贵。

二、革命婚礼融入了红色文化基因

婚礼看起来是一种普遍的传统习俗,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礼仪符合。而这种礼仪习俗放在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的一对共产党人身上,其内涵和意义便将展现出来。何宝珍与刘少奇的革命婚礼,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

革命婚礼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何宝珍于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因领导学潮被校方开除,不久进入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学习,寄居在中共湘区委员会机关长沙清水塘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家中。当年夏天,刘少奇在苏联莫斯科参加远东劳动人民代表大会回国后来到长沙,与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第一次见面。毛泽东夫妇有意做媒,将何宝珍介绍给刘少奇。随后,何宝珍随刘少奇到“安源工人补习学校第三分校”担任教员,兼任俱乐部书报科委员。1923年春,何宝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个年轻的共产党人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了解日深,共同的理想和追求让他们的心越贴越紧,感情与日俱增,所作所为都建立在无产阶级的基础上。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何宝珍与刘少奇到安源开展工人运动时,都是20出头的年轻人。他们参加完全陌生的、艰苦复杂的革命斗争,既无亲身实践经验,亦无其他地方的成功范例可借鉴,共产国际派来的领导也提不出什么良法。他们的工作对象属于社会最底层的煤矿工人。这些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心里想翻身解放的劳苦大众,尽管渴望改变“从前做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命运,可在白色恐怖的形势下,面对共产党领导人都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青年学生,怀疑“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过去20多年间屡次反抗均遭失败,也积累了深刻教训。因此,对于这些异想天开的年轻人并不信任,不敢贸然参与“大逆不道”的罢工,生怕招来杀身之祸。试想,如果何宝珍与刘少奇此时采取“八抬花轿抬新娘,吹吹打打绕安源,大摆筵席庆一场”的形式举行婚礼,直接后果就是脱离群众,失去民心。那么,我们党已经建立、并不牢固的群众基础,将是昙花一现,导致倾刻瓦解,造成离心离德、甚至反目成仇的恶果。而简单朴素的新式文明婚礼,拉近了党与群众的距离,结成了鱼水关系,也就形成了心往一起想、劲往一起使的局面,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才能如期举行、大获全胜。

革命婚礼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正风肃纪观念。20世纪20年代,社会风气十分恶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安源路矿工人,人生态度消极悲观,生活方式无拘无束。当时尽管共产党人创建了工人俱乐部,不少矿工也加入其中,却把俱乐部当作吃喝玩乐、甚至赌博的场所。何宝珍以教员身份,充分利用这个无产阶级革命讲台,从识文断字入手,传授革命思想,启发工友们的革命觉悟,让工农大众认识“劳工神圣”的真理,鼓足团结起来斗争的勇气,把党的主张转化为工友们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为了将俱乐部建成组织、宣传、动员工农大众参加革命的阵地,必须维护纪律,信守廉洁,保持无产阶级本色,夺取大罢工胜利,何宝珍协助刘少奇、黄静源一起制订了严格管理工人俱乐部的规章制度,如对赌博行为特别规定,其中对于“有职务”的领导者,要求更加严格,处罚更加严厉。“部员及有职务者不能有赌博行为,若部员赌博,一经查获,第一次罚工一个,依次倍增,至第五次开除部籍。有职务者,则第一次罚工两个,依次倍增,至第四次取消职务,第五次开除部籍”。对打架斗殴、惹是生非、造谣毁誉、破坏团结、侵扰公物的,均有相应的制裁。可见共产党人在革命之初就严格要求自己,建立了严密的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丰富了礼义廉耻的传统文化。何宝珍与刘少奇更是正风肃纪的典范,他们从自己做起,从人生最重要的礼仪之一的结婚仪式做起,将蕴含礼义廉耻优秀文化发扬光大,迎合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普遍形成的共同文化理念,赢得了工友们的赞赏、亲近、信任、支持、参与和保护,聚集起他们的政治智慧和力量,致使震惊全国的安源大罢工取得了史无前例的胜利。

革命婚礼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勤劳俭朴本色。勤劳俭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传承的家训家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理念和遵循。处于三座大山压迫下的贫穷落后中国,“少年进炭棚,老来背竹筒,病了赶你走,死了不如狗”的煤矿工人,更是苦不堪言。当时民间举行红白喜事,根本不具备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条件。即使具备条件,作为无产阶级革命者,也不能与这种落后的传统习俗同流合污。古人都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何况当代最先进、最纯洁的共产党人呢?

何宝珍在教育工友的同时,也不断提升自己。为了让工友们了解、支持工作,她放下教师的架子,礼贤下士,不辞劳苦,经常以走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名,深入矿井、锅炉房、餐宿地,广泛接触劳苦大众,尽可能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了得到工友们的信任,换取民心,她学着同志们的样子,弘扬勤劳俭朴的风气,经常与职员们拾木头、木屑、煤焦,集中起来,为大家煮饭、烤火,解决伙食困难。她与刘少奇的婚礼仪式无疑就是一场现行的礼义廉耻传统文化教育形式,让同病相怜的工友们耳闻目睹共产党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风尚,激发了与中国共产党同呼吸、共命运的信心,不但取得了大罢工的胜利,而且取得了中国革命一个又一个胜利,直至全国大胜利。

三、革命婚礼提升了民族基因品位

毋庸置疑,基因的形成与进化,先天因素是主要的,后天因素也不可忽视,革命婚礼无疑是提升中华民族传统基因文化品位的一种催化剂,催生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赋予时代内涵的文明婚礼,诸如战场上的婚礼,监狱里的婚礼, 刑场上的婚礼,让广大民众看到了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情怀,激发了自身的造血功能,从而提升了整个民族的基因品位。

革命婚礼维护了文化基因传承的连续性。一个民族的血脉基因具有本民族的个性,中华民族文化具有经过几千年的生存发展,凝聚了炎黄子孙不断创造、延续和提升的文明成果,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无论朝代如何更替,万变不离其宗,始终保持中华民族固有的、纯洁的文化基因。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举行婚礼是必要的。但是,革命婚礼不能为了传统文化而忽视革命精神,也不能为了革命精神而抛弃传统文化。如何宝珍与刘少奇的婚礼虽然简单,尽管赋予了革命精神和时代内涵,却从各方面诠释了礼义廉耻道德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无礼无耻”“薄情寡义”言行形成鲜明对比,保持了中华民族血脉的民族性、纯洁性本色,顺应了民意,赢得了民心,促进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革命婚礼坚持了文化基因传承的创新性。文化血脉在长期的流淌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内部能量消耗退化和外界环境污染影响。因此,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传统基因的进化也不能因循守旧,应该与时俱进,吐故纳新,推陈出新,改革创新,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注重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断吸纳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努力增强“造血”“输血”以及“保洁”功能,致力提升传统基因的质量品位,让中华民族基因永远充满青春和活力。何宝珍与刘少奇的革命婚礼,践行了改革创新精神,简化了礼仪形式,赋予了时代精神,增添了红色内涵,维护了传统文化的个性特征,提升了传统文化的质量品位。

革命婚礼弘扬了文化基因传承的先进性。当前,我国已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的、饱蕴传统文化和创新意识的革命婚礼精神依然没有过时。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们应该采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态度吸纳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严格防范那些不符合中国国情、不适应现代意识、阻碍血脉畅通的腐朽没落文化侵染血源,确保中华民族基因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上是从“百德”中高度提炼出来的,作为“百德之首”的孝德,作为重要内容的礼义廉耻,无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源泉和基本元素,只不过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因此,新时代文化应该与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高度融合,提升品位,保持纯洁性、先进性,推进整个社会道德意识和新风尚的形成,努力增强民族基因蕴藏的正能量,形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软实力,确保中华民族血脉永续,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曹国选 系湖南省郴州市环境保护局退休干部、省作家协会会员)

来源:红网

作者:曹国选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2022/11/04/1201177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