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何宝珍烈士诞辰120周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何宝珍烈士英雄事迹和总结提炼何宝珍烈士坚贞政治品格,特面向社会开展“纪念宝珍烈士 传承红色基因”征文活动。现将获奖佳作予以刊发,以此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建功新时代。
内容提要:本文以“女杰何宝珍 热血铸忠诚”为题,从“信仰坚定的潇湘女杰、忠诚担当的雨花英烈、卫黄保华的红色基因”三个方面阐述共产党人何宝珍的辉煌人生,诠释她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展示她承先启后的红色家庭,以此激励后人弘扬烈士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奋进。
关键词:何宝珍;潇湘女杰;信仰坚定;忠诚担当;卫黄保华
自古以来,“芙蓉国”为湖南代称,莲花和水芙蓉则为荷花别名。湖南道县因周敦颐《爱莲说》闻名遐迩,千古流芳。晚清书法家何绍基,更为家乡平添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何宝珍出生于湖南道县,自幼沐浴着湖湘文化的光辉,诵读着乡贤周敦颐《爱莲说》走出家乡,走上了革命道路,用铿锵脚步践行了“忠诚、担当、求是、国强”的湖南精神,用满腔热血书写了“新爱莲说”,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无私大爱,刘少奇称赞她“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据刘爱琴回忆,父亲在延安时经常对她说:“一定要记住你们的母亲,学习你们母亲的精神,要晓得她为什么牺牲,国民党为什么杀害她。”
一、信仰坚定的潇湘女杰
在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何宝珍故居,一场场生动的讲解扣人心弦,一位美过芙蓉的伟大母亲令人肃然起敬。
何宝珍,1902年出生在湖南道县梅花镇贵头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14年考入县立女子小学,受新式教育熏陶和女中豪杰沈之英“峨眉汗马解围城”、秋瑾“红颜谁说不封侯”思想影响,从小与男尊女卑、女子缠足和包办婚姻等封建陋习作斗争,立志为国家建功立业。1918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通过阅读《新青年》《湘江评论》《女界钟》等进步刊物萌生了革命念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她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爱国学生运动中,被推选为湘南学生联合会代表。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担任三女师团支部书记兼学生会总干事。因为在校频繁带领学生到丁家码头、车站和公园等人员聚集区宣传反帝爱国思想,揭发校长欧阳骏政治专制、经济腐败劣迹,被校方开除学籍并扣发毕业证。
在张秋人老师帮助下,何宝珍与同学朱舜华、肖腾芳、邓金声一道,带着湘南学联介绍信投奔中共湘区委员会,从衡阳乘船来到长沙,她和朱舜华居住清水塘22号,被毛泽东、杨开慧推荐到长沙船山学社湖南自修大学初级班选修法科,学习了《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工资劳动与资本》,聆听了毛泽东《马克思生平及艰苦斗争简史》演讲,不断提升了思想境界。毛泽东还为她改名“葆贞”,希望她永远保持革命青年的忠诚与坚贞。在毛泽东、何叔衡、易礼容、李立三、李维汉、刘少奇、郭亮等影响下,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于192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往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担任书报科委员和子弟学校(工人夜校)教员,参与领导安源工人运动。
1923年春,何宝珍经毛泽东、杨开慧“牵线搭桥”,在安源与时任俱乐部主任兼汉冶萍职工联合会委员长的刘少奇结婚。1924年秋,长子允斌出生取名保华,承载着父母“卫黄保华”的初心。何宝珍和她的子女们从安源起步,先后跟随刘少奇在安源、广州、武汉、天津、沈阳、哈尔滨、上海等从事革命工作,曾担任武汉市妇女协会组织部长。1932年冬,刘少奇化名唐开元奉命离开上海前往闽赣边界的中央苏区,何宝珍带着三岁的幼子允若留在上海,继续担任中共江苏省委交通员,随后调到中国革命共济总会担任领导职务兼援救部长,协助党团书记邓中夏负责恢复遭破坏的全国赤色共济总会和紧急营救被捕同志,先后创办了《斗争》《列宁生活》《共济生活》内部刊物,印发了《新同志教育大纲》和《巩固上海新会员训练大纲》等学习资料,大力加强共济总会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1933年3月,为营救廖承志被国民党军警逮捕,关押在南京老虎桥监狱,与耿建华、帅孟奇、夏之栩、钱瑛等一道,秘密领导狱中斗争,同时给难友教唱歌曲,排演戏剧,诵读经典,以此鼓舞士气。
何宝珍在狱中机智勇敢,化名王芬芳从容应对审讯,敌人一无所获。后因共济会员林月英叛变出卖,遭到敌人严刑拷打,她始终坚贞不屈保守党的机密;1934年秋壮烈牺牲在南京雨花台,时年32岁。1934年10月,刘少奇随中央红军长征突破湘江后,来到道县何家省亲,惊悉何宝珍牺牲的消息,含泪书写《何宝珍小传》高度评价其光辉一生。刘爱琴曾在《我的父亲刘少奇》一书中深情回忆:“自从我母亲同我父亲结婚后,母亲更加积极工作,并为我父亲抄写文件、整理资料,细心照料我父亲的身体和生活。特别是李立三从安源调中央工作之后,整个工人俱乐部的领导重担全部落在父亲身上,父母俩人更是没日没夜地为党的工会工作着。”
二、忠诚担当的雨花英烈
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有一位伟大母亲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着每一位观众,永远激励着追梦人砥砺前行——她就是何宝珍。
1925年5月,安源映山红漫山遍野,羊城木棉花含苞待放,中国工人运动如火如荼。何宝珍跟随刘少奇来到广州,筹备召开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组建中华全国总工会。临行前,将不到一岁的长子允斌托付二哥刘云庭送回老家抚养。1927年4月,大女儿爱琴出生时,正逢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地举起屠刀,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武汉三镇血雨醒风,党的工作转入地下,何宝珍再次忍痛将只有半岁的爱儿送给工友陈步舟抚养。母女连心,嗷嗷待哺的爱儿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常常把披荆斩棘路上的妈妈从梦中惊醒……
1928年6月8日,刘少奇临危受命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何宝珍陪同远赴东北,秘密穿行在白色恐怖的沈阳和夜幕下的哈尔滨重建党组织,领导奉天纱厂、中铁路、沟帮工人运动,选派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到抚顺、长春、吉林开展抗日斗争……1929年夏,刘少奇率团赴莫斯科出席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何宝珍身怀六甲留在哈尔滨待产。1932年冬,刘少奇奉命从上海转移江西瑞金和福建长汀,何宝珍带着幼子允若留守上海。她以教师王芬芳的身份作掩护,在血雨腥风中秘密营救被捕的革命同志、救济受苦受难同胞。1933年冬,一个黑云压城的黄昏,何宝珍在给何香凝传送营救全国海员工会党团书记廖承志的情报时,被国民党特务盯梢。危急时刻,她迅速绕道回家销毁机密文件,抱起泣不成声的毛毛托付给邻居大婶。几个便衣特务冲进门来,将她强行押走。
在刀光剑影的白区斗争中,刘少奇、何宝珍夫妇胸怀大爱,一次次与亲人含泪告别,一次次与儿女骨肉分离,一次次把无尽的思念埋藏在心底。何宝珍在老虎桥监狱受尽酷刑,敌人对她威逼利诱:“只要与刘少奇解除夫妻关系,只要宣布脱离共产党组织,只要交出同党名单就给你自由!”面对淫威宁死不屈,面对诱惑岿然不动。
在暗无天日的黑牢中,何宝珍多么渴望自由啊!因为,她是一位年轻的妈妈,三个年幼的孩子正在等待着她的呵护!宁乡的允斌刚满9岁,需要妈妈教他学习文化;汉口的爱儿不满5岁,需要妈妈帮她梳理头发;上海的毛毛只有3岁,需要妈妈陪他蹒跚学步……在国破家亡的年代,她更是一位肩负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共产党员,普天下还有更多的母亲需要孩子、还有更多的孩子需要母亲、还有更多的家庭盼望亲人团聚!面对严刑拷打和精神折磨,身体瘦弱但意志刚强的她选择了牺牲!她用共产党人的铮铮铁骨撑起了民族脊梁!
一个橙黄桔绿的深秋,年仅32岁的何宝珍,带着沉重的脚镣手铐,带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带着对国家、对人民、对丈夫、对子女、对战友的深深眷恋,昂首挺胸走向枫叶正红绿草如茵的刑场,壮烈牺牲在南京雨花台。这位年轻美丽的妈妈,这位志同道合的妻子,这位忠诚担当的共产主义战士,用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用一家残缺换来万家团圆,用满腔热血染红了共和国旗帜,成就了幸福美满的今天!
三、卫黄保华的红色基因
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文物保护中心,一件件珍贵文物无声地讲述着何宝珍的家国情怀,传递着信仰的力量和卫黄保华的红色基因。
刘少奇与何宝珍结婚十年,生育二子一女,依次为刘允斌(保华)、刘爱琴(爱儿)、刘允若(毛毛),特殊年代让兄妹三人共同拥有在苏联生活与学习的经历,个个学有所成报效祖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既是中俄友谊的见证人,也是中俄发展的建设者,这个红色家庭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核武功臣刘允斌,1924年8月出生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1925年5月被父母托付二哥刘云庭送回老家炭子冲抚养。1938年秋,刘允斌14岁时与伯父刘云庭、堂弟刘允明一道,北上延安参军入伍,与父亲团聚。1939年9月,被党中央保送到莫斯科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生活和学习;1940年在苏联红军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参加“卫国战争”;1945年考入莫斯科钢铁学院,1946年满足父亲的愿望重新考入莫斯科大学化学系,学习领先世界的核放射专业,当选为中国留苏学生同乡会会长;1952年考取研究生,1955年获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在莫斯科大学与同学玛拉·费拉托娃相爱结婚,婚后生育阿廖沙(刘维宁)、索妮娅。儿子阿廖沙子承父业,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在俄罗斯国家航天局莫斯科航天指挥中心工作,2003年退休后与妻儿定居广州,担任俄罗斯亚洲工业企业家联合会中国区主席,重孙女刘丽达被聘为全国政协特邀委员,从事中俄民间经贸工作。女儿索尼娅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与美籍俄人结婚后定居美国。
刘允斌为了国家利益,随着国际局势恶化,忍痛割爱中止在俄婚姻关系,于1959年回国投身国防建设,进入中国原子能研究所,1962年主动申请到大漠深处的戈壁滩,在内蒙古组建中国原子能研究所第三试验室,任命为主任,为国家提供第一颗氢弹实验所需热核材料。“文革”迫害致死,1978年平反。刘允斌回国多年以后,与科研人员李妙秀结婚,生育儿子刘维泽、刘维东。
三八红旗手刘爱琴,1927年4月出生在汉口友谊街尚德里2号,半岁时被父母托付给武汉工运积极分子、长沙老乡陈步舟抚养。8岁那年因生活所迫,被养母送到汉口拉黄包车的娘家当童养媳。1938年经周恩来和南方局营救赎买,送到延安与父亲团聚。1939年与哥哥允斌和毛岸英、毛岸青、朱敏、任远芳、蔡博、张芝明、李特特、黄平等兄弟姐妹一道,前往莫斯科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生活与学习;1941年参加“卫国战争”,1946年考入莫斯科通讯技术学校计划统计专业;1948年与西班牙共产党总书记伊巴露丽的外甥费尔南多同学结婚,1949年随秘密访苏的父亲回国后终止婚姻;1950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系,1953年分配到国家计委综合局;1955年与达翰尔族同学巴音蒙和相爱结婚,1958年夫妻双双响应党中央号召,主动申请到内蒙古支援边疆建设,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文革”受迫害,1979年平反。
刘爱琴先后在河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警官大学担任俄语教授至退休,获得“苏联卫国战争钢铁战士”勋章,获得“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七十周年”勋章,荣获全国妇联“三八红旗手”称号和公安部人民警察一级金盾奖章。依次生育索索、若朴、若楠、丹丹两子两女。2017年4月23日,刘爱琴第六次携若楠、阿廖沙、冬妮娅、维泽、安东、丽达等子子孙孙回道县缅怀先辈,在何宝珍故居修复开放仪式上深情地说:“虽然我没有见过母亲,母亲永远是我的精神支柱,道县永远是我的第二故乡,母亲的奉献精神、坎坷经历和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导弹专家刘允若,1930年冬生于哈尔滨,1934年秋因母亲何宝珍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后流落街头,以沿街乞讨和当报童为生,1946年经党组织从苏北农村营救送到父亲身边,先在延安保育院生活半年,1947年起进入贺龙中学和边区联合中学读书,1949年考入北平101中学,1954年毕业于北京四中并考取国家公派留学生,进入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按照父亲的要求先学飞机无线电仪表专业,后转学导弹总体设计专业,1960年毕业回国分配在国家七机部从事导弹设计,1964年下基层锻炼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被派往河北农村参加“四清”运动;“文革”受迫害,1974年1月入狱,1977年病逝,1988年平反。
何宝珍这朵潇湘芙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植根于洑水河畔,绽放在南京雨花台,国色天香与日月同辉,红色基因与天地共存!
红梅洑水傲霜开,连理安源育俊才。沪上赣西寻出路,南疆北国扫尘埃。柔情侠骨潇湘女,义胆忠肝杞梓材。视死如归豪气在,芙蓉绽放雨花台。
(作者罗雄,系刘少奇故里管理局原局长,正教授级高级政工师;作者刘佳,系长沙市明德华兴中学教师,研究生)
来源:红网
作者:罗雄 刘佳
编辑:陈小婷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