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化永州丨万汝青:岩道·友道·书道

图片3.png

红网时刻新闻6月21日讯(通讯员 万汝青)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存留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阳华岩内1256年的石刻《阳华岩铭》,见证着岩道、友道和书道。

阳华岩位于江华县城东南五公里的竹园寨回山之下,山如斧劈刀削,山顶平坦,外岩自东向西倾斜,形如走廊,岩面向南宽敞,形成3000余平方米的蓬状敞开式岩洞。一股清泉自岩腹流出,沿岩壁西去。洞内阳光充沛,怪石嶙峋,泉水清澈,洞壁依水蜿蜒,光洁平整。这样的胜迹奇景,激发了元结赋诗作铭的雅兴,由此诞生出不朽名篇《阳华岩铭》。

图片4.png

三体碑“阳华岩铭”。李忠林/摄

“岩”同“”,从山从品。以其质、其形、其意蕴、其故事而存道。1.8万年前晚期智人穴居北京周口店的山顶岩洞,学会人工取火、缝衣蔽体、钻孔制器,这是岩赋予的生命之道。周敦颐道县月岩悟道,王阳明、六祖惠能岩中苦修,成就理学、心学、佛学,这是岩启迪的智慧之道。至于以岩名作县名,更见岩重。我所知的浙江黄岩县是,福建龙岩县是,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也是。这三个县名均以岩为名,且均在唐时所设。因境内黄岩山,天授元年(690)永宁县改名黄岩县;因龙岩洞之灵气,天宝元年(742)新罗县改名龙岩县;因“县治位于阳华岩之江南”,唐武德四年(621)析冯乘县置江华县。

图片5.png

阳华岩全景图。李忠林/摄

阳华岩成为江华县名之因,成为元结铭文之地,成为瞿令问留墨之地,成为永州摩崖发端之地,足见其道。元结给予阳华岩绝高赞誉——“九疑万峰,不如阳华。阳华巉巉,其下可家。”阳华岩“洞开为岩,岩当阳端。岩高气清,洞深泉寒”的特性,也为《阳华岩铭》留存千古提供了绝佳环境。

《阳华岩铭》是元结在湘南地区缔造的保持最为完好的摩崖石刻第一碑。《阳华岩铭》为岩内最大石刻,长290厘米、宽75厘米,包括题名、序文、铭文、年款共44行、404字,这一摩崖石刻因名显、文美、字特,被称“三绝碑”。此后,勒石铭文者纷至沓来,岩内刻石40余方,历唐、宋、明、清诸朝,聚楷、行、草、隶、篆诸体,纳诗、词、图、铭、记诸文,成为江华石刻文化集大成者。

此岩道也。

《阳华岩铭》撰文者道州刺史元结,书丹者江华县令瞿令问。这块石刻见证了元、瞿之间深厚的友道。

元结(719—772年),唐代文学家,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河南鲁山人。天宝十二年(753)中进士。乾元二年(759),任右金吾兵曹参军。之后,曾领兵镇守九江。广德元年(763)出任道州刺史;大历元年(766)再任道州刺史。大历四年(769)丁母忧,居浯溪。大历七年(772)奉命还朝,染病去世。元结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中唐进士、义烈刚劲的护国英雄、率性方直的灵魂写手、纵情山水的摩崖先锋。元结在永州前后跨度十年,有“元道州”之称。元结在永州的十年是元结生命最后的十年,是元结文学创作最为成熟的十年,是元结缔造摩崖石刻用心用力的十年,其所著文章和石刻,计有十九铭一颂。

图片6.png

江华八景“寒亭暖谷”为历代文人墨客留宝之地,伫立在“寒亭路”上的“寿”字碑刻尤为醒目。李忠林/摄

瞿令问生平不详。史载“瞿令问,一作令闻,或以为望出博陵(今河南蠡县),唐代宗人。道州江华县令,为元结道州刺史下属。工书,尤工杂体篆及八分。与元结友善,时元结为道州刺史,作文辄与瞿书之。”我考证,在抗击史思明叛军过程中瞿令问成为元结的得力助手,在元结出任道州刺史后举荐瞿令问任江华县令。抗击叛军,他们一呼一应;领兵守城,他们一问一对;施政为民,他们一心一意;山水摩崖,他们一文一书。可谓心心相印,惺惺相惜。

元结在永州开发多处摩崖石刻,历经千年,现存九方,其中五方为瞿令问所书。

永泰元年(765),元结于道州西山南建舜祠,瞿以隶书写其撰文的《舜祠表》。

永泰二年(766)五月,元结巡江华阳华岩写下名篇《阳华岩铭》,瞿以大篆、小篆和隶书三种字体书丹。同一时期,以隶书书写元结在江华县的另一游记《寒亭记》。

永泰二年(766)十一月,瞿与元同游道州城东左湖小石山,以篆体书元结所作《窳尊铭》。

永泰三年(767),瞿令问造访祁阳浯溪,元结撰《峿台铭》,瞿以悬针篆书之。

千百年后,斯人不在,而石刻在,友道在。

再说书道。

阳华岩特有的胜景激发了元结的文学创作灵感,也点燃了瞿令问的书法复古热情。瞿令问仿照魏正始年(241)间的“三体石经”体例,以大篆、小篆和隶书三种字体书写《阳华岩铭》。

书写镌刻石经,在中国古代是朝廷的重要文化举措,一为天下提供国学经典的范本,二为人们提供文字书法的标准。魏正始中,朝廷刻古文经于石碑上,以应学士们读经之需,与“熹平石经”并立于太学。为方便识读,以篆、隶二体列于古文之下作为诠释,称“正始三体石经”。采用这种体例,足见瞿令问对《阳华岩铭》的极端重视,也表明其对篆隶各体书法的高度自信。

《阳华岩铭》,其隶书体势扁平,波磔丰厚,方整有度,风格俊美;其篆法横粗直细,阔肩长足,露锋出尖,线条圆转,妩媚四溢,不失为唐篆中之妙品。

瞿令问是盛中唐时期的篆书名家,“与李阳冰、袁滋鼎足而三”(叶昌炽《语石》)。清代金石家瞿仲溶在《古泉山馆金石文编》中,评瞿令问的书法“结体遒劲,所用古文,皆有住所,无一字杜撰,以此见公篆学之精深,实于唐宋诸儒中,卓然可称者。”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中亦称“有唐一代悬针之篆,当推瞿氏为第一”。

瞿令问篆书建立在秦人小篆基础之上,自玉箸篆引笔直下,细末纤直状如悬针,称“悬针篆”。其运笔流畅婉约,停匀有致,通过夸张具体的符号元素,追求篆书的饰化美感。瞿令问的篆法风格和创新精神为后世的篆书书家提供了可行借鉴和重要启迪。

以上是我对江华阳华岩及《阳华岩铭》的粗浅思考,市美术馆编印《阳华岩铭》拓片集,陈刚先生厚爱嘱我作序,以“三道”致敬经典。

(本文为中共江华瑶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部长万汝青为永州市美术馆编《瞿令问阳华岩铭》所作序言)

来源:红网

作者:万汝青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646740/65/1278238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