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3月14日讯(通讯员 谢万波 何俊杰 何惠 蒋飞勇)人勤春早,万象“耕”新。连日来,道县白马渡镇等全县各乡镇积极组织种粮大户抢抓农时,通过智能化育秧工厂开展早稻集中育秧,有效助力农民增产增收,扎实打好了粮食生产的“第一仗”。
在白马渡镇东山智慧育秧大棚里机械轰鸣,流水线上秧盘络绎不绝,自动育秧机依次将基质、水源、种子、覆表土放入空秧盘中,仅几秒钟,播种均匀的育秧盘便随着传送带被输送到催芽室,两天左右,这些秧盘就能移入循环运动式育秧苗床进行培育。
据基地负责人尹学健介绍,东山智慧育秧工厂的大棚统一采用优质薄膜和水肥一体化喷灌技术,以无纺布代替普通塑料薄膜覆盖,能为秧苗生长提供一个相对平稳适宜的生长环境,因此秧苗的质量好、效率高,通过这样的育秧流水线作业,一天可完成10000盘秧盘供500多亩大田用秧。
“这个工厂就在村子里,去年6月第一次建设投产的时候,我就签了一批800亩的育秧合同,合同签好后半个月不到秧苗就培育出来了,而且秧苗的存活率很高、产量也不错;秋收后,这800亩秧苗,湿谷产量近9万斤,被育秧工厂以145元/百斤的市场价格收购了,除去育秧施肥施药收割成本,再加上政府给予相关稻谷种植补贴,没怎么操心的情况下,纯收入就有25万元左右。”东山村种植大户邓显红高兴地说,今年开春,在白马渡镇党委、政府统一组织下,邓显红主动带领全县十余名种植大户到东山智慧育秧工厂进行实地调研,并与育秧工厂签订了全年双季稻育秧合同。
“统一集中机械化育秧节约了成本和人工。以前老百姓都是用牛和自己的耕地机,耗时长。现在稻谷也有了保障,减少倒春寒的影响,秧龄期也稍微提前些;而且一亩田包育包插才220元,对于种植大户来说,一年能节约数十万元的成本。”白马渡镇东山村党支部书记尹义海表示。
东山智慧育秧工厂占地面积约210亩,包括25个智控薄膜大棚、喷滴灌系统、控制系统、生产冷藏车间及配套设施等;现代化生产、管理和经营模式,能为农户提供高质量、大批量秧苗的同时还能提供从育秧耕种、施肥施药、收割销售全过程的个性化农业定制服务。育秧工厂全年水稻育株8万余亩,可收获农户湿谷1000吨,提供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4万余亩。
苗好“三成收”,秧好“一半功”。近年来,道县白马渡镇全力推进传统育秧向集中化育秧转变,将早稻集中育秧大棚“搬”到了农户“家门口”,实行系统筹划、科学管理、智慧育秧,有效提高了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为推动粮食稳面增产、农业提质增效提供强力保障。
来源:红网
作者:谢万波 何俊杰 何惠 蒋飞勇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