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30日讯(通讯员 尹俊和 何书梅)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促进农作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道县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就地就近、科技支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以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或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实施主体,发展秸秆离田收储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在道县审章塘瑶族乡审章塘村的稻田里,几台秸秆打捆机穿梭在田间地头,将散落的水稻秸秆吸入,经过旋转、压缩、捆绑,变成一个个整齐的圆柱体,错落地摆在田间,等待晾晒控干水分后,再进行统一装车运走。
“这么一台打捆机,一天可以收30到40亩,我们合作社一起有35台,今年又新买了2台,每天在各地收秸秆,目前一天大概收20多万斤。”道县瑶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蒋才庚介绍道。
今年55岁的蒋才庚是道县瑶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的公司主要经营水稻育秧、水稻种植、肉牛养殖、农用机具等农业产业。去年,在县农业部门的鼓励和帮助下,蒋才庚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购置了35台拾草打捆机,开始在全县各地收集农作物秸秆,公司也新增了一项业务—农作物秸秆回收饲料化加工及销售。
“一头成年牛每天需要30多斤草料,我自己养了30多头,一天就需要千多斤。我买这么多打捆机主要是为周边养殖户提供草料,今年又新建了两个仓库来堆放,这样才能确保下半年到明年春季的养殖需求。”道县瑶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蒋才庚介绍道。
蒋才庚介绍,公司回收农作物秸秆除了能满足自己养殖场需求,通过外销每年还能实现20多万元的收益,而且农作物秆作为牛羊饲料不仅能减少精饲料投资,降低成本,还能从源头上遏制秸秆焚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在距离审章塘村30公里外的营江街道车边村,该村大部分农田都是优质沙壤土地,虽然宜于耕作,但土壤保肥、保水力较差。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当地充分发挥沙质土壤优势,采取“水稻+藠头+油菜”的轮作模式,利用水稻秸秆覆盖种植藠头。在秸秆的覆盖下地温不会因为外界气温的升高而迅速升高,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而且水稻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质元素,在发酵两个月后,微生物与有机物发生反应,产生巨大的生物能,增加了土壤肥力,不用化肥也能高产。通过这种秸秆覆盖还田技术,让车边村种植出的藠头具有个大色白、晶莹如玉、脆嫩无渣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
“今年我们村利用稻草沤肥种植藠头1000亩左右,目前市场收购价每公斤在8元以左右,产值达到1800万元。”道县营江街道车边村村委委员王柳玉说道。
近年来,道县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特点,鼓励种植、养殖大户积极回收秸秆,围绕秸秆“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三个方面着手,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截至目前,道县依托当地农机专业合作社收集农作物秸秆超过28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以上。
来源:红网
作者:尹俊和 何书梅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