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清晨,瓦扎湾村一组的何都全起了个大早,把堂屋的条凳擦了又擦。这天,县政协的同志要来家里“拉家常”。
“老何,早饭吃了没?”上午九点半,江永县政协副主席蒋建军拎着两桶食用油跨进院门,熟悉的招呼让这个略显局促的汉子放松下来。暑气渐浓的农家小院里,一场带着泥土味的对话就此展开。
“最愁的还是二丫头念书的事。”何都全搓着粗裂的手掌。他家是因病致贫的监测户,大女儿在县职校学护理,小女儿今年中考成绩不错,可每学期两千多元的学杂费像块大石头压在心头。
蒋建军掏出笔记本记了几笔,转头问同行的驻村书记:“教育帮扶政策是不是能覆盖?”“能!”驻村书记当场算起账来:“县里对脱贫户子女有每年2000元的生活补助,学校还能申请‘雨露计划’,要是考上县一中,结对帮扶单位另给3000元助学金。”
何都全的妻子从厨房探出头插话:“蒋主席,听说养牛有补贴?”“有的!”蒋建军笑着翻开政策汇编,“你家院子够大,养两头母牛,每头补助1500元。”他指着手册上的电话号码说:“这是畜牧站老周的手机,明天我就让他来帮你看看牛棚怎么建。”
不知不觉聊到晌午,笔记本上已记满三页纸。临别时,蒋建军从公文包里掏出一张联系卡:“上面有我的电话,娃儿录取通知书到了随时找我。”何都全追出院门,带着满眼期待,向工作队挥手送客。
回程车上,蒋建军和同事们梳理出五个问题:两户危房改造进度滞后、村道两处路灯损坏、三户子女就学困难、农产品销路不畅、慢性病取药不便。“周三前把这些问题分解到部门,下周回访要带解决方案来。”他叮嘱道。
据县驻村办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干部走访收集问题诉求427条,已办结389条。这种“板凳会”式的走访在江永县已成常态,干部们随身携带的民情日记本,记录着从“泥巴路”到“自来水”的点点滴滴。
【笔者手记】
在何家斑驳的墙面上,“帮扶明白卡”旁边新贴了张小女儿的三好学生奖状。民情日记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记录着这场对话不是走过场。当干部们用“土话”讲解政策,用“笨办法”逐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就落在了这些带着体温的细节里。(文/周文 江龙)
来源:红网
作者:周文 江龙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