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乡村沃土上书写青春答卷——记湖南科技学院大学生创业典型谭显斌

微信图片_202507211151391.jpg

谭显斌在地里检查辣椒生长情况。

红网时刻新闻7月21日永州讯(记者 王杨)盛夏时节,走进永州市江永县粗石江镇下禾洞村的田野间,一排排翠绿的螺丝椒迎风摇曳,串串丝瓜垂挂藤蔓,智能滴灌系统沿着田埂悄然运转。25岁的谭显斌站在田间,盯着手机上最新上传的土壤湿度与酸碱度数据,操作指令一发出,系统便精准施肥。这位湖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秘书学专业2024届毕业生,正用数字化手段打开农业的新世界。

微信图片_20250721115139.jpg

谭显斌(左一)及其团队成员正在田野间巡查农情。

从“香柚少年”到“数字农人”

时间倒回至2018年,还是高中生的谭显斌第一次为“滞销”发愁。那年冬天,自家香柚跌到每斤五毛钱还卖不出去。他用一台旧手机在QQ空间发布了第一条推广文案:“江永香柚,北纬25度的甜蜜暴击”,在白天学习、晚上打包中,将一万多斤香柚卖到每斤三元。这次经历点燃了他“用技术改变农业”的想法。

大学期间,他持续尝试电商带货、数据建模,2021年带领学生团队建立“助农直播计划”,一度实现一周营收6万元。2022年,他所在创业团队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2024年,他被评为湖南省创新创业优秀毕业生。

智慧农业的“田间策划师”

2024年1月,大学尚未毕业的谭显斌便回到家乡江永县下禾洞村,成立湘什槿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湖南湘什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螺丝椒、丝瓜、香柚等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种植与品牌运营。

微信图片_20250721115158.jpg

谭显斌的团队成员向大家介绍合作社的发展情况。

在他的推动下,基地引入“氮锁鲜技术”,解决蔬果保鲜难题,深加工产品,其附加值显著提升。目前,公司已在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建有9个标准化种植基地,合计超3000亩,直供长沙“费大厨”等连锁餐饮品牌,年营收突破1200万元,辐射带动300余户农户增收。

构建“家门口的幸福链”

相比“做产品”,谭显斌更看重“建体系”。他设计出“保价保量”合作模式,与农户签订长期订单协议,不随市场价格波动压价,最高按3元/斤保底收购,稳定了农户预期。

在产业链延伸上,他引入香芋加工厂、数控削皮机等设备,不仅提升附加值,也让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乡就业。目前,合作社已在本地提供327个就业岗位,其中46人来自留守家庭,部分村民从体力工人转型为熟练技工。

同时,他还发起“新农人孵化计划”,通过种苗技术支持、电商培训、电信农业数据平台等手段,帮助更多青年加入现代农业行列。

微信图片_20250527154701.jpg

谭显斌的“什槿农场”创业项目在2025年“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斩获优势产业赛道铜奖。

从田野走向更大的舞台

谭显斌的项目连续获得湖南省大学生创业基金20万元增资,2025年在“金种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摘得铜奖,两次入选《湖南省支持大学生创业工作专报》(第6期、第10期)。他还受邀参加湖南卫视、芒果TV联合制作的《创业有得聊》第8期,讲述自己在田野中打拼的故事。

“我没留在城市,是因为看见了农村的可能。”谭显斌望着智慧农业后台的订单数据笑着说,“粤港澳大湾区一天消耗200吨蔬菜,我们的车每天都在向着市场出发。”

从QQ空间写文案的少年,到智能农场的总经理,谭显斌的创业路并不传奇,却扎实、笃定。他用实践证明:新时代的广阔天地,正是在乡土之上。

来源:红网

作者:王杨

编辑:成文杰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646941/65/15143962.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