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气温波动较大,儿童感冒发烧病例明显增多。不少家长在给孩子使用退烧药时,存在诸多认知误区。对此,永州市中心医院药学部药师结合临床常见问题,为家长们答疑解惑,普及科学用药知识。
误区一:体温刚升就急于用药
当儿童体温在38.5℃以下,且精神状态良好时,不必急于使用退烧药,可先采用温水擦拭、减少衣物等物理降温方式。退烧药的核心作用是缓解孩子的不适症状,并非“降温速度越快越好”。若过度依赖药物退烧,反而可能掩盖真实病情,对后续诊断造成影响。
误区二:多种退烧药“叠加使用”好得快
儿童临床常用的退烧药,严禁同时服用,也不建议交替使用(除非有医生明确医嘱)。过量使用这类药物可能损伤肝肾功能,家长需严格按照孩子的体重精确计算剂量,杜绝凭“经验”和“感觉”给药的行为。
误区三:中成药“无副作用”可放心用
部分家长认为中成药安全性更高,实则不然。一些儿童感冒药的中成药制剂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若与退烧药同时服用,可能导致该成分摄入过量。因此,用药前务必仔细查看药品说明书,避免重复用药带来的风险。
药师特别提醒,给儿童用药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精准调整剂量。如果孩子发烧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异常症状,需立即送医就诊。只有坚持科学用药,才能切实守护孩子的健康。
文/孙祥乐
来源:红网
作者:孙祥乐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