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22日讯(通讯员 唐利忠 赵辉 黎萍)7月21日上午,永州市农学会粮油、园艺专业委员会会议召开,省旱粮、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及市农学会专家、农业企业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永州市产业帮扶“双百”工程——即“建设100个夏秋连作鲜食玉米基地、100个秋冬连作菜心基地”的目标展开技术研讨。此次会议既是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也是为“双百”工程注入科技动力,助力巩固扶贫成果,推动永州农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各方聚焦上述“双百”目标,就《永州市秋鲜食玉米生态栽培技术要点》《永州市秋冬菜心(菜苔)栽培技术要点》,围绕品种选择、土地整理、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控及采后处理等重点环节展开了激烈讨论,每个环节都碰撞出热烈的思想火花。专家们结合永州丘陵山地多、气候温差大的地域特点,提出“咱们的秋鲜食玉米要避开9月下旬的寒露风,湘南山区得比平地约早播10天。”通过不断讨论、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两份更加全面、更加科学、更加实用的“实操手册”。
“以前凭经验种地,现在按手册里的株距、肥量数据来,心里更有底了。”拿到修订后的技术手册,永州市冷水滩区永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张峰耀难掩兴奋。
这份底气,源自市农学会过去五年沉甸甸的成绩单:党组织牵头打造3个党建品牌,110名会员涵盖农业全产业链,10余家龙头企业加盟构建起“产学研用”闭环;组织43次外出交流、31次专家授课,搭建3个线上平台开展230余次技术服务,举办6次线下观摩和11次青年讲坛,建立6个省市级研究平台及5个示范推广平台,培育出多名优秀农业人才;科研服务成果丰硕,开展211项科研项目,选育出创两优5198水稻、团结618油菜等明星品种,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等荣誉及21项专利,指导的道县“稻—稻—油”基地连续两年在全国高产竞赛中跻身前三,推广多种种植模式超200万亩,派出500人次专家解决200个生产技术问题。
市农科所党委书记、所长田焕福望着会场里热烈讨论的人群,语气恳切地说:“大家今天的讨论如此深入,提出的建议都切中要害,这正是咱们农学会凝聚合力的体现。接下来,我们要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多往田间地头跑,把今天讨论的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技术服务。专家团队下沉到‘双百’基地去,手把手教技术、解难题,让修订好的栽培手册真正派上用场。说到底,就是要用实打实的技术支撑,让地里的收成更好,乡亲们的腰包更鼓,为咱们永州的乡村振兴添把力、加把劲。”
来源:红网
作者:唐利忠 赵辉 黎萍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