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7月22日讯(通讯员 唐登科 周海玲)“听女儿说,是你们让我起死回生!”7月20日,永州市中医医院ICU团队回访患者刘叔叔时,老人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反复道谢。这份真挚的感谢,源于两天前一场与死神的极速赛跑。
7月18日15时38分,老年患者刘叔叔因突发晕厥、呼吸困难、面色发绀、抽搐转入ICU,随即出现心脏骤停,生命体征瞬间濒临消失。病情如狂风骤雨般袭来,ICU团队第一时间启动紧急抢救预案,同时联动肿瘤科、超声科展开多学科协作。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一系列操作在团队手中精准衔接,患者短暂恢复自主心跳后再度停搏,局势愈发危急。
此时,团队快速应用肺栓塞临床可能性评分评估Geneva简化版评分3分,病情凶险无法外出检查,立即启动床旁超声检查,发现患者右下肢腘静脉存在血栓。团队当机立断——高度怀疑“急性肺动脉栓塞(猝死型)”。这类病症死亡率极高,且患者本身患有肿瘤,救治难度陡增。但ICU团队秉持“敬佑生命”的信念,迅速与家属沟通取得支持,当即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1小时后,患者皮肤转红润、心跳恢复窦性心律;2小时后生命体征逐步平稳。后续肺动脉CTA检查进一步证实,患者右肺动脉干及双肺多支动脉存在多发血栓——这也印证了此前抢救判断的精准性。7月19日,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并拔除气管导管,顺利转回普通病房。
从心跳骤停到转危为安,ICU团队的反应速度、多学科协作的高效配合,在极短时间内完成病情判断、紧急干预和后续治疗,不仅创造了生命奇迹,更展现了永州市中医医院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的硬实力。
需要提醒的是,急性肺栓塞是常见致命性心血管疾病,我国住院患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34%为猝死型,且多数患者生前未能确诊。长期卧床、骨折、肥胖、肿瘤等均为高危因素,需提高警惕。
来源:红网
作者:唐登科 周海玲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