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永州市顺利完成2025年首次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工作

红网时刻新闻8月6日讯(通讯员 王建钢 张诗怡)为做好长江十年禁渔效果评估及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7月25日至8月3日,永州市畜牧水产事务中心组织开展了2025年首次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工作。

1111.png

精心组织,保障有力

本次监测在永州共设立4个监测站位,分别为冷水滩区湘江段、零陵区潇水段、东安县紫水河段和双牌县潇水段。抽调全市水生生物监测业务骨干,组建4个监测小组,每组配备联络员1名、市级监测人员1名、渔政执法监管人员2名、湖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技术操作人员2名及捕捞作业人员2名,全力保障监测工作顺利开展。7月25日,组织召开监测工作启动仪式暨培训会,全面部署任务,并对监测人员进行了水生生物规范化采样流程、渔获物分类鉴别与测量、应急处置及安全防护等专业技能培训,有效提升了监测人员技术水平,筑牢监测数据根基。

1371.png

精细操作,严谨规范

监测工作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依据《2025年永州市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工作行动方案》,各小组明确分工、把握节点、严守要求。工作人员每日详细记录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采样情况及渔获物的捕获时间、地点、种类、数量等信息,形成工作日志并于当晚10点前汇总上报。采样与测量过程严谨细致:使用测深仪、透明度盘等专业工具精准测定水温、透明度、pH值等水质指标;采用适配的浮游生物网与抓斗式采泥器进行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多点采样;对捕获的渔获物进行精准种类鉴定、精确测量称重、规范组织提取及标本保存,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1648.png

珍稀鱼类波纹鳜。

精准保护,成效明显

监测团队精心设置调查断面,重点选取保护区河段、流水区域、支流汇入口及河漫滩等典型水域生境,综合运用分层设点捕捞采样等方法,组织了定点监测、重点物种跟踪监测和数据整合应用分析,初步建立了水生生物监测项目数据库。本次监测在4个监测站位内共发现鱼类50余种,其中包括波纹鳜、中国少鳞鳜、大刺鳅、叉尾斗鱼、大鳍鳠等珍稀鱼类。在东安县和双牌县的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内,监测到了刺鲃、华鳊、厚唇鱼、光倒刺鲃、拟尖头鲌等保护品种。此次监测到的鱼类品种和数量较往年显著增加,表明湘江永州段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态势总体向好,完整性指数持续提升,已成为湘江干流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段之一。

1956.png

珍稀鱼类中国少鳞鳜。

水生生物是水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其种类、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直观反映了水体的生态质量。本次监测工作不仅系统摸清了永州市渔业资源的“家底”,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科学评价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推动渔业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红网

作者:王建钢 张诗怡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646942/98/15182500.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