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理论丨以基层治理“力度” 提升民生“温度”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如何以更有效的基层治理,提升民生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精准把握民生需求,增强基层治理效能。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心声,精准把握多层次多样化的民生需求,跟进问题解决。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解决居民“爬楼难”问题,到社区设立“便民服务角”,满足群众日常的生活需求,这些看似微小的举措,实则是精准对接民生需求的生动体现。在推进基层治理时,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深入分析群众的诉求,精准定位民生痛点、难点,为民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比如:建立社区治理信息化平台,实时收集居民反馈,对各类民生问题进行分类、分析,制定有针对性地解决方案,让民生服务更具精准性和实效性。

凝聚多方力量参与,构建基层治理格局。基层治理不是一方“独角戏”,而是多方参与的“大合唱”。与群众距离最近、接触最多、关系最密的基层党组织,应发挥“主心骨”作用,通过党建引领搭建协商共治平台,整合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各方资源进楼栋、入网格、联居民,共同参与基层治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享受服务,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群众的身边事,群众最有发言权,要让群众当好治理“主人翁”,通过建立社区议事会、居民协商会等平台,广泛参与到社区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中来,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从“要我参与”到“我要参与”的转变。

创新治理方式方法,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多样,传统的治理方式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因此,必须创新治理思路和方法,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数字化治理模式,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基层治理的智能化、精细化。例如:通过建设智慧社区,让社区安防、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管理等实现智能化监控和调度;另一方面,注重总结推广基层治理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如“枫桥经验”,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通过发动和依靠群众,实现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经验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推广,为基层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

基层治理关乎民生冷暖,只有以更有力的举措、更务实的方法、更广泛的参与,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民生服务才会更有温度,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会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江华瑶族自治县委党校 杨霞;江华瑶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朱全喜、张美莲)

来源:红网

作者:杨霞 朱全喜 张美莲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646942/99/1518648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