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沉默杀手”,其中,颅内动脉瘤如同大脑里随时可能“爆炸”的隐形气球,随时可能引发致命危险。从放射科专业角度深入了解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与应对。
一、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指颅内动脉局部的异常扩大。正常动脉血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组成,结构坚韧且富有弹性,能承受血流的压力。但当动脉壁因各种原因受损,局部就会像吹气球一样向外鼓出,形成动脉瘤,容易在压力的作用下发生破裂。一旦破裂就会导致急性出血,血液瞬间涌入蛛网膜下腔(大脑保护膜间隙),这就是致命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症状有哪些?
早期颅内动脉瘤大多没有明显症状,悄无声息地潜伏在大脑中。当动脉瘤发生破裂时,最典型的症状是突发的剧烈头痛,被患者称为“一生最痛”的炸裂性头痛,像被雷劈中后脑勺。同时伴随呕吐、脖子僵硬等症状,情况严重者甚至陷入昏迷,危及生命。
三、常见影像检查手段
1、CT血管造影(CTA):
患者先注射造影剂,让血管在CT扫描下清晰显影。通过多层面、多角度成像,医生能精准看到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状,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例如脑动脉瘤,CTA能快速发现微小病变,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颅脑CTA清晰地显示双侧颈内动脉动脉瘤。
颅脑CT平扫显示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2、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无需注射造影剂(也可选择增强扫描),利用磁共振成像原理,清晰呈现血管形态。对颈部、颅内等部位动脉瘤的检测效果良好,能提供详细血管信息,帮助医生评估病情。
颅脑MRA清晰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形态和大小。
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它是诊断动脉瘤的“金标准”。将导管插入血管,注入造影剂,实时动态观察血管情况。DS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细微结构,如瘤颈宽窄等,为介入治疗提供关键数据。
动脉瘤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放射科的这些先进检查手段,如同为医生装上“透视眼”,帮助精准揪出动脉瘤这一健康隐患。建议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高危人群,定期体检,借助影像检查守护血管健康 。
文/刘蔓姣
来源:红网
作者:刘蔓姣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