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24日讯(通讯员 尹俊和)金秋时节,道县各地薯类作物陆续进入采收期。作为当地特色农业产业,近年来道县通过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扩大用工规模等措施,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更让村民实现了“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的双重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道县祥霖铺镇秀水洞村紫薯种植基地,翠绿的薯藤爬满田间,层层叠叠的叶片下藏着饱满的紫薯。伴随着机械轰鸣声,破土机来回穿梭田间松动土壤,村民们紧随其后,弯腰拨开藤蔓、小心拔出紫薯。刚出土的紫薯通体紫亮、个头匀称,经过现场简单去泥、分拣后,便被迅速装袋,第一时间发往各地客户手中。
“这里整片山大概有400多亩。虽然前期开荒投入比较大,不过今年这产量还可以了,达到了4-5千斤每亩,收购价钱也有1块多每斤,利润还可以。”道县祥霖铺镇秀水洞村紫红薯基地负责人伍技发说道。
秀水洞村采用“合作社+基地+务工”模式,通过集中流转荒山资源,规模化发展紫薯特色产业。合作社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优先吸纳当地村民参与季节性务工,既盘活了闲置山地资源,又创造了大量就近就业岗位,让村民同时获得土地流转和务工双重收入。
道县祥霖铺镇秀水洞村紫红薯基地负责人伍技发说:“现在采收、分拣、装箱、装袋,每天都要请五六十个村民做事,就是上了年纪的人也能得100块钱一天。”
如今,道县以薯类产业为纽带,通过盘活荒山、创新“合作社+基地+务工”模式,既让闲置土地焕发新生,也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从土地流转的稳定收益到基地务工的灵活收入,从亩产千斤的丰收成果到产业发展的良好前景,道县正以特色农业为抓手,走出一条资源活用、村民增收、乡村振兴的坚实道路,为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来源:红网
作者:尹俊和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