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网永州供电公司员工何小平深情回忆其父亲何建华参与长津湖战役期间惊心动魄的抗美援朝经历,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天气下,单薄的棉衣、冻僵的土豆、近在咫尺的哑炮、外套上呼呼燃烧的火焰,抗美援朝老兵何建华于生死之间,意坚志定地完成伟大历史任务。纵然饮冰、难凉热血,从风雪炮火中走向万家灯火,我们的前辈抛头颅、撒热血成就了我们如今安定的生活,精神如炬、薪火相传,如今的电网人,正在承接一场跨越75年的精神接力,化作“求新求进 敢拼敢为”的湖南电网精神风貌,照亮新时代的征程。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何小平 李淇瑾 龙凤 永州报道
75年前,长津湖的硝烟染红了东方天际,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血肉之躯筑起捍卫和平的钢铁长城。那些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名字,那些深埋在雪域高山下的忠魂,化作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穿越时空照亮新时代的征程。今天,当我们凝视湖南电网人逆风而行的背影,分明看见——同一种信念的火焰,正在不同的战场熊熊燃烧!
战火淬炼初心 在岁月长河中愈发滚烫
何小平,国网永州供电公司客户中心高压计量班工作负责人,其父亲何建华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每当提及父亲投身抗美援朝那段峥嵘岁月,何小平总是感慨万千。1950年10月,正值青年的何建华毅然决然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志愿军第26军78师234团炮兵连的一名战士,奔赴朝鲜战场,肩负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父亲从不以华丽的言辞谈论那段历史,却将那些刻骨铭心的战场实况深深烙在心底。在他心中,长津湖之战既是最为惨烈的战斗,也是最光荣的一战。”回忆起父亲亲口讲述的往事,何小平的眼中闪烁着动容的光芒。
彼时,长津湖畔朔风凛冽似刃。在摄氏零下四十度的酷寒中,何建华仅着单薄军衣,以冻僵的土豆果腹。身为炮兵,他需与战友们合力肩扛火炮,翻越崇山峻岭抵达阵地,协同步兵作战。1950年11月至12月,何建华所在的第26军78师投身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东线战场。面对装备精良的对手,他迎难而上,浴血奋战。此役,中国军人以视死如归的精神重创敌军,西线击溃美第8集团军,东线围歼美第10军,成功粉碎麦克阿瑟的“圣诞节攻势”,扭转了战局。
长津湖战场上,无数志愿军将士血洒冰原,铸就了东线战场的辉煌胜利。在这场由冰雪、炮火与热血谱写的英雄史诗中,何建华正是其中平凡而伟大的一员。他曾两度命悬一线:一次是在行军途中,美军战机投下的燃烧弹引燃了他的外套,幸得战友迅速反应,将其外衣脱下埋入积雪方得脱险;另一次是在战斗中,一枚未爆炸的哑弹落在他和两名战友身旁,他再度与死神擦肩而过。
这些铭心刻骨的记忆,最终凝聚成何建华毕生坚守的信念。二次战役结束后,他荣立二等功,并于1951年1月光荣入党,同年4月转为正式党员。1952年6月部队凯旋后,他服从组织安排,在第26军78师速成小学担任文化教员,出色完成教学任务,再立三等功。
银线连起山河电塔矗立着新时代的丰碑
1953年10月,何建华服从上级组织调配,转任师政治部干部科档案管理岗位。此后近三年时光里,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深耕于此,直至1956年2月光荣复员返乡,投身地方建设事业。其间,他先后辗转零陵造纸厂、衡阳专区机械局、东安供电所等单位,最终在零陵电业局担任工会副主席一职,并于1991年7月圆满结束职业生涯,光荣离休。
“父亲一生淡泊名利,却将责任二字镌刻于心。”忆及往事,子女们感慨万千。老人家常以质朴而坚定的话语谆谆教诲:“无论身处何种岗位,皆当恪尽职守,即便无人监督亦需恪守本分。工作之际,须严守劳动纪律,尊师重道,勤学精研专业技能,心怀奉献之志,将个人理想融入家国大义之中。更要公私分明,坚决杜绝以权谋私,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正是在这种勤勉自律、廉洁奉公的家庭氛围熏陶下,53岁的何小平扎根国网永州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化作细致入微的服务,默默守护着万家灯火,成为新时代光明事业的忠实守望者。
何建华对子孙辈的教育尤为用心,不仅教导他们刻苦努力、奋发图强,更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立为治家根本。日常生活中,他身体力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节俭理念,注重爱国教育与道德修养,倡导诚实守信、清廉自律、对党忠诚、爱家爱国的价值观念。虽已退休,他却从未停止对国家大事的关注,时刻紧跟党中央步伐,关注国家新闻动态与国际形势,生活中更是厉行节约,一粒米、一滴水都倍加珍惜。这种言传身教的力量,如同春风化雨,滋养着整个家庭,使家族形成了忠诚爱国、崇德尚廉的良好家风。
“当年我们誓死也要捍卫阵地,如今你们定要全力护佑万家灯火!”何建华生前对身着“国家电网”工装的儿子留下的殷切嘱托,穿越时空,凝聚着两代人共同的使命——守护!这份使命,既是对山河安澜的庄严承诺,也是对岁月宁谧的深情守护,更是对民族复兴征程上光明永续的坚定担当!
精神如炬 薪火相传
今日,我们缅怀老兵,不仅是为了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是为了汲取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当一位志愿军老战士的后裔穿上国网工装,当他接过父亲“为国为民”的信念火炬,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我们看到的,是一场跨越75年的精神接力。从“保家卫国”到“点亮三湘”,使命在变,忠诚不改;从“钢铁洪流”到“电流奔涌”,战场在变,担当如一。
这,正是新时代的精神传承。
这,正是湖南电网人“求新、求进,敢拼、敢为”的精神风貌!
来源:红网
作者:何小平 李淇瑾 龙凤
编辑:左伊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