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2月25日讯(通讯员 吕祎馨 郑卫民)在电影《哪吒2》中,石矶娘娘被打成小石子后,依然乐观地捡起两片树叶装饰自己,还说出了那句经典台词:“太好了,还剩一点点。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不仅体现了她对绿色的执着和眷念,也彰显出绿色对生命的重要性。而在永州,这样的绿色故事正在上演,且比电影更精彩。从湘江源头到阳明山下,从城市公园到山间地头,永州林业人正用双手奋写着属于自己的“绿色传奇”。
全民“植”动:种下一片绿 收获满心甜
永州的绿色版图不断扩大,离不开全民的参与和支持。2024年,全市适龄公民参与义务植树的人数高达340.4万人次,累计植树1264.6万株。在零陵区黄田铺镇,造林工人们挥锄挖穴,种下一株株绿苗,放眼望去,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黄田铺镇现有林地11.6万亩,其中油茶林4万亩,千亩以上规模种植大户6家;在祁阳市,一场别开生面的“云植树”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通过网络认养、云端植树等线上方式,足不出户即可履行植树义务。据统计,全市已有3万余人参与线上报名,打造了“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项目138个,总量排全省前列。这种全民参与的氛围,让永州的绿色行动充满了生命力。
点绿成金:生态“摇钱树” 富了百姓家
永州不仅种树扩绿增绿,更是在富绿产业上做足了文章。金洞管理区的村民们种下了银杏、红豆杉、金丝楠等珍贵树苗,这些树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如今,金洞管理区的森林覆盖率已经稳定在87%以上,还获得了“中国楠木之乡”的称号;在零陵区香零山村,村民们通过义务植树和生态修复,将曾经因传统农业污染导致环境恶化的村庄,变成了湖南省美丽乡村、全国文明村。村里不仅实现了垃圾分类和污水无害化处理,还打造了“香零山·我的菜”农旅品牌,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成为湖南省放心菜生产基地。这种“生态+产业”的模式,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重塑家园:从“千疮百孔”到“绿意盎然”
零陵区珠山镇,曾经的锰矿开采聚集区,过度无序的开采导致山体“千疮百孔”,村民戏称“黄土高坡”。10多年来,通过大力实施矿山整治和植树造林,如今村里漫山遍野都是绿色,河水清亮亮的,鸟语花香,风景如画;金洞林场更是永州的“绿色传奇”。从1954年建场至今,经过一代又一代林场人的不懈努力,76万亩林地变成了林海,森林覆盖率从66.5%上升到87.74%,成为湘南的“绿色丰碑”;截至2024年底,永州市志愿林长团队已累计巡林里程超过2500公里,植树造林4000余株。
永州的绿色故事,离不开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如今,这种“荒山变林海”的奇迹,全民参与绿色行动的生动画面,正在永州大地上轮番上演。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甜,种下的每一棵树,都是对未来的一份承诺。2024年,永州市森林覆盖率(国家新规标准)、湿地保护率分别稳定在55%、70%左右,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94.5%,地表水环境质量跻身全国第13。这些成绩,是永州人用勤劳的双手种下的硕果,也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最好诠释。
来源:红网
作者:吕祎馨 郑卫民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