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卓越医疗丨永州市中心医院:ECMO联合多学科力量 成功保卫“大白肺”患者生命

图片5.jpg

红网时刻新闻3月25日讯(通讯员 周伟林 胡丽艳)近日,永州市中心医院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一名患有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合并脓毒性休克、多脏器损伤的危重青年患者,在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支撑下,历经一个多月的生死博弈,最终在医护团队日以继夜的守护中转危为安。这场救治不仅是对该院医疗技术的考验,更是团队协作与医者信念的极致挑战。

图片6.jpg

患者入院时的影像结果显示双肺全白。

病情告急:双肺全白、氧合指数触底,患者生命悬于一线

患者杨某,29岁,因“1型糖尿病”病史10余年,突发腹痛、呕吐入院,次日病情急转直下,出现严重呼吸衰竭,血氧饱和度骤降至危急值。

转入永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后,医生予以气管插管、呼吸机纯氧支持、俯卧位通气等抢救措施,但患者氧合指数仍低至51mmHg(仅为正常值的1/8),床旁胸片显示患者双肺弥漫性感染性病变,呈“大白肺”状态,心脏、肝脏等多脏器功能相继衰竭,生命岌岌可危。

图片7.jpg

ECMO护航,多学科联动筑起生命防线

面对患者“全身系统崩溃”的情况,重症医学科主任王春晖当机立断,在深夜2点迅速召集该科ECMO团队,历经30分钟手术及2小时严密术后监护,成功为患者建立体外生命支持系统(VV-ECOM),患者呼吸衰竭纠正,为后续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同时,予以积极完善相关检查。患者复查胸部CT,可见肺内多发肺脓肿,通过快速分子监测与培养,锁定患者为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

MRSA来袭,多学科协作战胜化脓之王

MRSA又称化脓之王,耐药性强,极易通过血液等途径引起全身多发化脓性病变。

针对如此严重的感染,为了守护患者来之不易的生命,重症医学科主任王春晖启动MDT,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科、放射影像科、临床药学科等专家齐聚,明确诊断杨某为脓毒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等10项危重病症,并为其制定抗感染、脏器功能维护、内环境纠错的“三步攻坚”策略。

图片10.jpg

昼夜坚守:医护与死神赛跑的120小时

ECMO运行期间,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24小时轮班值守,实时调整参数、监测血气分析、凝血功能、预防并发症。护理部每小时记录生命体征、执行精细化气道管理;医务部副主任高杨、护理部主任林海菊每日联合查房,统筹治疗方案,优化多科室协作流程。重症医学科主任王春晖及主治医师李文海等连续5天驻守病房,困了就在值班室和衣而眠,“ECMO患者的每一分钟都充满变数,我们必须寸步不离”。

图片8.jpg

治疗前胸部CT 。

图片9.jpg

治疗后复查胸部CT。

转机重现:患者从“机器代肺”到自主呼吸

经过5天鏖战,抗感染治疗显效,患者肺部渗出逐渐吸收,氧合指数稳步回升。2月8日,在多学科团队共同见证下,ECMO成功撤机。胸片对比显示,原本“全白”的双肺已重现纹理,心脏功能同步改善。这场生命的逆转,不仅依赖于尖端技术的支撑,更源于医务、护理、临床、医技等多部门无缝衔接的“集团作战”。

“危重症救治没有孤胆英雄,只有众志成城。”谈到这次救治,王春晖说道。

从ECMO上机到撤机,从发现肺脓肿到消除感染的1个多月的时间里,永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20余名医护人员夜以继日地接力守护,生动彰显了医者“生命至上”的信念与担当,也是该院的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有力见证。未来,永州市中心医院将持续优化流程、精进医术,以更加精湛的医疗技术、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永州百姓筑起最坚强的健康和生命堡垒。

来源:红网

作者:周伟林 胡丽艳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646947/69/14815531.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