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产教融合跑出人才培养“加速度”

红网时刻新闻4月15日讯(通讯员 张云芳 罗哲)在湖南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的创新实验室里,一群学生正围着一台台工业机器人调试参数,他们的双创导师、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湖南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刘志壮教授在一旁指导,“注意算法优化与机械结构的协同性,这是智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这一幕,正是该院“五子联动,三创融合”育人模式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湖南科技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依托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等四大特色专业群,始终注重“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突应用”原则,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课程群构建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打通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为区域智能制造产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学院先后入选第三批湖南省现代产业学院,立项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创新平台等科研平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湖南省特色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校级应用特色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校级重点建设专业,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为区域优势专业。学院理论成果《“四强”融合助推新工科建设》《坚持“四新”引领 湖南科技学院培育机电类新质人才》被《湖南日报》刊发。

创新育人体系,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全链条育人

走进工程训练中心,学生们正在虚拟仿真平台上调试“数字孪生工厂”。这套由校企联合开发的系统,能模拟芯片制造全流程,让学生足不出户即可掌握集成电路工艺核心技术。为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零时差”对接,学院通过引入华为等龙头企业真实典型项目案例,将“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智能产线设计”等前沿技术融入课程,构建了“学、练、训、创、产”五位一体的循环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战环境中锤炼技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信图片_20250415150150.jpg

学院实施“内培外引”策略,健全落实“校内强基教师+校外赋能教师”的双导师制,通过建立企业教师资源库和产业“双高”技术人才池,精准筛选并聘请龙头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研发人员作为校外赋能教师,现有“双师双能”型教师21人,企业工程师占比达30%。近年来,学院成功申报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00余项,培养省级教学能手9人,省级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8人,打造出《数字电路》国家级一流课程领衔的“金课矩阵”。

同时,学院立足区域智能制造领域发展需求,积极搭建校政企合作平台,推进“学科基础教育+产业实践教育”相结合的育人模式,与永州地方龙头企业科力尔、湖南锦络、湖南贵德、祁阳宏泰等联合共建了3个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湖南省现代产业学院、1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智能制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1个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通过联合实验室、科研项目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共建实训基地、实验室,架起了校政企科研深度合作的桥梁,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习实践机会。

强化实践育人,从“技能竞赛”到“社会服务”多维突破

微信图片_202504151501501.jpg

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学院“沙漠克星——便携式沙棘种植装置”项目荣获全国一等奖,实现学校在该类赛项获得国家级奖项零的突破。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学院“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育人逻辑。近五年,学院通过构建“基础训练-项目孵化-竞赛提升”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82%的学生参与过创新竞赛活动,累计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0余项,其中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7项,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等一等奖4项和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创新大赛奖励200余项。

同时,学院还坚持将专业实践与社会服务融合,结合专业特色组建乡村振兴促进团、“科学联系生活”教育关爱服务团,先后走进双牌县泷泊镇、江华瑶族自治县等地,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共建美丽中国”志愿服务、“春雷公益乡村科学夏令营”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搭建“祝融号”“天问一号”模型、设计“瓶子赛跑”“叶脉书签”实验,引导乡村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崇尚科学精神。

坚持文化铸魂,从“工匠精神”到“双创基因”的薪火相传

多年来,学院以“清廉文化”为底色,培育兼具工匠精神与双创基因的时代新人。学院党总支获评永州市直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学生第二党支部获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湖南省高校“最美大学生”、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大学生党员彭海峰、邓子龙等先进典型,应届毕业生龙俊和参加全省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调研座谈会并作为3名学生代表之一进行汇报发言。

微信图片_202504151501502.jpg

学院坚持党建引领,推动党建工作与志愿服务工作深度融合。开展家电义务维修志愿服务是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协会坚持41年的传统,每年有一大批师生党员积极参与志愿维修服务,40余年来,学院共有3000余名追“锋”青年接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智能科学与技术协会先后获得湖南省优秀大学生社团、湖南省高校最受欢迎百优学生社团等多项荣誉。学习强国、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红网等专题报道。

同时,学院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申报项目、参加竞赛、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置换学分。电子工程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立项为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2007届物电系校友、广东荣旭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海荣主动与母校共建“‘人工智能与光学自动化技术’荣旭创新实验室”,通过校企合作提供了成长实践平台。

来源:红网

作者:张云芳 罗哲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646948/59/14871858.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