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4月26日讯(通讯员 陈丽华 吴雨晴)走进江永县夏层铺镇洞美村,荷塘碧波荡漾,古樟掩映下的文化广场上,村民正排练自编的《村规民约歌》。这个曾经普通的湘南古村落,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推动下,如今以“四心工程”为笔,蹚出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和”的基层治理新路,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一大早,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就组织党员群众共商村务,村民们畅所欲言,热烈商讨村里各项事务。自驻村以来,工作队深入实施“凝心工程”,协助村党支部构建“135”党建体系,通过“红心议事日”“四微工作法”等载体,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洞美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吕文介绍:“‘135’党建体系将党组织力量延伸到村里的各个角落。每月5日的‘红心议事日’把党员和群众汇聚在一起,共同商量村里的大小事务。我们还通过‘微课堂’宣讲政策,用‘微服务’解决民生难题,真正把党的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
在“长者驿站”内",整个驿站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江永民政永惠社工的志愿者们正为老人分发生活物资、嘘寒问暖。近年来,为破解农村养老难题,工作队推动建立了“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涵盖基础服务、个性需求和智慧照护,重阳孝老宴、暑期国学课堂等活动,让"一老一小"各得其乐。
村民宋健说:“我们老年人天天在这里打牌、下象棋,感到很愉快,感谢上级对我们的关心。”
同时,工作队推行“三事分流”机制,通过“村民说事厅”“田间议事会”,让村民诉求有处说、问题有人管,两年间解决民生问题47件。
古樟树下,“五老调解团”成员宋老师正在化解邻里纠纷。该村深耕法治文化,每月开设“德治讲堂”,用趣味游戏教孩子学法,将村规编成村歌传唱,法治观念深入人心。近年来成功调解纠纷30余起,有效遏制高价彩礼等陋习。
中国能建易普力湘南(湖南)爆破器材有限责任公司驻洞美村工作队员陈瑜表示:“在推进法治德治过程中,我们注重村规民约的养成。我们将法律条文简化成三字经,谱成曲、编成舞蹈,让村民男女老少都会唱、都会跳。通过这种方式,村民在唱跳过程中加深了对村规民约的理解,不自觉地将其作为行动指南,法治意识和道德观念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工作队还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鼓励村民自编自演文艺晚会,成为了每年一度的盛事。此外,驻村工作队积极链接社会资源,挂牌成立永州市摄影家协会拍摄基地、怀素书画学会洞美分会,打造“太和牌坊”“康寿亭”等10个文化打卡点,让古老村落焕发新活力。
村干部盘燕飞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洞美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如今的洞美村,党建红、生态绿、文化古、产业金,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连续三年保持‘七无’平安记录,驻村工作队的到来,让村里幸福感显著提升。”
来源:红网
作者:陈丽华 吴雨晴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