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循着柳宗元笔尖的墨痕:走出课本的愚溪解码记

1.jpg

当语文课本翻至《小石潭记》那页,我的手指总会不自觉地摩挲书页上的插图。青苔斑驳的岩石、清冽见底的潭水,这些从柳宗元笔下流淌而出的永州山水,宛如在我的故乡沉睡许久。这个春天,我们怀揣着语文课本,踏上破译愚溪深处文化密码的旅程。

潇水河畔,柳子庙静静伫立。晨光之下,研学手册上《永州八记》的选段泛着微光,庙檐角悬挂的铜铃,与课本的插图相互呼应。讲解员指向正殿匾额上“文冠八家”四字,这恰好是课后注释中对柳宗元文学地位的精准注解。刹那间,课本上的铅字化为飞檐下的楹联,历史的墨香扑面而来,变得真实可触。

循着课本《钴鉧潭西小丘记》的指引,我们开启愚溪寻踪之旅。溪水携带着上游的蓬勃生机,在赭色岩壁上冲刷出或深或浅的纹路。地理课本里 “流水侵蚀作用” 这一抽象概念,在眼前生动演绎着千年河床的变迁。有同学迅速掏出笔记本,对照语文书上的描写记录岩层走向:“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柳公的文字,比地质罗盘更精准地勾勒出溪石的独特姿态。

7.jpg

转过几道水湾,竹林深处传来环佩般的清脆声响。拨开新抽的竹枝,课本中描绘的小石潭豁然呈现。潭西岩壁上“蒙络摇缀” 的藤蔓,与配套练习册里的阅读理解题相互映衬。有人蹲在水边,轻声背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游鱼似乎听懂了这跨越千年的吟诵,突然摆尾,搅碎一池倒影。

8.jpg

站在愚溪桥头回望,研学手册的留白处已绽放墨色山花。历史老师轻叩青石栏杆:“这条不长的溪流竟串起诸多古迹,如同柳文中的标点勾连起千年文脉。”地理老师指点着水波相融处——那滋养文思的沃野,正泛着春日的粼粼波光。

9.jpg

归程的校车摇散墨香,有人轻声诵读单元导语:“体会游记借景抒情之妙。”斜阳穿过车窗,在课本烫金标题上淌成溪流。此刻我们终于懂得,真正的注释是碑碣上斑驳的篆痕,是溪石间隐现的岁月年轮。当书页间的山水被我们亲自丈量,那些“清冽”“幽邃”的批注便化作掌纹里的水痕。

这或许就是行走课堂的深意:让柳宗元折下的竹枝,在少年心田抽出新绿。暮色里,潇水在课本夹缝中蜿蜒北去,我忽然发现手中捧着的不仅是教材,更是一封从大唐寄来的信笺——信纸浸着愚溪的水汽,字句间游动着永州之野的蝌蚪文,等待被年轻的眼睛译成新的诗行。

图文/红网论坛@何礼楷

来源:红网论坛

作者:红网论坛@何礼楷

编辑:赵鸿颖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646948/90/14852267.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