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九分甜”里藏“科技招”!永州柑橘产业借智省体系“甜上添甜”

红网时刻新闻10月18日讯(通讯员 王峰 孙洪波)十月永州,橘园金果缀枝、香气满溢。10月16日至17日,湖南省水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组赴回龙圩管理区、江永县,借“九分甜”柑橘采摘文化季契机,联合市相关单位开展技术指导与培训,将课堂搬进橘园、技术送到地头,为永州柑橘产业提质、果农增收注入“科技活水”。

微信图片_20251018161502.jpg

橘园学堂“传干货”:227位果农听得“入了迷”

16日下午,回龙圩柑橘学堂里坐得满满当当,227位果农揣着“种橘难题”来听课,笔记本早早就摊开了。省水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李高阳研究员一开口,就让大家安了心:“咱们会按全省水果种植特点,组专门的专家队,帮大家把橘子种得更好、卖得更俏!”

随后三堂“定制课”直击痛点。曾斌副研究员手持新鲜柑橘样本,详解《柑橘果园生态栽培技术》,重点拆解“两减一提一增”技术:“少用化肥农药、减少果实损耗,既能提品质,又能增收益,是实打实的省钱招!”易图永教授举着病虫害图谱,指向黄龙病叶片与实蝇虫迹,教大家“认敌、防敌、治敌”:“今天把防控要点讲透,往后大伙心里有谱!”李娜副教授携新优特品种资料,叮嘱建园选种要“看气候、看土壤、看市场”:“选对品种,才能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课上无人走神,课后果农追着专家问品种适配问题,氛围热烈。

微信图片_20251018161505.jpg

网棚基地“解难题”:银色“铠甲”护橘甜

课堂一结束,专家们就直奔回龙圩八仙洞村网棚柑橘基地——放眼望去,数百个银色网棚像给柑橘穿上了“科技铠甲”,风刮不着、虫咬不到。

专家们蹲在网棚边,伸手摸土壤湿度,拿起果子看品相,手把手给建议:“熟期能通过水肥微调,台风前记得把网棚边角压实……”种植户老张听得连连点头:“专家一指点,之前的困惑全没了,网棚种橘更有底气!”

当晚的“九分甜”柑橘采摘文化季开幕式上,李高阳研究员望着满枝金灿灿的橘子,笑着夸:“回龙圩是全国农垦系统最大的柑橘基地,走‘标准化、示范化、产业化、品牌化’的路,走对了!”他当场承诺,省农科院会联合湖南农业大学组专家团,让永州柑橘的甜,飘得更远、卖得更火。

微信图片_20251018161513.jpg

江永橘园“寻良策”:果农愁容变笑容

17日上午,专家组深入江永县橘园,为特色柑橘“把脉开方”。在粗石江镇云雾山香柚产业园,负责人何辉愁眉不展:“15万亩江永香柚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可老果园多、黄龙病频发,急死人!”专家们翻叶片查病征、扒土壤看根系,细讲香柚品种更新与黄龙病防控新招。何辉眉头渐舒:“你们来得太及时,有这些技术,香柚准能翻身!”

到兰溪瑶族自治乡海川农场,新引进的“爱媛46号”挂满枝头。专家剥开果实,甜汁四溢,连声称赞:“这品种适配永州,果肉嫩、甜度足,市场肯定认!”农场负责人蒋正辉笑开了:“有专家指导,肯定能种出更甜的‘爱媛46’!”

在旭日升现代家庭农场,面对“柑橘种植+民俗旅游+互联网”模式,专家建议:“围绕‘生态示范、科技引领、农旅融合’做文章,亮出瑶族文化,让游客来了能摘橘、能体验、能记住!”负责人陈名海当场拍板:“下一步搞智慧农业,试果园认养和订单农业,再请专家当‘技术顾问’,把农场做得更红火!”

微信图片_20251018161510.jpg

科技护航“长远计”:让永州柑橘甜满枝头

这场科技助农行动,不是“一阵风”。后续,省水果产业技术体系还会和永州深化合作,常态化往橘园跑,把先进技术、适配品种送到果农身边,帮永州柑橘产业往标准化、高品质、强品牌的路上走,让更多果农靠着甜橘子,把日子过得更甜,为乡村振兴添把劲。

来源:红网

作者:王峰 孙洪波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ontent/646954/52/15362719.html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