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10日讯(通讯员 王家能 唐琛)秋后的湘南大地,秋高气爽,瓜果飘香;千里之外的吐鲁番,葡萄正甜。从湘南乡村到西域戈壁,一串葡萄、一篮辣椒、一桶茶油,在零陵卷烟厂的消费帮扶行动中,成为连接城乡、跨越山海的温情纽带,书写着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一串葡萄连湘疆,民族团结显担当
“吐鲁番的葡萄,甜到了心坎里!”8月22日,零陵卷烟厂的办公楼前,刚领到葡萄的员工们赞不绝口。此前,永州市总工会发出支持新疆吐鲁番市鲜食葡萄销售的号召,零陵卷烟厂第一时间响应,向全体员工发出助农消费倡议。
“吐鲁番的葡萄翠绿晶莹,清甜多汁,我要五斤。”“我要十斤。”倡议发出仅一天,101名员工踊跃报名,短短两天便完成了670斤葡萄的采购。
“援疆不是口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参与采购的员工唐伟说,“虽然隔着几千公里,但能通过这种方式帮到吐鲁番的果农,感觉很有意义。”
小小的葡萄,承载着湘疆两地的深厚情谊。零陵卷烟厂工会办公负责人表示:“作为国有企业,我们有责任参与到援疆工作中,用消费帮扶架起民族团结的桥梁,让湘疆人民的心贴得更近。”此次采购不仅为吐鲁番果农拓宽了销路,更在企业内部厚植了民族团结的种子,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落地生根。
四年帮扶情未了,老山湾里笑声甜
祁阳市老山湾村的葡萄园里,村支书曾令强捧着刚摘下的阳光玫瑰葡萄,脸上笑开了花:“多亏了零陵卷烟厂的同志们,今年的葡萄不愁卖了!”今年8月,老山湾村的阳光玫瑰葡萄迎来丰收,却因市场价格波动和销售渠道狭窄,陷入“丰产不丰收”的困境。
员工在购买老山湾村的葡萄。
消息传到零陵卷烟厂,一场“爱心助农”行动迅速展开。工厂不仅在员工中发布倡议书,还在食堂设立展销点,让员工们现场挑选。“一箱葡萄、一份真情”,短短一天,1000余斤葡萄被员工们认购一空,解了果农的燃眉之急。
这样的帮扶,在老山湾村已持续四年。2021年5月,零陵卷烟厂与老山湾村结成乡村振兴帮扶对子,用四年的时间助力村庄发展。四年来,工厂根据季节变化,组织员工走进村民家中,采购葡萄、辣椒、西瓜、茶油等应季农产品,累计金额达80余万元。
“春天买春笋,夏天摘葡萄,秋天收茶油,冬天购腊味。”驻村工作队员向泽忠回忆,“厂里的员工就像走亲戚一样,一来就往村民家里钻,不仅买东西,还帮着出主意,教我们搞电商、拓销路。”如今,老山湾村的农产品有了稳定的“订单”,村民的腰包鼓了,笑容也多了。
即便今年5月帮扶点按计划调整,零陵卷烟厂对老山湾村的牵挂并未中断。“只要村民有需要,我们的帮扶就不会停。”工厂负责乡村振兴的党建工作部负责人的话,让老山湾村的村民们倍感温暖。
新程再启李子桥,精准帮扶谋新篇
五月的零陵区李子桥村,草木葱茏。零陵卷烟厂驻村工作队的三名队员刚放下行李,就戴上草帽走进田间地头。根据永州市安排,这里成为工厂新的乡村振兴帮扶点。
李子桥村的葡萄产业园。
“帮扶不能‘大水漫灌’,得精准施策。”驻村第一书记、队长张志勇说。工作队进驻后,用一个月时间走遍全村49户脱贫户,摸清了村里的“家底”:牛扣、槐米、葡萄、茶油等是特色农产品,却因地处偏远山区销路不畅,一直卖不上好价钱。
针对这一情况,工作队迅速制定消费帮扶方案:一方面对接工厂的食堂和员工日常消费采购,建立“以购代捐”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帮助村里培训直播带货员,通过网络销售扩大农产品的销售面,让“土特产”变成“抢手货”。
7月18日,在零陵区举办的村民直播带货竞赛活动中,李子桥村直播总销售额15.52万元,排名全区第一名,其中销售黄牛肉7头,葡萄3000余斤,牛扣、米粉肉、槐米分别售出329单、125单、112斤,村民们首次尝到通过网络让“丰收果”变成“真金白银”的喜悦。
“工作队进驻村后,带来不仅是帮扶资金,更是带来了开阔我们销售农产品的理念。”李子桥村支书杨琼算起了增收账,“今年光槐米就能多赚两千块,葡萄收成好,销售有渠道,收入更不用愁!”
从吐鲁番的葡萄园到李子桥的槐米地,从老山湾村的辣椒田到员工手中的助农包裹,零陵卷烟厂的消费帮扶行动,如涓涓细流汇聚成乡村振兴的暖流。这些行动不仅为农民送去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更传递了“守望相助、共富共荣”的理念。
多年来,零陵卷烟厂用持续的行动证明,乡村振兴不是一句空话,它藏在每一次爱心采购里,写在每一张农民的笑脸上,更熔铸在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之中。而这跨越山海的温情,终将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来源:红网
作者:王家能 唐琛
编辑:王杨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