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于无声处听春雷——读余华的《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看到自己内心被说出的那一刻,彷佛于无声处听到春雷轰轰响起,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即将来临,我们也共同期待着所处的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闲逛书城,一眼就被它封面上那道撕裂的纸纹拉了过去,灯红酒绿与薄灰惨淡骤然割裂,书名《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稳稳当当地立在裂纹一侧,由于封面和书名的吸引,我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余华自2003年以来的首部杂文集,这十年来他走遍世界,对社会、时事、文化等诸多方面的现象和弊端洞若观火,他以亦庄亦谐的笔锋一一记录剖析,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直面社会固有病灶,对我们生活的时代进行了由外而内的深刻反省,也在与世界的碰撞交锋中,呈现出一个崛起、变迁中的中国。

  余华这部杂文集中的文章大体可以分成两部分,一类是作者关于自身创作、阅读经验的叙述,表达了余华作为一个书写者的体验和思索。比如,在《伊恩·麦克尤恩后遗症》中关于文学意义的表述:“我曾经说过,如果文学里真的存在某些神秘的力量,那就是让读者在属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作品里,读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感受,就像在属于别人的镜子里也能看清楚自己的形象一样。”纵横古今中外,虽然文学的形式千变万化,我们也确实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但对于文学我们依然有着同样的情怀。另一类则是作者在世界各地游历以及个人生活的笔记,以“他者”为参照,体量时代与生活。比如,在《一个国家、两个世界》里,余华这样写道:“展望今后的十年,我觉得,或者说我希望,我们发展的速度应该慢下来,这匹脱缰的野马应该跑累了,应该放慢脚步了。然后,我们可以在个人价值和家庭价值之间找到平衡。”这简直是我们每个人心底的呼声。

  余华的这部杂文集以《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为题,这也是其中一篇文章的题目,在这篇文章中,他以六一儿童节的一个新闻报道为例,一个北京的小男孩想要的礼物是一架真正的波音飞机,而一个西北小女孩则羞怯地希望得到一双白球鞋。“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这句话概括了我们的时代,不仅是生活水平的差距,更可怕的是观念的差距,部分人已经站在了欧美同样的水平线上,关注环保、动物和空气,大部分人仍然生活在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初期。这部杂文集的内容看似芜杂,包括生活记录、旅行见闻、反思、追忆、臆想等等,多数标题及内容跟“差距”无关,但是作者把我们跟别人的差距、我们自己跟自己的差别渗透到了每一个细节,从中国到世界,从文学到社会,从过去的日子到现在的日子,涉及方方面面。

  读过《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我觉得仿佛跟余华上了一堂跨越十年的文学和人生的大课,一面与蜂拥而至的现实正面交锋,一面穿梭于梦境、回忆与想象之间。余华在文中提及中国近几十年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变化过于迅速的疑惑和沉思,虽然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毕竟说出了我们想要表达的很多东西,看到自己内心被说出的那一刻,彷佛于无声处听到春雷轰轰响起,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即将来临,我们也共同期待着所处的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来源:红网永州站

作者:于文浩

编辑:周文君

本文为永州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z.rednet.cn/c/2015/06/29/223652.htm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专题资料库
  • 县市区
  • 冷水滩
  • 零陵
  • 祁阳
  • 双牌
  • 东安
  • 道县
  • 江永
  • 江华
  • 宁远
  • 新田
  • 蓝山
  • 金洞
  • 回龙圩
  • 经开区
  • 政务
  • 社会
  • 文旅
  • 公示公告
  • 问政永州
  • 图片
  • 要闻
  • 财富
  • 消费
  • 健康
  • 综合
  • 科教
  • 专题
  • 本网动态
  • 理论视窗
  • 经济
  • 视频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永州站首页